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仁平
72歲的香港前行政長官曾蔭權22日被法院以公職人員行為失當罪,判入獄20個月,不得緩刑。曾蔭權被指控在授予一家公司廣播牌照時,未披露他正與該公司主要股東商議向后者租賃深圳某豪華公寓。由于曾蔭權是第一個獲刑的香港前行政長官,22日的這一判決震動了香港社會。
梳理這起案件,人們注意到以下幾點:
第一,香港輿論對服務這座城市幾十年的曾蔭權最終從特首跌為階下囚表現出不少同情,之前有幾十名知名人士為他向法庭求情。但是與此同時,輿論中極少有他“無罪”或者“被冤枉”的聲音,對曾蔭權案的爭議明顯比上周7警員被判2年監禁所引起的爭議要小。
第二,中央政府的官員以及內地官方媒體迄今都未對此案做任何表態。
第三,曾蔭權的家人和辯護律師表示可能上訴。如果曾蔭權最終被定罪,那么唯有赦免才可能使曾蔭權避免去獄中服刑。目前香港媒體沒有搜索到任何與此相關的信號。
曾蔭權案還帶來一個很強烈的觸動,那就是廉政建設沒有終點。香港法治比較健全,又實行高薪養廉制度,特首的工資比美國總統還高很多,但問題還是發生了。
事實上,美國和歐洲國家政府以及公職人員的廉潔問題也頻頻受到爭議。
特朗普新政府里有多名富豪,他們的履職是否會與個人財富形成利益互動關系,目前正被關注。法國不同黨派的兩名主要候選人前后爆出“吃空餉”丑聞,讓輿論備感無奈。
世界各地的情況顯示,不同社會里對腐敗的認識有不同尺度,而沒有一個社會的相關尺度是固定不變的,它們無一例外都在不斷演進,絕大多數情況下都會變得越來越嚴厲。
類似的事情如果放在港英時期尤其是中早期大概不會被追究,但是隨著香港回歸后民主化進程的推進,輿論對官員的監督力度已經不可同日而語,人們對官員的廉潔要求也成為全球范圍內最為嚴厲的之一。
官階越高,風險越大,越要嚴格約束自己,曾蔭權案再次告訴了世人這個道理。從全世界的范圍看,官員“不得善終”的比例要高于普通人,很多國家和地區近年來高官被控貪腐的情況在增多,而人類社會的整體治理水平是在上升的?,F代世界的這一“大數據”堪稱向所有官員敲響了警鐘。
曾蔭權的確曾為回歸后的香港保持繁榮做出過貢獻,他落到今天這一步令人唏噓。他上演了從推銷員到特首的勵志故事,也提供了職業生涯該畫句號時陡然轉折的殷鑒。他注定會被人們在今后很長時間里反復提及。▲
(作者是環球時報評論員)
環球時報2017-0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