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耿涅
摘 要:對職工進行“慶、訪、談”活動,是國企的傳統做法, “全覆蓋家訪”就是在此傳統基礎上,企業黨組織與每一名職工及家屬見面溝通,以喚醒和化解職工對企業的責任與質疑,建立起雙向信任的基礎。本文以重慶鋼鐵集團礦業公司冶金材料廠實際工作為例,就以“全覆蓋家訪”構建企業與職工雙向信任進行探討。
關鍵詞:全覆蓋家訪 企業與職工 雙向信任
重慶鋼鐵集團礦業公司冶金材料廠(下稱冶材廠)是由原重慶耐火材料總廠與原重鋼樂山礦合并重組的搬遷企業。至2011年投產以來,歷次受國內鋼鐵市場和產品條件受限等因素的影響,經營十分艱難。在此條件下,一方面職工隊伍思想波動,人心渙散,對企業失去信心;另一方面,企業管理落不到實處,制度執行能力嚴重不足,出現了企業與職工相互的信任危機。為此,企業黨組織通過“全覆蓋家訪”掌握職工思想情緒的“第一信號”,構建起企業與職工雙向信任,在達成共識,凝聚力量的作用下,經過有效的實踐,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為什么要推行“全覆蓋家訪”
(一)職工及家屬在企業搬遷后產生的不適應
對企業經營現狀產生質疑。職工及家屬原本對新建搬遷企業抱有極大希望,當實際收入影響到每月房貸、兒女就學、父母就醫等具體問題時,壓力增大,家屬難免怨言叢生,心里失衡導致職工言行出現不穩定情緒。
對職工是家庭“主心骨”依賴突出。職工因是異地工作,家庭中面臨的侍奉老人,照顧小孩等具體家務事,也無法承擔,特別是當家庭出現大困小難時,家屬總感到身邊沒有能商量和起作用的人,生活的自信逐步減弱。
對搬遷后工作生活環境差異的不適應。冶材廠大部分職工從四川樂山來渝,不能經常回家探視,加上脫離了原來的生活圈子,精神生活處于空白。由于企業能提供的食宿等后勤保障條件有限,職工感到生活環境沒有達到預期。同時,由于是兩廠整合,原來不同的企業管理觀念和行為處于磨合,職工感到適應困難。
(二)探索維護企業正常秩序的情感管理方式
一是解決好職工增強自信和克服困難的能力。企業黨組織把廠情教育延伸到職工家庭,通過與職工家屬見面的環節,講企業確實面臨的困難,發展的現狀及未來的前景,特別闡明由于企業出現的暫時困境,給職工個人帶來的困惑,主因在企業,希望職工家屬在理解的基礎上,對職工少一些埋怨,多一些體貼和鼓勵,讓職工增強自信,保持自尊,融化心理負擔,讓家屬成為企業穩定職工思想的幫手。
二是解決好職工增強自覺服從企業各項管理的能力。管理和被管理關系的失和,管理方更具有責任擔當,在分析被管理方情緒變化的主客觀原因后,向職工家屬傳遞各項企業管理制度的落實對企業提高產量、質量、控虧和職工安全的重要性。只有企業向利好方向發展,職工及家庭才能發生根本性改變,但服從企業管理是基本保障。
三是解決好增強企業聯系與依靠職工的能力。在企業經營困難階段,通過情感方式的“軟著陸”,使職工及家屬感受到企業組織的存在感,并通過溝通,使大家看到經過規劃設計、調整思路、強化管理、開拓市場給危機中的企業帶來的后發優勢。把希望之光點亮,從而迸發出企業越是困難,大家越是要齊心協力的能量。
二、推行“全覆蓋家訪”的具體做法
(一)通過家訪,了解實情、撫慰家屬、傳遞溫暖
冶材廠黨組織采用接地氣的方式,先后分別走進在樂山市沙灣區及重慶沙坪壩區的職工家中。走訪過程中,發現部分職工家庭確實存在困難,要供養父母、撫養子女,絕大部分家庭支出都是來自職工每月的工資收入。物質上的壓力是一方面,企業搬遷之后,職工大都背井離鄉,與家人相隔甚遠,精神依靠缺乏又是另一方面。黨組織耐心細致地聽取了職工家屬的訴求,對于職工家庭面臨的困境表示關懷和理解,在開導職工家屬的同時,也希望家屬多給予職工和企業一些耐心和信心。走訪活動增進了對職工的家庭情況的了解、傳遞了溫暖。
(二)通過家訪,說明現狀、爭取理解、拉近距離
走訪中,一方面將企業發展的現狀和面臨的困難實打實的給職工家屬做了傳遞,讓職工家屬充分了解實情,不再盲目的抱怨職工工資收入問題。另一方面,盡管在行業大環境不利好的情況下,為了給職工提供一個穩定的工作崗位,企業也在積極調整戰略、尋求出路、降本減虧。通過實打實的思想開導和心靈撫慰,逐步消減職工及家屬對企業發展面臨困難的各種質疑,逐步減弱了職工家屬的思想之惑,通過傳遞企業對發展的信心和決心,讓職工及家屬看到希望。
(三)通過家訪,共樹信心、增進感情、尋求支持
家訪過程中,黨組織會及時記錄在平時走訪中職工和家屬反映的“熱點”、“難點”問題,匯集到廠每月一次的黨群工作會議上。在會上,分析職工思想動態及思想政治工作方面的有關問題,研究相關對策,特別是職工或其家屬提出涉及政策規定的共性問題,廠堅持集體研究后認真解釋答復,促使職工家屬主動一同做好職工的思想工作,逐步消除了職工群眾的怨氣,振奮了士氣,讓職工重拾了對企業的信心,工作熱情有了明顯提高。
三、“全覆蓋家訪”帶來的實效
(一)職工隊伍發生了轉變
冶在廠黨組織的努力下,職工感覺到了企業的溫情,感受到了來自企業的重視和尊重,思想動態逐步發生了轉變,從對企業前景的迷惘,逐漸看到了希望,主動參與廠內外的各種活動,從只顧自己得失轉而關心冶材廠的整體發展,在利益面前懂得顧全大局,企業歸屬感逐漸復蘇。
(二)企業生產經營步入正軌
職工的轉變為企業帶來了一系列實效,首先表現為生產開始順行,產量逐步提高。生產經營的變化,也讓職工收入趨于穩定,從過去上級公司考核工資總額的20%,遞增到兌現100%,職工隊伍呈現愿意干活、希望干好的良好氛圍。在開展家訪工作的當年,勞動生產率有效提高,職工的轉變讓企業又堅定了發展的信念,,企業與職工之間的信任危機得到了有效的化解。
(三)企業凝聚力進一步增強
“全覆蓋家訪”的開展,不僅讓職工及家屬感受到了企業的關懷和溫暖,樹立了對企業的信心;職工的轉變,也讓企業堅定了帶領職工共同控虧增收的決心。這一系列變化,說明企業與職工之間的信任危機得到化解,職工個體功能獲得了釋放的空間,企業依靠職工的實際能力不斷夯實,企業與職工之間逐步建立起相互依賴的“魚水關系”,共同構筑信任堡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