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鳴 陳宇 胡文星
摘 要:目前我國的寬帶網絡和移動通信都得到了高速的發展,但其中仍然存在著一些問題,為了對其中存在的問題進行良好解決以提高用戶的應用體驗,我們還需對寬帶無線接入與移動通訊的頻率規劃進行相應研究。
關鍵詞:寬帶無線接入 移動通信 頻率 規劃
隨著時代的發展,我們已經進入了信息化社會,寬帶無線與移動通信在我們日常的生活和工作中占據了重要的地位,但是在對寬帶無線與移動通信進行應用的過程中,我們發現其中還存在著諸多問題,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我們的生活與工作的便捷,而對寬帶無線接入與移動通訊的頻率規劃進行相應研究,有利于我們對其中主要的問題進行解決,進而促使用戶體驗得到提升[1]。
一、移動通信的發展歷程
移動通信發展路程的前兩個階段分別為為期30年的1G時期和為期20年的2G時期,為我們現在所熟知的是為期15年的3G時期,3G時期出現后數年,我們迅速進入了4G時期,并已經逐漸向5G時期進行發展。隨著移動通信的發展,網絡速度越來越快,用戶體驗越來越好。
二、全面修訂中國無線電頻率劃分規定
上世紀80年代,我國相關部門頒發了《無線電頻率劃分規定(試行)》,雖然之后接連出臺了更加細化的相關規定,但卻一直未進行全面的修訂。直至80年代中期,我國無線電通信事業得到了高速的發展,原有的規定已不能夠與我國實際情況相符,并逐漸產生了越來越多的矛盾,為了解決其中存在的矛盾,我們需要對中國無線電頻率劃分規定進行全面的修訂,并提出了如下三點基本思路:第一,對基本指導思想以及指導、協商、討論的基本原則進行確定,并根據實際情況提出具有合理性的并一致認同的原則性要求;第二,以指導思想和基本原則為基礎,對于各個相關部門進行充分協調,并共同進行討論;第三,組成一個層次更高具有權威性的無線電頻率規劃專家小組,根據我國實際情況對規定的制定提出相應的建議和意見[2]。
三、寬帶固定無線接入與新一代移動通信的關系
因為相對于移動通信來說,固定無線接入的操作更加簡潔,所以新一代移動通信的技術先到往往是固定無線的接入。但是自第三代通信系統結構開始,我們就已經借助中介匯聚橋接適配系統預約核心網進行連接,構成了當今被我們廣泛使用的第四代移動通信系統框架,并逐漸形成了移動的固定的有機融合。
四、新一代寬帶無線接入的頻率規劃
(一)已投入業務的無線接入頻段的頻率再規劃
固定無線接入的主要作用,就是在能夠滿足其應用條件的情況下,可以向本地交換局至終端用戶之間提供相應的通信服務,但是不能夠與此同時對局間的漫游服務進行提供,此與移動業務具有較大的區別,并且在局部區域內,例如建筑物內,我們也可以通過移動終端所提供的漫游式低速移動服務進行移動通訊。
(二)新的中寬帶無線接入頻率規劃
經過北京、天津以及廈門對中寬帶無線接入的試驗,我們發現原有的相關部門規定已經不能夠對當前有限的頻譜資源分配進行良好的適應,所以經過研究之后,相關部門決定采用評選的方式對地面固定無線接入系統的使用頻率進行分配,并且在對其進行分配的過程中,為了保障分配的公平和穩定,選擇了南京、廈門、青島、武漢以及重慶五個城市再次進行了實驗,并根據實驗結果推出了衛星以及無線電定位系統等頻率的試驗規劃,進一步地滿足了中寬帶無線接入的巨大市場需求[3]。
(三)高頻段寬帶無線接入頻率規劃
根據當前的無線接入頻段以及我國無線電頻率劃分的情況來看,LMDS的頻率規劃與試驗工作,在對各個國家的經驗教訓進行充分分析的基礎上,已經成為了我國帶寬大塊頻率的主用頻譜,并進一步促進了我國國產化的實施。
(四)Bluetooth/Pico-cell的無線接入頻率規劃
2.4GHz ISM頻段在我國的無線局域網、藍牙以及SS等業務進行了頻率共用測試以后,已經確定需要再次進行規劃,并且能夠確定的是,藍牙、室內無線局域網、數字無繩電話以及無線自動識別等多方面技術,按照其有效率,要求其在有效全向輻射功率10mW,雜散發射功率≤-6dBm/l00kHzl(30MHz~IGHz)1k <-30dBm/100kHz ( IGHz~ I2.75GHz)的范圍內進行管理。SS系統具有較高的發射功率,但是仍然需要以執照臺帳管理的方式對SS系統進行管理,并且需要對將SS系統的有效全向輻射功率進行了嚴格的控制,要求其在≤500mW的范圍之內。目前網絡結構僅能夠采用點對點的方式進行運行,但是從發展情況來看,網絡結構能夠逐漸轉變成為高效率的中寬帶無線接入手段,并創造出更加良好的網絡運行環境。
(五)平流層高空汽艇平臺的頻率控制
2008年以后,網絡在我國的應用范圍越來越廣,寬帶無線接入手段也就具有了越來越高的價值。我國相關部門經過研究認為,寬帶無線的頻率規劃應該向ITU的標準化進行逐步靠攏,并支持1885~1980MHz,2010~2025MHz及2110-2170MHz頻段的IMT-2000空中基站寬帶技術試驗及高頻段275~2835GHz/310-313GHz和472~475GHz/47.9- 48.2GHz等寬帶技術,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應該保障以上寬帶技術與既有的業務頻率進行共同使用[4]。
(六)無執照無線接入頻率的規劃
目前,中國無執照無線接入頻段具有短距離、微功率的特點,其中主要包括45.0~45.5/48.0 48.5MHz模擬無繩電話頻段以及191 S~1920MHz數字無繩電話頻段兩種,但是800MHz頻段及1.9GHz頻段均屬于IMT-2000的運行頻段,所以應該將其逐漸的納入到IMT-2000的核心頻段以及附加頻段之中。并且就目前的情況來看,我國的數字無繩電話無執照運行評斷已經符合將其規劃進入24GHz ISM頻段的標準。
圖二 網絡使用情況
五、新一代移動通信的頻率規劃
(一)對IMT-2000核心頻段的考慮
從原則上來看,對1865-1900MHz頻段的處理,我們應該將國際IMT-2000附加頻段的規劃結果作為重要依據,但是再出現了IMT-2000 TDD模式的情況下,更加受到廣大移動通信用戶歡迎的是IMT-2000 TDD模式,所以我們也有可能采用IMT-2000 TDD模式作為進行移動通信的運行頻段。
(二)對IMT-2000附加頻段的規劃
約在10年以前我國IMT-2000附加頻譜對頻率的需求在160——210 MHz之間,相對于國際標準較高,并且與此同時,中國提議的IMT-2000 TDD標準TD-SCDMA與FDD能夠對附加譜快進行更加靈活的運用。并且經過WRC-2000大會以后,中國已經開始對IMT-2000附加頻帶更加支持,也就是說,中國能夠與國際方面進行更加緊密的合作,從而促使IMT-2000附加平臺得到更加良好的發展。
(三)3G/4G移動通信應用的頻率規劃
目前470`860MHz供IMT-2000頻段已經吸引了部分發展中國家以及移動通信欠發達國家的注意力,所以在2010年之后,3G以及4G的運用頻譜總需求已經能夠達到2.0GHz以上,所以我們已經開始對6G/8G 進行規劃[5]。
(四)高頻段新一代移動通信的頻率規劃考慮
其屬于一種廣義上的無線網絡架構結構,目標是提高網絡的運行速度以及服務質量,但是,在對3G 、4G以及日后5G網絡系統的頻譜資源進行應用時,還需對各方面的基本情況進行注意,與我國社會的網絡應用實際情況進行充分結合,以保障其發展能夠與國情完全適應,從而提高我國寬帶無線接入預約移動通信頻譜規劃的效率和質量,為我國人民群眾的工作和生活提供更多的便捷。
參考文獻
[1] 陳如明.新一代寬帶無線接入與移動通信的頻率規劃[J].無線電工程,2002,32(1):8-10.
[2] 陳如明.新一代寬帶無線接入與移動通信的頻率規劃[J].無線電工程,2001,31(12):9-11.
[3] 陳如明.論新一代寬帶無線接入與移動通信的頻率規劃和發展策略[J].中國無線電管理,2001,(10):4-10.
[4] 羅茜文.信產部要求國外廠商根據中國頻率規劃開發相關通信產品[J].移動通信,2006,30(5):113.
[5] 科學規劃頻率資源促進技術應用發展謝飛波闡述我國無線電管理相關政策[J].中國無線電,2007,(9):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