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平 陳珊
【摘 要】 資產是企業從事生產經營活動、實現發展戰略的物質基礎,是企業最重要的資源。基于大數據、云會計技術背景,構建云會計的財務共享中心資產管理控制框架模型,重點闡述了集團企業固定資產財務共享中心資產管理控制相關業務環節。期待這一研究可以成為集團企業建立財務共享服務模式下資產管理控制的理論參考和實務指導。
【關鍵詞】 大數據; 云會計; 財務共享中心; 資產管理
【中圖分類號】 F232;C93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5937(2017)02-0130-04
一、引言
隨著云會計、大數據、人工智能和移動互聯網[ 1 ]等現代化信息技術的迅速崛起,讓許多企業在思考如何實現財務管理模式的升級與變革。財務共享服務中心的概念產生于20世紀80年代的西方發達國家,其主要思想就是要打破傳統企業按職能設置部門的管理方式,用業務流程取而代之,建立新的企業管理過程,從而能夠在宏觀上優化企業的管理流程。當前,積極探索財務共享服務的實踐應用是大型(跨地域的、多層級的)企業集團和國際企業集團正在努力的方向。主要包括兩個方向:一是采取一步到位的方式,將集團內部所有財務活動全部實現共享服務,完全取消分子公司的財務組織;二是采取分步實施的策略,只將部分關鍵的財務業務分離出來集中到財務共享服務中心。由于存在部分企業集團仍處于傳統資產管理模式,但是由于與資產相關的信息要素分散在財務、計劃、生產、物流運輸等各個完全獨立的系統,成為了信息孤島,所以很難達到資產全生命周期管理。信息融合技術的發展,促使計算機技術和通信技術應用更加廣泛,資產信息化更容易達成。構建統一的管理平臺,實現資產信息化,成為資產全生命周期管理的理論前提。
目前大部分集團企業的分、子公司以及智能部門所采用的資產管理信息系統存在數據交換壁壘,各個系統之間的數據流不能夠精準交流,無法實現資源共享;另外,現今應用較廣的ERP系統主要是將財務系統與采購物流進行了整合,還沒有達到企業對全生命周期資產管理的需求。所以,特別需要整合現有資產管理信息系統資源,通過建設企業財務共享中心[ 2 ]對資產進行統一管理,對資產價值鏈上的業務流程和關鍵點進行控制,實現監控和實時分析,提高公司資產的綜合創效能力。
近年來,資產管理和財務共享服務中心管理模式都受到學術界和實務界學者的關注。劉俊勇等[ 3 ]對主營影院建設的DD集團建立財務共享服務中心的過程進行了介紹和分析,并通過其實踐得出建立財務共享服務中心需要考慮企業自身的特點,同時取得管理層的支持非常重要,財務共享服務中心的落腳點不在管控上而在服務上等。錢大益等[ 4 ]從資產采購與管理等層面入手,以網絡技術為手段,數據共享為目標,對資產管理信息化系統進行整體構想與設計,并付諸實施,最終建立了包括資產采購、儀器設備管理、大型設備共享、房地產管理以及實驗室管理的數據統一共享的信息化系統,并對每一個子系統的功能進行了描述。郎玲燕等[ 5 ]結合浙江大學國有資產管理的現狀,提出了一種基于數據總線與服務總線漸進式推進國有資產管理信息系統的建設方法,詳細闡述了系統的功能模塊組成,總結了系統的建設特點。
基于現有的研究成果發現,學者們主要是從資產管理信息平臺的構建以及資產管理的流程優化進行研究,還鮮有財務共享服務模式下的資產管理研究文獻,而現有的研究成果還不能完全滿足大型、跨國集團企業對于資產價值鏈上的業務流程和關鍵點進行控制的需求。隨著大數據時代的來臨,借助云會計、大數據、人工智能和移動互聯網等技術手段,能夠破除集團企業總部和子、分公司信息流交換壁壘,實現信息流無縫聯接,通過財務共享服務平臺,建立集團企業資產管理控制流程,可以強化對資產管理業務的控制能力,提高資產的綜合創效能力。
二、大數據時代基于云會計的財務共享中心資產管理流程
隨著云會計、大數據、人工智能和移動互聯網等先進技術的發展與應用,越來越多的集團企業已經完成由陌生到認識、再到認可接受財務共享服務模式的過程。企業可以通過這一創新財務管理模式實現財務管理由個體信息化向云信息化轉型,既能提高對集團企業的資產進行全生命周期管控的效率,又能提高財務人員的工作效率。
圖1是基于云會計和大數據技術建立的大數據時代基于云會計的財務共享中心資產管控框架模型,它包含云會計和大數據的技術特征,自上而下包括用戶層、應用層、服務層、數據層、業務層和基礎設施層6個層次。
用戶層主要是集團企業的決策者,還包括集團公司以及它們的子、分公司和相關的公司等,需要從應用層的財務決策方案中結合自身集團企業實際狀況,按照最優原則進行選擇。
服務層其主要任務是:對來自數據中心或者數據倉庫的數據進行接收、處理、利用、整合、分類(門戶整理)和傳遞(基礎服務),面向用戶層集團企業的決策者及其子、分公司和相關干系者,根據他們的資產管理控制決策需求,構建如內部資產調撥決策、資產服務決策等方面的決策應用平臺。
數據層其主要任務是:把與下游業務層關聯的DBMS、File、HDFS、NOSQL等ODS業務由ETL進行數據抽取、轉換和加載,同時借助大數據技術(如Hadoop、HPCC和Storm等)進行規范化、程序化、標準化處理。以資產管理為框架體系,建立包括固定資產、存貨、無形資產、采購管理、生產管理、銷售管理和倉儲管理等多維度的數據中心或者數據倉庫。
基礎設施層主要是軟件和硬件環境支撐,基于云會計技術條件下,將傳統的智能終端、服務器、存儲器、網絡和安全等設備連接到云端,微觀上可以為業務層各環節提供管理系統(采購、銷售、生產和資產),宏觀上可以從云端獲得關聯行業的數據,為上游的數據層、應用層收集所需資產管理控制數據。
三、大數據時代基于云會計的財務共享中心資產管理流程——以固定資產購置流程為例
資產管理一般包括存貨管理、無形資產管理和固定資產管理。企業的存貨管理控制主要是存貨需求與采購控制、存貨入庫與保管控制、存貨領用與發出控制、存貨盤點和處置控制四個方面。無形資產管理業務流程主要包括無形資產取得與驗收、使用與保護的無形資產處置。固定資產管理流程控制主要包括三個方面,一是固定資產構建控制,二是固定資產使用和維護控制,三是固定資產處置和轉移控制。由于資產管理的內容范圍較廣,選擇以固定資產購置流程為例進行分析。
固定資產是企業最重要的經濟資源之一,同時也是企業能夠實現再生產和持續經營的保障。強化固定資產的控制和管理,挖掘其深層潛力提高利用效率,不僅對保障企業的財產安全是必要的,而且是實現企業降低成本、提高企業核心競爭力的關鍵方式。企業進行固定資產管理的路線與準則是固定資產管理流程,因此,流程的合理性是固定資產管理是否有效的最重要因素。近幾年,縱觀我國大中型企業大多使用ERP系統實現對固定資產的管理,但是其固定資產的流程與傳統流程沒有較大差異,無法滿足大數據時代下追求流程創新、模式創新的現代化集團企業要求。在這種情況下,對于固定資產管理流程的再造就十分必要。大數據時代基于云會計的財務共享中心固定資產購置流程如圖2所示。
圖2為財務共享中心固定資產購置流程,下面將詳細闡述集團企業下的財務共享中心,包括購置申請、固定資產審批與購置以及檔案管理等在內的核心環節。
(一)購置申請和供應商的確定
固定資產占比的提升是提升企業生產能力的重要因素之一。財務共享服務模式下固定資產購置的步驟之一是需要分子公司使用部門人員進行固定資產購置申請,在這一環節,分子公司使用部門人員首先需要充分了解企業的采購制度,選擇正確的采購類別。值得注意的是,財務共享中心的固定資產采購類別將與費用預算的項目直接進行關聯。
分子公司的總經理首先根據固定資產采購要求,對分子公司使用部門人員提交的固定資產采購申請進行確認。其次,由分子公司固定資產使用部門人員填寫固定資產采購申請單。需要注意的是,請購部門可以利用基于云會計的財務共享中心獲取預算信息、公司實際需求情況和國家相應的政策,在籌資能力、投資回收期、凈現值以及產業政策等外部因素的基礎上提出更加合理的固定資產需求計劃;在考慮固定資產需求計劃的財務與技術可行性方面,借助云平臺可以獲取相關數據,通過財務和技術的可行性分析確定固定資產和流動資產的結構;最后,結合獲取的企業和市場情況以及綜合類比,分析供應商的物流情況、信用程度、質量保障等要素,選擇固定資產購置方式并確定供應商。
(二)固定資產審批與購置
分子公司的業務領導,即部門主管和總經理需要審核分子公司使用部門人員提交的購置固定資產申請,評估固定資產現有的水平是否能夠滿足戰略目標的實現;評估購置固定資產的風險。最后,再對是否購置固定資產進行決策?;谠茣嬈脚_,分子公司的業務領導可以不受時間、空間的限制實現審批,其批量審批功能可以提高審批的效率。
集團企業可以借助云會計的財務共享中心獲取自身固定資產使用情況的歷史數據,對項目可行性進行研究、分析和決策。另外,由于編制固定資產投資預算,并按照規定的程序進行審批是保障固定資產投資決策科學合理的基礎。因此,在集團企業財務共享中心的固定資產請購流程下,需要對預算內和預算外進行區分。如果請購的固定資產在預算范圍之內,集團企業分子公司的部門主管將按照企業的相關制度規定對固定資產采購申請單進行審批。如果請購的固定資產超過了預算范圍,需要通過分子公司的總經理室進行申請、審批。
通過分子公司審批的固定資產采購申請會進入集團企業的財務共享中心,共享中心的財務人員基于云平臺數據對企業固定資產需求計劃的財務可行性進行評估(包括合同的確定、推送合理交貨時間、投保事宜和選擇最優的付款方式等),對分子公司提交的固定資產采購申請單進行審批。然后,采購部會根據已經通過財務部審核的固定資產采購申請單進行固定資產采購,利用云平臺實現與供應商的采購信息對接,實時了解固定資產采購的物流、進程等信息,保障固定資產采購的效率和安全。在固定資產采購完畢后,將提交的固定資產驗收單和相關單據至財務部進行采購確認。在固定資產購置的全過程,財務部會利用財務共享中心與銀行互聯,對購置固定資產的資金進行監控,對固定資產的購置過程和結果進行審計,最后通過相關使用部門的反饋,對集團購置固定資產的配置效率進行評價。
(三)檔案管理
固定資產檔案是指作為固定資產的設備、儀器、儀表以及房屋建筑物等從規劃、計劃、制造(建造)、購置、安裝、調試、使用、維修、改造、更新直至報廢全過程,形成有保存價值的圖紙、文字、說明、憑證和記錄等文字資料,通過不斷收集、整理、簽字等工作歸檔建立的資產檔案。其中設備維修技術資料是指設備安裝、調整、試車、使用、維護、修理等所需的圖紙、規程、技術標準、維修記錄及其他有關技術資料。
固定資產購置的最后一個環節是檔案管理,集團企業財務共享中心固定資產管理系統應當具備包括票據表單、影像和手寫體的電子識別功能。同時,利用互聯網+、人工智能和物聯網感知技術等現代化技術,將上述與固定資產全生命周期活動相關的數據,如固定資產的預算控制信息、采購合同、使用和維護信息、處置決策等,上傳歸檔至基于云會計的財務共享中心。
四、結語
隨著云會計、大數據、人工智能和移動互聯網等現代科技的不斷發展,越來越多集團企業已經認識到:只有通過強化企業資產管理管控能力,才能夠有效地將多余的、閑置的設備進行合理區分,為企業提高工作效率,降低成本,并視為競爭力的杠桿。集團企業本身具有龐大的資產數量,分別在各個分子公司、基層單位使用,現實情況是很多資產的利用率并不高,資產閑置和資產處置不規范等現象比比皆是,導致管理弱化,資產流失較為嚴重。
基于云會計和大數據技術建立的大數據時代云會計的財務共享中心資產管控框架模型,可以把固定資產管理需要的各類數據(如報告、質量監控、流程控制等相關信息)集中收集到統一的平臺上,各個環節各取所需,采取針對性的措施保障資產安全和完整,優化和控制資產配置,防止超編、超標以及促進資產整合、調劑和共享,提高資產使用效益。
【參考文獻】
[1] 程平,溫艷好.基于云會計的AIS可信性層次結構模型[J].重慶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2014(2):24-31.
[2] 程平,萬家盛.大數據時代財務共享中心云平臺的構建及其應用[J].商業會計,2015(15):20-22,85.
[3] 劉俊勇,韓琦,楊笑玉.DD集團建立財務共享服務中心的實踐與啟示[J].財務與會計,2015(6):32-35.
[4] 錢大益,楊超華,劉仁霖.高校資產管理信息化建設構想與實施[J].實驗技術與管理,2012(3):374-378.
[5] 郎玲燕,謝家啟,姚文和,等.高校國有資產管理系統的設計與實現[J].武漢大學學報(理學版),2012(S1):354-3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