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強生
(廣州市匯源通信建設監理有限公司,廣東 廣州 510000)
TELLTALE深度覆蓋的處理方案探討
李強生
(廣州市匯源通信建設監理有限公司,廣東 廣州 510000)
隨著信息技術和網絡通信技術快速發展,TD-LTE網絡的業務和發展定位也對當前網絡深度覆蓋提出了更高的技術要求。在此過程中,建筑物的總量和高度在不斷增加和提升,越來越密集的商業區和高頻段的頻率資源都會對TD-LTE深度覆蓋造成巨大的技術挑戰。在此背景下,文章針對目標覆蓋場景的特點,采用異構組網技術方案解決了TD-LTE網絡深度覆蓋中的技術性問題,從而為我國網絡通信技術快速發展奠定了重要基礎。
TD-LTE;網絡;深度覆蓋;技術方案;異構組網
當前網絡技術和通信技術不斷發展進步,我國已進入全面的大數據和信息化時代。因此,本文將通過對TD-LTE 網絡深度覆蓋需求、TD-LTE 宏基站深度覆蓋能力分析,采用異構組網方式,制定TD-LTE深度覆蓋處理方案,從而以用戶為核心,提高TD-LTE網絡數據傳輸速率和資源承載量。通過仿真規劃,不斷提高網絡覆蓋效果。
移動互聯網快速發展,促進了我國移動寬帶需求爆發性增長。在過去的幾年里,我國移動通信數據流量及室內業務均不斷增加。在此過程中,城市化發展導致建筑物的密集度越來越高。因此,TD-LTE深度覆蓋的選址難度和技術方案制定難度也在不斷增大。對于網絡運營商而言,加強網絡深度覆蓋,不僅是企業發展的關鍵抉擇,更是我國通信業務數據傳輸的現實需求。目前,對于我國大多數地區而言,TDSCDMA網絡不僅難以滿足用戶實際需求,且網絡數據通信與傳輸作用也很難充分發揮。
TD-LTE宏基站深度覆蓋能力分析主要涉及TD-LTE鏈路預算及TD-LTE覆蓋能力規劃仿真兩方面的主要內容,具體性能參數分析如表1所示[1]。

表1 TD-LTE深度覆蓋仿真性能力分析之TD-LTE鏈路預算
從表1可以看出,TD-LTE 宏基站深度覆蓋部署方案中的主要候選頻段分別為頻段A、頻段F以及頻段D。其中,在直射情況下,結合自由傳播空間損耗計算公式,分別對2.6 GHz的TD-LTE頻段空間傳播損耗差異和2.6 GHz的TDLTE頻段空間傳播損耗差異進行計算分析,最終發現二者空間傳播損耗和穿透損耗相差大約2.7 dB;而結合 COST231傳播模型公式,分別對2.6 GHz的TD-LTE頻段空間傳播損耗差異和2.6 GHz的TD-LTE頻段空間傳播損耗差異進行計算分析,最終發現二者空間傳播損耗和穿透損耗相差大約4.6 dB[2]。
3.1 基于微小基站覆蓋技術處理方案
結合上述數據對比結果,本文將在此基礎上采用異構網方式進行TD-LTE深度覆蓋。這一組網方案的主要優點是可以實現在同一個目標區域內,重疊部署不同類型的小區。比如,采用這一組網技術方案,可以將多個不同的皮小區以及微小區部署于同一個宏蜂窩小區覆蓋的范圍內。而這種布網方式采用的主要技術原則與GSM的分層小區結構類似。但是,其在此基礎上結合OFDM特性,對異構網絡的基本部署過程進行了不斷優化和改進,采用宏蜂窩小區實現基礎覆蓋,從而大范圍在不同分層網絡之間展開同頻部署。在此基礎上,異構網絡的基本部署方案為了增加網絡容量及增大網絡覆蓋深度,進一步強化用戶感知,結合Relay,Microcell,Femtocell以及Picocell等不同的分層小區結構,大大降低了TD-LTE深度覆蓋過程中相關站點的獲取難度。
3.2 基于射頻的光纖分布系統處理方案
此技術方案主要通過遠端單元MRU和擴展單元MEU以及射頻接入單元MAU三級架構組成。分別由5類線以及光纖等傳輸介質進行信息傳輸。在此過程中,系統采用光纖將擴展單元MEU模塊和射頻接入單元MAU模塊進行連接;另外,通過網線或光纖將遠端單元MRU模塊與擴展單元模塊MEU相連接,具體系統設計方案架構如圖1所示。

圖1 基于射頻的光纖分布系統處理方案流程架構
3.3 基于基帶的光線分布系統處理方案
基于基帶的光線分布系統TD-LTE深度覆蓋處理技術方案,主要通過光纖和網線進行科學部署設計。在此過程中,無須天線及饋線等,深度覆蓋處理施工較為隱蔽,而且工程量較小,有利于快速展開部署設計。在本系統中,不同設備之間相互傳送的均為基帶信號。因此,最后在此基礎上利用pRRU技術,對系統射頻信號進行科學發射,從而實現TDLTE深度覆蓋,具體設計部署架構如圖2所示。

圖2 基于基帶的光線分布系統處理方案流程架構
從上述架構布局中可以發現,該系統支持遠程集中供電,而且有利于構建靈活的大規模分布式系統。
綜上所述,隨著信息化技術日益成熟和完善,用戶對TD-SCDMA網絡的傳輸速率需求也在不斷增大。通過上述分析發現,采用1.9 GHz的低頻段TD-LTE系統進行組網,盡管可以提升網絡深度覆蓋效果,但在組網過程中,需要進行干擾規避和層間移動性管理。在此技術基礎上,本文通過對TD-LTE深度覆蓋的異構網性能進行仿真分析,發現基于宏基站+微基站補盲場景的拓撲結構,在解決區域網絡弱覆蓋問題的同時,也大大提升了網絡容量及數據負載量,而且使用戶的網絡數據傳輸需求得到滿足。
[1]謝俊濤,羅新軍.居民小區TD-LTE深度覆蓋解決方案[J].電信快報,2016(3):30-33.
[2]董健,李曉明,王超,等.一種樓宇高度自適應的TD-LTE深度覆蓋解決方案[J].移動通信,2016(7):12-16.
[3]陳偉杰.TD-LTE深度覆蓋解決方案[J].中國新通信,2016(14):52-53.
Discussion on treatment scheme of TELLTALE depth coverage
Li Qiangsheng
(Guangzhou Huiyuan Communication Construction Supervision Co., Ltd., Guangzhou 510000, China)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network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the business anddevelopment orientation of TD-LTE network also put forward higher technical requirements for the current network depth coverage. In this process, the total amount and height of buildings are increasing and lifting, and the frequency resources of increasing dense commercial area and high frequency will cause great technical challenges to TD-LTE depth coverage. Under this background, aiming at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arget coverage, adopt heterogeneous network technology scheme to solve the technical problems of TD-LTE network depth coverage, laying important foundation for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network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n china.
TD-LTE; network; deep coverage; technical scheme; heterogeneous network
李強生(1984— ),男,重慶,本科,工程師;研究方向:工業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