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健香
《語文課程標準》中指出:“語文課程必須根據學生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要,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由此小組合作學習方式便應運而生。小組合作學習作為一種教學模式走進課堂,是教育改革實驗的一種新舉措,是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這種教學模式可使學生人人參與學習過程,人人得到鍛煉機會;培養集體合作的精神,達到交流與提高的目的。那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合理進行小組合作學習呢?
一、合理分組
組織學生進行小組合作學習,首先要做的就是將學生進行分組。建立固定合作小組,這是最基本的條件,小組成員一般控制在4人左右。
(一)選好組織者
“鳥無頭不飛,兵無將不戰”,選好小組長是首要條件。要讓一個小組自己有板有眼地進行學習,小組長必須慎重選擇。第一,小組長要有較強的組織能力,要能組織好小組的每一次學習;第二,小組長要有較強的表達能力,才能更好地匯報小組的學習情況;第三,要有較強的學習能力,他才能在組織組員進行自主探索時如魚得水,同時也才能在組員中樹立威信。
(二)分配好各小組的合作伙伴
學生都有各自的特點,也有著不同的潛能,我們在安排四人小組時,不僅要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安排,而且還要根據學生的興趣及學生的意愿,在每個小組的學習情況對等的情況下,還可讓學生組成各興趣小組。
各小組可按好、中、差比例組合,形成組內異質,這樣有利于學生在小組學習中開展互幫互助活動,讓學困生在合作學習中得到鍛煉,讓中等生在合作學習中得到發揮,讓優等生在合作學習中得到表現,最終形成各顯其材、各盡其能、互幫互助、團結協作的學習氛圍。也可根據本節課的學習內容及所采用的學習方式由學生自由組合。
二、確定學習目標
小組合作是一種開放性、自由性較強的學習方式。在學習時一定要有明確的目的,否則就會流于形式,學生會自由散漫,不好調控。因此在組織學生進行小組合作學習時,教師要確定好學習目標,并讓學生明確。制定的目標不能過多、過難,要適量、適當,要根據教材、大綱、課標要求及學生實際制定出切合學生實際的學習目標,同時目標還要具體、明確,具有可操作性,切忌含糊不清,漫無邊際。
三、培養好的學習習慣,激發探究學習的興趣
葉圣陶先生指出:“什么是教育,簡單一句話,要培養良好的習慣。”要想發揮小組學習的優勢,就必須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例如“認真讀書、認真傾聽、樂于思考、敢于提問”等等。形成了這些良好的學習習慣,就為順利開展小組合作奠定了堅實的基礎,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創設良好的教學情境。鼓勵學生主動參與,合作學習,還學生以學習的主動權,拓展學生的發展空間,建立一種相互接納、相互理解的友好的人際關系。這不僅有利于學生獲得集體意識和行為規范,提高自我教育水平,也有利于極大激發師生的發展。
(二)選擇和組織能引起學生思考和探究的知識內容,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組織思維加工的活動,使學生掌握分析、研究和解決問題的方法,培養敢于創新的個性傾向的意志
品質。
四、教師不但要教會學生學會合作,還要參與合作學習
教師要教給學生合作學習的方法、技能、技巧,讓他們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在學習中,能積極主動的參與本小組的學習活動,并為小組學習獻計獻策,做到提問主動、討論積極。此外,在學習中還要讓學生養成尊重他人的良好品質,做到別人發言時,認真傾聽,評價自己時虛心接受,并能公平、公正、客觀地評價別人。
在小組合作學習過程中,老師不僅是一個組織者、旁觀者,而且還是一個參與者,只有這樣才能更加調動學生積極參與的興趣。有了老師的參與,才使學生克服畏懼心理,使膽小的同學愿意與同學交談與老師交談。除此之外,在真誠的溝通與彼此信賴的氛圍中,師生彼此間還都能感受到人與人之間的相互尊重、信任、理解和寬容,并在師生互動的過程中,使學生形成尊師而不畏師、重本而不唯本、好問而不恥問的良好習慣。
五、把握學習時間
在每次學習前,根據活動的難易程度,分配恰當的學習時間,這樣有利于培養學生的時間觀念,防止學生為一個問題無限制的爭論。合作學習時讓學生進行充分的閱讀、思考、討論、交流,保證學生能按時按質按量的完成學習任務。不要二、三分鐘就讓學生草草收場,匯報結果。對于篇幅較長的課文,僅二、三分鐘的時間,書都不能完整的讀上一次,哪有時間進行思考、討論、交流,更談不上匯報學習結果,最終只能是過眼云煙、煙消云散,根本達不到小組合作學習的目的。因此,在組織小組合作學習時,一定要給學生足夠的學習時間,至于多少為宜,要依學而定,靈活把握,也不能造成時間上的浪費。在教學《滴水穿石的啟示》一文時,我設計的小組合作內容是:為什么“目標專一”、“持之以恒”就能做成事情呢?開始我設計的時間是五分鐘,可在課堂上,五分鐘過后,孩子們仍然津津有味的討論著,于是我又給了他們兩分鐘時間繼續討論,小組匯報時效果較好。
六、組織交流、進行評價
合作學習結束后,要對各小組的學習情況進行匯報、交流、評價。匯報一般由合作小組的組長匯報,其它成員作補充。各組匯報、交流結束后,要組織學生對各組的學習情況進行評價,評價同樣先由組長發言,其他成員作補充,評價時要公平、公正、客觀,既肯定成績、又指出不足,并提出自己的不同的觀點和看法。教師還要對各小組的學習情況進行小結和總體評價,指出各小組的成績和不足,讓學生明白自己在學習中的得和失,以便他們在今后的學習中不斷改進和提高。通過小組間的學習匯報、交流,能彌補小組學習上的不足,有利于小組間取長補短、共同提高、共同進步。通過小組間和教師的評價,能培養學生辨別是非的能力,形成正確的審美觀和評價觀。通過評價還可以激發學生參與小組合作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極大地激發了學生的競賽意識,加強了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團隊精神。
總之,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合理進行小組合作學習,就能讓學生人人成為課堂的主人,積極合作、參與,使一貫說教的語文教學課堂活躍起來,真正提高語文教學的整體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