邵大箴
張俊煥自幼喜愛書畫,少年臨習顏柳書法,兼修隸書,后崇王羲之行草書。參加革命后除研習書法外,又研習孫過庭、懷素草書。
“正道直行,竭忠盡智”張俊煥先生書寫文字亦為書寫自身心智,他的文字筆畫間、行文韻味中透露出的皆為剛直正氣,而亦有儒雅的飄逸孕育期中。觀其作品不僅令人精神振奮,更有一種悠游的浮想,作品顯露出來的儒雅之境也格外顯著文人氣息。在書畫作品的表現技巧上,運筆的輕重緩急皆被其表現得自然妥帖,穩重間在筆墨的運用間筆路清晰可辨,彰顯大家之風范。
他的書法字如其人,正氣凜然,嚴守法度,中規中矩,線條遒勁有力,沉穩中不失靈動,飄逸中隱含雄強。“慈悲為本,利他為先”八個大字,字形干凈利落、精干勁挺,最大限度地發揮著筆墨的特性。先生落筆盡量制造筆墨效果,在點線的細節上精心安排,毫不含糊,而往往又注重于細微之處的運筆用墨技巧變化與自身的抒情傾向。手下之筆運用自如,開合疏密盡在掌握之中,繼而呈現出幅幅經典之作。
張俊煥先生筆下書法所表現出的剛正雍容,與中華古典書法藝術的文化氣息沉淀之下的審美感觸是息息相通的,而同時他出師于古而不拘泥于古的時代創作情懷也是當代藝術家難能可貴之品質。我堅信他定是融漢碑的端莊,漢簡的率意,篆書的古奧,魏碑的剛健而為一,這就源于筆者對其字體中點的形態,線的質感,和結體的相貌都與平常之書法拉開了距離,繼而形成了先生古奧清奇,醇厚率逸的獨具一格之風貌。
“志存高遠”一幅作品,結構圓潤莊重,中鋒側鋒兼施,方筆圓筆互用,撇捺分披,波橫生動,醇厚率逸,古奧清奇,反古出新,風貌獨具。不止此作,先生筆下的字皆具傳統文化的深厚底蘊,又有書法本體技、藝、道的綜合傳承,亦具科學、豪邁、風采,以及個性張揚的現代審美精神。行草作品也為先生得意題材之一,綜觀之感受著那份筆法齊備,筆畫精到,筆意豐富,骨肉亭勻。小字作品的點、線、體、面、飛白等皆被照顧周到,各種筆法運用間得心應手,墨華煥彩。
有了深厚的文化功底,又能擺脫掉名利的羈絆,胸懷自然開闊、眼界自然高遠,因而,張俊煥先生的藝術修養、美學追求皆能達到常人不可匹及之高度。筆墨當隨時代,這是每一位書法家必須遵循或追求的“典章律法”。而張先生對書法藝術的追求之路就力求達到字與字之間的貫通,墨韻的協調,筆法既有金石味,又有書卷氣,作品中也時常蘊含著對時代的感悟。相信堅持本真堅持創作的張俊煥先生定能會創作出更多豐富時代的卓越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