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姿君 席智強
摘 要:新經濟背景下,電網企業想要實現可持續戰略發展,就必須要建設一支高素質、高專業水準的人才隊伍。生產一線工作人員身處電力生產第一線,其專業技能素質高低直接決定了生產效率,因此電網企業實操培訓工作至關重要。本文從電網企業實操培訓現狀切入,結合自身實踐經驗,對進一步提升實操培訓效率提出了幾點思考。
關鍵詞:電網企業 生產 實操 培訓 效率
1. 電網企業實操培訓現狀
1.1. 電網企業實操培訓特點
對于電網企業而言,對全體員工的培訓工作是一件始終持續進行的工作。但對于生產一線員工而言,實操培訓機會難能可貴,這是由實操培訓的特殊性所決定的。根據電力企業生產特性,電網企業實操培訓具有以下幾個特點:
一是培訓具有計劃性,通常情況下,對生產一線員工的操作技能培訓都是采用模擬情境或者是仿真培訓,真正的實際操作培訓是建立在電網企業停電時間段,出于對社會效益以及電網企業的效益考量,電網停電往往具有一定的計劃性;
二是培訓的局限性,電網停電期間展開實操培訓對于提升生產效率有著重要的作用,但是停電時間是相對局限的,所展開的培訓內容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三是培訓的任務性,電網停電期間往往還需要配合電網檢修工作,也可以說實操培訓是在任務中完成的,需要同時保證檢修任務的完成和培訓目標的達成。
1.2 電網企業實操培訓存在的問題
電網企業實操培訓固然重要,企業各級管理者也十分重視每一次的實操培訓工作,在管理方式和方法上也尋求新的方式方法,但仍舊十分局限,培訓效率普遍不高。結合筆者的實踐經驗來看,電網企業實操培訓存在的問題來自于兩個方面:
一方面是來自于電網企業對于實操培訓的組織流程安排不夠完善,正是因為電網企業的停電時間段十分寶貴,因而在開展培訓活動之前,往往需要做好萬全的培訓方案,但在實踐過程中,由于電網企業對實操培訓的安排程序十分繁瑣,往往存在信息不及時、不對稱的現象,造成了培訓安排的隨意性,繼而到后續實踐培訓過程中出現難以控制的情況,導致培訓效率的降低;另一方面則是來自于對實操培訓內容的零散無針對性,未考慮到因崗施教的問題,生產一線員工崗位各不相同,需要的技能提升內容也不盡相同,應當在培訓內容上予以區分,大范圍的進行統一培訓,往往只能夠求得培訓當時的效率,而無法再后續生產中得到效率。除此之外,為了確保停電時間內能夠完成實操培訓內容,又能夠完成電網檢修工作,電網實操培訓還存在較為嚴重的培訓人員不足情況。
2. 提高電網企業生產一線實操培訓效率的策略
2.1 充分利用信息技術,完善實操培訓組織流程
對于電網企業而言,實操培訓對于提升生產水平具有特別的價值意義,是必須要進行的,但實操培訓過程必須要注重效率,否則則會由于低效率培訓或者無效培訓而浪費了實操訓練機會。
隨著電網企業信息化建設和整合的日趨完善,信息高科技技術被廣泛應用在電力生產活動管理之中,對于生產一線的實操培訓工作的組織流程的規劃,也應當積極的、充分的利用信息技術。對于實操培訓工作而言,應當設計一套專門的信息系統。信息系統應該具有以下幾個功能:
一是能夠迅速收集信息、進行統計。在實操培訓前期,綜合收集一線生產員工的技能資料,根據其技能差異,結合現場勘查報告,統計出培訓目標,供相關決策人員參考。
二是能夠智能生成差異性培訓方案,在現場培訓過程中,能夠根據個人崗位、技能的情況,匹配現場任務,實現智能化的培訓方案。
三是能夠起到持續的反饋評價作用,培訓現場能夠根據相關指標對培訓情況進行評價,在培訓結束后,能夠根據生產員工個人檔案來對后續反饋進行跟蹤,從而能夠更全面的評估培訓效果,判斷培訓是否科學。
2.2 按需出發,結合實踐科學選擇培訓內容
隨著電網企業的發展,現階段自動化改造工程逐步完成,生產一線的工作內容和實操需求都產生了新的改變。按照電力生產一線的需求,培訓內容需要根據以下幾個方面做出科學調整:
一是要突出實用性,實操培訓必須要從實際現場情況出發,應當盡可能從服務于電網運行生產角度出發,減少日常重復培訓內容。例如在變電現場的實操培訓內容可以設定為對巡視能力、保護動作、切換流程等。突出實用性的同時需要注意設立現場打分評比標準,減少可能因人員誤操作和事故處理不當所造成的經濟損失,在服務生產、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時,也逐漸成為人員現場學習的最直觀的工具。
二是要突出靈活性,實操培訓應當積極轉變思路,一方面要根據個體培訓差異、崗位差異展開靈活性的培訓,通過前期調研,崗位說明書及崗位培訓大綱制定,人員根據崗位培訓大綱要求比對,確定個人學習計劃進行學習;另一方面也要結合現場實際情況,靈活的進行考核培訓。現場培訓要“活”,不深入、走形式、照本宣科,沒有實際意義,不注重培訓命題大小,靈活掌握人員的興趣點,會提高人員的接受程度。
3.結束語
現代電力企業的發展,離不開企業對員工長期的培訓,而對生產一線員工的實操培訓,離不開現代化的培訓方式和手段。在可持續發展視角下,只有電力企業的同行們廣泛關注并共同參與到這項研究中來,才能在競爭環境中,一同探索電力企業長久發展的有效途徑,努力打造電力企業更為輝煌的明天。
參考文獻
[1] 李軍鋒,熊山,劉曉,何雙伯. VR和AR技術助力電力仿真培訓[J]. 中國電力教育,2017(02):22-27.
[2] 李潔. 電改形勢下的供電企業人力資源體系建設探討[J]. 現代國企研究,2017(06):80+82.
[3] 黎靜靜. 電力企業高技能人才培養機制探討[J]. 現代商貿工業,2017(36):66-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