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駐美國特約記者 王寧 ●盧戈
“要么在美國本土制造,要么繳納巨額邊境稅”。這句特朗普此前在推特上發出的威脅,如今還沒有真正傷害到對美出口的外國企業,反而先讓美國企業界內部分裂成“美國制造聯盟”和“平價產品聯盟”兩大陣營,在“邊境稅”這一話題上唱起了對臺戲。
兩方人馬各有心思
據路透社報道,波音、通用電氣、卡特彼勒等16家美國企業CEO21日聯合致信美國國會領導人,呼吁國會通過由眾院議長、共和黨議員保羅·瑞恩提出的稅制改革方案。根據該方案,美國公司稅稅率將從35%調低至20%,并從應稅利潤中扣除出口收入,同時對進口商品征收20%的稅款,即所謂的“邊境稅”。
支持該聯名信的公司都是新組建的“美國制造聯盟”成員。信中表示,引入邊境稅的稅制改革將使得美國的稅收政策與其他國家一致,在實際上終結“美國制造”稅,以及美國就業和經濟增長因此受損的情況。
另一方面,百思買、塔吉特和Gap等零售業企業則明確反對該項稅收改革。此前,這些企業聯合組成“平價產品聯盟”,并派遣高管于上周前往華盛頓,在國會和白宮展開游說工作。此外,擁有沃爾瑪等120家企業成員的美國零售業領導協會也明確表示反對征收邊境稅。
矛盾不斷升溫
圍繞共和黨提出的稅制改革方案,美國企業界內部已經爆發“內戰”,但目前白宮尚未明確表態。
美國CNBC網站稱,新上臺的特朗普總統一直是邊境稅的支持者,他在競選中曾多次表態將下調公司稅,并對進口商品征收高額關稅,盡管他曾對瑞恩的稅制改革方案的復雜性表示擔憂。
特朗普當選后,關于美國與中國、日本等主要貿易伙伴爆發“貿易戰”的猜測正在升溫。如邊境稅征收啟動,則出口型企業特別是制造業企業將因此成為最大贏家,而依賴進口的零售商則將遭受打擊,其利潤將被抹平。基于各自訴求,美國國內各行業企業紛紛“站隊”,支持或反對特朗普計劃中的稅制改革,它們之間的矛盾也因此不斷升溫。
美國《華爾街日報》稱,邊境稅的征收旨在改變美國對特定貿易伙伴的嚴重逆差,通過增加進口商品稅負,使“美國制造”在國內外市場更具競爭力。根據美國商務部數據,2016年美國主要進口國中,中國、墨西哥、加拿大和日本分別占有美國進口總額的21.1%、13.4%、12.7%和6.0%。其中中國既是美國最大進口國,也是最大逆差來源國,美國當年對中國貿易逆差為3470.4億美元,排名第二的日本為689.4億美元。
或拖累全球經濟復蘇
《日本經濟新聞》稱,如美國開征邊境稅,加強貿易救濟手段,則必然導致與其最大經濟伙伴中國的關系惡化。與此同時,日美之間的矛盾也將加深。
英國《金融時報》援引經濟學家觀點稱,盡管特朗普的貿易政策尚未成型,但其貿易保護主義者的傾向已經眾所周知。將來美國可能采用歐洲各國增值稅體系下對進口商品征稅的體制,而且力度可能更大。
報道稱,諷刺的是,美國公司一直在抱怨由于歐盟的高關稅而導致其產品出口價格太高,而他們現在則在支持美國政府也學著歐盟去做。從其政策的影響看,邊境稅的征收可能在短期內刺激美國企業出口,降低進口開支,但也將導致貿易糾紛。
彭博社稱,高關稅顯然對長期享受海外廉價商品的美國消費者不利,而從中長期看,也將降低美國制造商的競爭力。此外,美國基于貿易保護主義的稅制改革可能將繼續打擊依賴出口的新興市場,使其深陷債務危機,而這毫無疑問將不利于全球經濟的復蘇。▲
環球時報2017-0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