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卓
摘要:音樂劇是由歌劇發展而來,起源于18世紀的歐洲。近年來隨著時代的進步,觀眾對音樂的審美不斷提高,音樂劇已經成為人們閑暇之余欣賞藝術,消遣娛樂的最佳選擇,而且從熱度上來講,音樂劇已經從某種程度上已經可以和古典歌劇平分秋色。本文將以音樂劇的起源為線索,以音樂劇的發展為框架,將不同時期的音樂劇創作風格作為主要研究對象,在此基礎上分析其創作風格自起源以來的發展與創新,并詳細對比傳統音樂劇與現代音樂劇在創作風格上的不同,從而進行系統的分析與總結。
關鍵詞:音樂劇 發展 創作 創新
眾所周知,音樂劇是由歌劇以及輕歌劇發展而來,相比于她的兩個“前輩”,音樂劇這種新穎的舞臺表演形式則更青出于藍而勝于藍。她豐富多彩的舞臺表演,扣人心弦的劇本設計以及多元化的演唱風格都得到了世人的青睞。并且,在創作風格上,音樂劇也突破了傳統創作手法上繁瑣、教條的限制,不斷標新立異,并且隨著人們精神文化需求的提高而不斷的進行改革與創新;和傳統的歌劇、音樂劇中古典元素居多的創作風格相比,現代音樂劇在創作方面風格則更加大膽,嘗試運用了多元化的元素進行融合,題材也多趨向于現實,反應了人們現實生活中點點滴滴的細節。可以說,音樂劇從起源到今天,已經成為了人們喜愛并追捧的一種舞臺藝術形式,并且,她也正以旺盛的生命力不斷的發展并創新著。本文將以音樂劇的起源為出發點,概述音樂劇發展與創作風格,并分析音樂劇在其發展的長河中不斷完善、不斷創新的歷史過程。
一、音樂劇的起源
音樂劇起源于18世紀的歐洲,當時也正是歌劇盛行的時期,音樂劇的脫穎而出則是以歷史上第一部“音樂劇”《乞丐的歌劇》的展演為標志;雖然該作品在表演形式上沒有進行過多創新,但作品卻選用了69首當時流行的敘事音樂與通俗歌曲進行編排,并加入了沒有伴奏的對白形式,非常符合人們的日常生活,也被成當時的人們稱為“民間歌劇”,而這卻極大的挑戰了當時以古典主義為主的西方歌劇,可謂在音樂形式上卻邁出了不同于傳統歌劇的一大步。隨著《乞丐歌劇》的成功展演并推廣,得到了大量觀眾的喜愛與追捧,此后作曲家為迎合觀眾的需要,在歌劇中也做了一些類似于《乞丐歌劇》這一類型的嘗試,而這些嘗試便是音樂劇的雛形。真正意義的音樂劇則是出現于在19世紀中葉,以美國音樂劇《黑魔鬼》為標志,該作品不僅選用了大量通俗的美國音樂作為背景,并且作者將芭蕾等舞蹈元素融入其中,舞臺效果非常震撼,得到了人們的熱愛與擁護。而歷史上真正使用“音樂劇”這一名詞的音樂劇則相對較晚,具體可追溯到19世紀末期,喬治·愛德華所創作的音樂劇happy girls的出現,該劇集成了戲劇、音樂與舞蹈等多種元素,采用了較為通俗易懂的伴奏音樂,從而與當地觀眾產生了極大的共鳴,而該音樂劇在美國推廣也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美國音樂劇的發展。
二、傳統音樂劇的發展與創作風格
1.傳統音樂劇的發展
由音樂劇的起源我們可以得知,雖然音樂劇起源于歐洲,但其發展與成熟卻是在美國。在短短的一個世紀里,美國的“百老匯”成為了音樂劇的象征,也就是在這條古老的街道上誕生了無數經典的音樂劇作品,如以美國荒涼地區生活為背景的音樂劇《俄克拉荷馬》,以愛情為背景的《西區故事》,這些經典的音樂劇隨后也都被后人翻拍成為電影,并獲得了奧斯卡金像獎。隨著音樂劇在全世界范圍內的不斷升溫,更多的作曲家開始從事音樂劇的創作,如我們熟知的安德魯·勞埃德·韋伯以及克勞德-米歇爾·勛伯格等等。二十世紀七十年代是音樂劇走向成熟的時期,音樂劇的創作熱潮由美國轉向了英國,創作風格也與之前有著很大不同,如我們熟知的韋伯音樂劇的《貓》,勛伯格的《悲慘世界》等,都成為英國具有代表性的音樂劇,并且迄今為止這些音樂劇仍然是世界各大劇院的保留劇目。隨著這些音樂劇走向世界也再次使這種新穎的舞臺表演藝術達到了沸點,音樂劇的創作也再次掀起了高潮,很多創作人士經過不斷的思考與創新,創作出了不同于之前音樂劇風格的現代音樂劇,現代音樂劇便孕育而生,相比于之前傳統的音樂劇元素更為豐富、主題更加新穎,舞臺效果也隨著科技的進步更加的震撼。直至今日,音樂劇的發展也并沒有就此止步,并且以多種多樣的形式呈現在世人面前。
2.傳統音樂劇的創作風格
最初的音樂劇創作風格比較傳統,而這也是因為音樂劇在發展的過程中吸收了一定的歌劇元素而造成的。在美國早期的音樂劇中,音樂劇與歌劇的界定并不是非常清楚,如格什溫的音樂劇《波基與貝斯》、桑德海母的《斯維尼·陶德》依然采用了大量的歌劇中古典元素的體裁使之左右逢源,無法準確的界定。但隨著音樂劇的進一步發展與完善,音樂劇的創作風格也逐漸確立下來,即自由的創作風格。不同于傳統歌劇中以美聲唱法為主的單一表演形式,音樂劇講究藝術形式的多元化,如合唱與對唱,舞蹈與對白等藝術形式都是音樂劇創作的常用手段。同時,在歌曲的演唱方面,音樂劇也拋棄了歌劇中宣敘調與詠嘆調的體系,采用了節奏較快的通俗唱法作為主要演唱方法,這樣便可以更緊密的抓住觀眾的耳朵,提高音樂劇整體的觀賞程度。在音樂的作曲與選曲方面,音樂劇則多采用具有敘事性的通俗音樂作為背景,這樣便可以更好的襯托劇情的發展,舍棄了傳統交響樂、管弦樂龐大的樂章,使劇情之間的連接更加緊密。并且舞蹈也從歌劇中的襯托走向了音樂劇舞臺的主角,傳統的音樂劇多采用踢踏舞、芭蕾舞、雜技或是體操為主要表現形式,舞蹈的加入也進一步的提高了舞臺的視覺效果。而在配器方面,因為要達到震撼的效果,很多傳統的音樂劇依然采用管弦樂隊進行伴奏,而這也是不同于現代音樂劇的特點之一。
三、現代音樂劇創作的創新
隨著時代的發展以及人們精神文化需求的提高,單一的劇情與陳舊的表演已經無法滿足人們的審美需要,音樂劇在創作方面也必須緊跟時代的步伐而不斷創新,在當代,音樂劇在創作風格上也與之前的傳統音樂劇有著很大的不同,很多音樂創作者在音樂劇的創作上秉著自由創作的原則進行了大膽的創新,不僅加入了更多震撼的舞臺效果,而且在劇本的選擇以及音樂風格上也更加多樣,更加時尚。縱觀當代數不勝數的音樂劇種類,筆者將當代音樂劇在創作中的創新歸結為以下三點:
1.劇本元素的創新
中國有句俗話:“劇本劇本,一劇之本”,這句話也道出了音樂劇劇本的重要性,相比于傳統的音樂劇,現代音樂劇在基于劇本的完整上,加入了更加曲折的故事情節,以此來提升音樂劇的戲劇性,而曲折的意義在于故事情結的跌宕起伏,以及出人意料與情理之中的合理運用,如1992年的美國音樂劇《為你瘋狂》,故事雖然講述了男主角鮑比與女主角波利的一段浪漫的愛情故事,但在浪漫中也有著很多意想不到的情結出現,如在鮑比曲折的求愛過程以及女主角波利的離開與最后的重逢。故事情結雖然曲折,但最終以喜劇收尾,這極大程度的滿足了觀眾的審美需要,而百老匯也憑著這部《為你瘋狂》重新從英國悲劇式音樂劇手中奪回了觀眾的愛戴。
其次,現代音樂劇的劇本也更加真實、動人并富有哲理,而真實的意義并不是故事情節的真實,而是真實的情感,對于音樂劇的劇本而言,創作可以自由到“天馬行空”,但情感一定要是最真實的情感,這樣才可以真正的打動觀眾,和觀眾建立良好的互動,并且劇本的哲理性也是引人思考、讓人回味的關鍵,否則音樂劇變成了一笑了之的鬧劇,沒有任何觀賞價值。如1999年英國歌劇《媽媽咪呀!》在劇本創作上就很好的把握這一點,故事講述了一個女孩不知道自己父親是誰的情況下翻開了母親的日記,并發現母親的三個情人都有可能是自己父親的情況;女孩便邀請三人來參加自己的婚禮想要找出自己的父親,但事與愿違,女孩并沒有找到自己的父親,但母親的三個情人也都表示自己愿意成為女孩的三分之一的父親。全劇在各種夸張搞笑的情節中發展,但這依然無法掩飾真情的流露,女孩渴望父愛的心情以及三個男人富有責任心的表態都成為劇后觀眾熱議的話題。而這部音樂劇也被觀眾評為當代世界第一的音樂劇。
2.演唱風格的創新
歌唱是最直觀的藝術表達形式,也是從歌劇時代以來保留下來的優良傳統。傳統音樂劇的演唱風格的大多數以通俗歌曲為主,并且為了滿足不同人群的需要,加入了少量的美聲唱法作為輔助,如勛伯格的音樂劇《悲慘世界》便是通俗唱法與美聲唱法相互結合的演唱形式。而現代音樂劇在演唱風格上的選擇相比于傳統音樂劇則更加大膽,其標志在于英國的安德魯·勞埃德·韋伯將搖滾樂加入了其《萬世巨星耶蘇墓督》之中,使得整個音樂劇變得更具有現代感,搖滾樂的演唱方法也使得劇中的歌曲的主題更加鮮明,更好的烘托了氣氛。與此同時,更通俗易懂的旋律與歌詞,也能得到更多年輕人的喜愛。在此之后,音樂劇的演唱風格也突破了通俗唱法與美聲唱法的界限,更加趨于多元化,如中國的民族音樂劇《白毛女》采用了中國傳統的民族唱法;再如1997年的張學友的中國現代音樂劇《雪狼湖》,全程便采用了流行唱法進行演唱。并且,多元化的流行唱法也更容易被年輕的觀眾接受并傳唱,如歌劇《貓》中的唱段《回憶》、音樂之聲中的Do Re Mi以及雪狼湖中的唱段《愛是永恒》也都成為了當代年輕人口口相傳,時時哼唱的經典曲目。
3.作曲技法的創新
隨著作曲技法的不斷發展創新,各種新穎的作曲技法被運用到了現代音樂劇當中,人們突破了傳統作曲技法的限制,在音樂劇中大量運用了轉調以及離調等標新立異的方法來突出人與人之間細膩的情感變化,以此來提升音樂劇的藝術價值,如音樂劇《西貢小姐》中女主角金與約翰對唱的唱段《我始終相信》中,便采用了大量的轉調來暗示金在請求約翰的過程中不斷的心理變化,并且在音樂的進行當中,還采用了六度的大跳來烘托急劇緊張的氣氛。其次,現代音樂的作曲技法也成為配器的創新,也是現代音樂劇的亮點之一,很多現代的音樂劇已經突破了傳統管弦樂的限制,采用了大量的現代流行樂器進行伴奏,如爵士風格的音樂劇中加入了不在管弦組序列中的薩克斯作為樂器伴奏,而鄉村音樂劇則加入了吉他作為伴奏,這樣不僅可以豐富音樂中的元素,更可以增加音樂劇的現代感與表現力,從而全面提高舞臺效果。現代樂器的加入使得音樂劇更加富有時代感,從《萬世巨星耶蘇墓督》中的電聲樂器到《雪狼湖》中全程流行樂團進行伴奏,音樂劇也更加富有時代的氣息,成為了一個時代標志性的舞臺表演藝術。
四、結語
綜上所述,雖然音樂劇的發展與英美兩國有著不解的淵源,但她極快的傳播與創新速度令世人所震驚。迄今為止,音樂劇已經被全世界的人民所愛戴,并為之瘋狂。音樂劇的創作也隨著時代與地域的變遷而變得更加豐富多彩,不僅在美國和歐洲,在今日的亞洲,中國、日本和韓國,以及在世界的各個角落都有著符合當地文化的音樂劇的問世,并且在音樂劇在劇本、演唱風格、作曲風格上都有了質的飛躍。
從18世紀的起源開始,音樂劇至今已經歷了將近三百年的歷史,而相比于歌劇悠久的歷史而言,音樂劇作為一種新穎的舞臺表演形式還相對年輕,但也正是因為她的年輕,才向世人展現出了她極為旺盛的生命力,她精美的舞臺表演形式,通俗易懂的歌曲演唱,都極大程度上給予了觀眾視覺、聽覺全方位立體的審美愉悅,并且她不懈的追求現代、不斷創新的精神,也為音樂劇的發展注入了新鮮的血液,使音樂劇成為了世界性與時代性的代名詞。
參考文獻:
[1]李藝娟.美國音樂劇發展的基本特征.廣州大學學報[J].2006,(05).
[2]王海平.當代音樂劇創作產生的幾點思考.藝術評論[J].2012,(02).
[3]徐明哲.淺析安德魯·勞埃德·韋伯的音樂劇創作與發展.新校園旬刊[J].201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