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鏡羽
摘 要:近年來,隨著馬克思主義法學理論在中國的應用范疇不斷擴大,學術界對馬克思主義法學理論的研究更進一步。馬克思主義法學理論中國化實現過程中,出現了一些極端思想和不良做法,直接對其形成不利影響。本文通過歸納總結國內外學者的研究成果,認為在馬克思主義法學理論中國化實現過程中,一定要堅定立場、明確觀點,使用科學、有效的方法,不僅要正確利用馬克思主義法學理論,而且要結合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將二者有機融合起來,形成一個完整的統一整體。
關鍵詞:馬克思主義 法學理論 中國化
馬克思主義的產生、發展及成熟導致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萌芽與發展,隨后越來越多的學者關注了馬克思主義法學中國化的問題,對此也產生了眾多意見。例如,馬克思主義法學中國化的共識問題、途徑以及成果,為了使馬克思主義法學中國化更加順利,更好地與我國實踐、文化相結合,更好地促進我國民主建設提出自己的觀點。
一、馬克思主義法學中國化問題之共識
學界對馬克思主義法學中國化存在多種觀點,馬克思主義法學中國化達成共識與否是深入研究馬克思主義法學中國化的必備條件,打不成共識的中國化就無法繼續開展深層次的分析。而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問題的成立決定著馬克思主義法學問題的成立,因此,要談馬克思主義法學中國化,就要先分析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問題。
(1)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共識的提出與發展形成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是馬克思基本理論與中國具體實際結合而產生的一個概念,在全黨中達成共識,成為黨的指導思想與理論基礎,是黨領導革命、建設的理論與實踐的必然抉擇。
在吸收與借鑒人類幾千年的思想文化精華的基礎上形成了馬克思主義,它指出了人類社會的發展規律,但是它不可能揭示出各個民族、各個國家的發展之路,然而馬克思主義擁有跨越民族與世界性的意義,使每個國家、民族都能根據本地區實際情況將其理論應用其中,在各個國家中發展形成并呈現出不同的形態,指引著革命與建設,這正是馬克思主義的生命之所在。正是這個原因促使了馬克思中國化的形成。
(2)馬克思主義法學中國化是馬克思主義系統中國化的組成。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達成共識標志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問題的成立,而馬克思法學中國化是其組成部分,其發展演進應與之相一致。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有兩方面內容,即持續中國化與系統中國化。前一種是時間上的,后一種是空間上的。劉少奇首倡系統中國化,主張要解決我國的革命問題就要運用馬克思主義理論。馬克思法學中國化是系統化的重要組成,馬克思經典書籍中有一千多篇法學書籍,有許多法學理論包含在馬克思主義理論中,成為馬克思主義不可分割的理論。馬克思主義法學中國化與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呈現出許多關系,包括部分與整體的關系;演進過程的一致關系;實現道路的一致關系。
二、馬克思主義法學理論中國化的實現路徑
(1)馬克思主義法學中國化的方式。
任何一條法律、法學理論的產生都是基于一定的歷史背景和社會條件之上,并且要依托于社會實踐,得到社會實踐的有效反饋。馬克思主義思想主要體現在辯證唯物和歷史唯物兩個層面,馬克思主義法學理論將社會實踐、法治體系緊密結合起來。偉大的哲學家、思想家馬克思曾經說道:“工業與商業在發展中形成新的交流方式,從法律層面上來講,就是一種財產獲取手段,法律本身不存在歷史和過去,完全存在于特定社會條件和歷史背景下”。因此,馬克思主義法學理論中國化實現過程中,與當期的政治格局、經濟發展、社會形態密切相關,并且與中國法治文化、法治體系緊密結合起來,結合本國實際,形成一個健全和完善的特色法治體系。
馬克思主義法學理論中國化實現過程中,必須要堅持以中國特色文化、民族文化、法治文化為基礎。也就是說需要足夠重視中國法治文化,特別是傳統法治文化,以傳統歷史為起
點,繼承和發揚傳統中國法治文化的優勢和長處。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馬克思主義法學理論與中國傳統法律文化密切結合,通過理論結合來指導實踐,在實踐中不斷探索和總結新經驗,為馬克思主義法學理論中國化提供豐富沃土。
(2)馬克思主義法學中國化的成果
馬克思法學中國化隨著馬克思主義的中國化而中國化,在此期間同時積累了馬克思法學中國化的理論成果。主要包括:毛澤東法制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學思想。后一種又有三個方面,即鄧小平法制思想、江澤民的依法治國,建設法治國思想與胡錦濤的科學發展觀的法制思想,中國對馬克思主義法學理論已經相當豐富,但是還有不足,主要體現在對法學中國化的豐富發展主要以領導人的講話為線,模式單一。而對于馬克思法學中國化不應僅僅以國家領導層的講話為其發展與完善的動力,應該充分將馬克思法學思想應用于中國的具體建設中,以馬克思法學理論為基礎,以實踐來檢驗論證,從馬克思法學理論的出現、演進歷程及理論成果的基礎上來概括,全面系統的總結馬克思法學理論中國化的本質與精髓。
三、馬克思主義法治理論對中國社會主義法制建設的影響。
法學理論的研究是世界性的話題,就目前來看,馬克思法治理論的出現使得法學理論界出現翻天覆地的變化,馬克思法治理論對法學界固有的陳舊思想提出批判并注入一些新的適合當前社會發展的法制理念。中國法學研究得益于馬克思主義法治的基本原則和指導思想,經過對其不斷的豐富和完善,使得馬克思主義法治理念趨于中國化,符合當前中國的社會發展道路,“恰如其分正當前”,為中國社會主義法治建設提供了重要的理論依據和指導思想。
四、結語
在社會主義法治建設中,要對形勢有清晰的認識,要正確理解馬克思主義法治理論中國化的真正含義,只有找準了方向,走對了路子,才能讓社會主義法制建設在不斷變化,日趨復雜的社會形勢中立于不敗之地。在中國近百年的歷史進程中,馬克思主義法治理論幾起幾落,在困難與挫折中不斷進步與發展,最終實現了馬克思主義法治理論中國化的誕生,我們在構建社會主義法治建設的道路上,要全面認識和理解馬克思主義法治理論以及經典著作者們的法治思想,對馬克思主義法治理論在中國的發展里程上有清晰的認識,深刻地總結馬克思主義法治理論在中國的歷史中的經驗和教訓,對其應該做出客觀、系統、全面的評價。
參考文獻
[1] 馬克思恩格斯選集:1-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 習近平.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J].求是,2015(1):3-8.
[3] 張文顯.新世紀法理學的新視野[J].現代法學,2000(1):3-8.
[4] 鄧小平文選: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146.
[5] 唐豐鶴,王永杰.論馬克思主義法學中國化與社會主義法律體系的建立[J].毛澤東鄧小平理論研究,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