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駐日本特約記者 湯瑾
據日本《朝日新聞》21日報道,千葉縣高宕山自然動物園撲殺了57只獼猴,因為這些獼猴是雜交產生的品種。
報道稱,在動物園附近的山上,生存著一群恒河獼猴,它們是數年前從已關閉的觀光設施中逃出來的。動物園內飼養的日本獼猴從圍欄的縫隙逃出后,在園外與恒河獼猴雜交。這種情況比較嚴重,于是從去年秋天開始,動物園對園內的獼猴進行DNA檢測,結果發現其中約1/3都是雜交品種。日本國立環境研究所的侵略性生物數據庫資料顯示,恒河獼猴及其雜交物種可能傳播寄生蟲和病原菌,會危害農作物,并對生態環境造成惡劣影響,因此被日本的《外來生物法》列為管制對象。在對這些獼猴進行撲殺后,動物園為它們舉行了慰靈儀式。
《外來生物法》全稱為《防止外來生物破壞生態環境法》,頒布于2004年6月,于2005年開始實施,主要目的是限制有侵略性的外來物種進入日本國內,捕食或者與原有傳統物種競爭,從而破壞日本的生態環境和農林水產業。所以,只要是上了“特定外來生物”的“黑名單”的,其飼養、栽培、保管、搬運、進口都要向管理部門報備。
被指定為特定外來生物的,不光是活著的動植物個體,還包括卵、種子和器官等。這個“黑名單”,每一兩年就要更新一次,追加一些新的物種,現在已經有98種動植物在冊,另外還有148種“要注意的外來生物”。除了以上提到的獼猴,猴類還包括臺灣猴、食蟹猴等。這些動物不能隨意飼養放生,一旦違反這些規定就會受到懲罰,罰款可高達上億日元。▲
環球時報2017-0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