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基于慢性病內生邪氣的雜合現象探討陳大舜教授和法論治學術思想

2017-02-24 05:57:03周德生
湖南中醫藥大學學報 2017年12期

周 平 ,周德生

(1.湖南中醫藥大學,湖南 長沙 410208;2.湖南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神經內科,湖南 長沙 410007;3.陳大舜全國名老中醫藥專家傳承工作室,湖南 長沙 410007)

·臨證擷華·

基于慢性病內生邪氣的雜合現象探討陳大舜教授和法論治學術思想

周 平1,3,周德生2,3*

(1.湖南中醫藥大學,湖南 長沙 410208;2.湖南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神經內科,湖南 長沙 410007;3.陳大舜全國名老中醫藥專家傳承工作室,湖南 長沙 410007)

慢性病的病因特點不外病邪兼夾、內邪歸化、內邪異化、內邪生化。復合病機表現為并列、主次差異、矛盾關系。慢性病表現為多病共存、共病,具有癥狀繁多復雜證候、復雜病程、動態變化的臨床特征。陳大舜教授認為個體化的整體治療觀,臨床需要根據內生邪氣的雜合現象,慢性病以和法論治為落腳點。

慢性病;病邪兼夾;內邪歸化;內邪異化;內邪生化;和法論治;陳大舜

慢性病已經成為我國居民健康的頭號威脅,中醫藥防治慢性病具有無可爭辯的優勢。但是,目前缺乏中醫藥防治慢性病的理論研究。在實施陳大舜全國名老中醫藥專家傳承工作中,本文歸納出了陳大舜教授和法論治學術思想及臨床經驗。在臨床中體會到,和法論治是慢性病個體化整體治療觀的落腳點;從理論層面思考,其根本原因在于慢性病內生邪氣的雜合現象。

1 慢性病內生邪氣雜合為病的特點

慢性病的病因特點不外病邪兼夾、內邪歸化、內邪異化、內邪生化。復合病機表現為并列、主次差異、矛盾關系。在疾病過程中,慢性病的復合證癥狀繁多,主癥不明確,以主癥(證)與兼次癥(證)不固定為特征。

1.1 諸邪內生,雜合為因

內生邪氣雜合,邪氣有主次、先后。如風、寒、燥、熱、痰、瘀、毒等相互兼夾、相互轉化,虛實相因。另外,伏邪為特殊復合內邪。內外邪氣招引,外邪引動內邪,內邪招引外邪。病邪轉化也有外邪轉化、內外邪轉化、內生邪氣轉化之分。如外邪歸化為某種已有的內邪、外邪導致某種已有的內邪異化為其他種類的內邪、外邪與正氣交爭導致某種新的內邪產生。臨床實際情況是,常常復合外邪引動內邪致病,久之耗傷正氣。正氣虧虛也成為特殊復合內邪之一。慢性病內生邪氣雜合為病的病機形式有以下4種。

1.1.1 病邪兼夾 表現為2種或2種以上病邪兼夾致病。病邪兼夾可分為內邪兼夾、內外邪兼夾[1]。如毒邪每與風、火、痰、瘀等邪相兼為患。再如《重訂通俗傷寒論·傷寒夾證》曰:“傷寒最多夾證。其病內外夾發,較兼證尤為難治。凡傷寒用正治法,而其病不愈,或反加重者,必有所夾而致。或夾食,或夾痰,或夾飲,或夾血,或夾陰,或夾哮,或夾痞,或夾痛,或夾脹,或夾瀉,或夾痢,或夾疝,或夾癆,或夾臨經,或夾妊娠,或夾產后。”

1.1.2 內邪歸化 內邪歸化的形式有3種。(1)移邪相兼:病邪表里出入、臟腑改變,病證產生相應的表里轉化、臟腑變化,而病性沒有改變。如《素問·氣厥論》云:“大腸移熱于胃,善食而瘦,又謂之食亦。”“肺移寒于腎,為涌水。”(2)同性兼化:病邪相兼、轉化。同性兼化表現為同化、從化、從類化。指病邪侵入人體,能隨人之體質差異、邪氣侵犯部位的不同,以及時間變化和治療不當等各種條件變化,而發生性質的變化,形成與原來病邪性質相反,與機體的素質一致的病理反應。如風邪同化,燥邪自生[2]。(3)病邪兼夾轉化:病邪在一定條件下相互轉化。如血瘀日久,氣機不行,可致津液輸布代謝障礙,水液停蓄,形成痰飲;反之,若水液代謝嚴重受阻,痰濕內生,水飲停滯,則氣機不暢,亦可影響血液運行而致血瘀。且痰隨氣血無處不到,具有易行性;痰性黏滯,易阻塞成塊,具有易聚性,一旦痰濁形成,注于血脈,即會阻塞脈道,影響血流,使脈絡瘀阻[3]。瘀血、痰濁互為因果,互結相兼,“痰夾瘀血,隨成窠囊”(朱丹溪)。

1.1.3 內邪異化 內邪異化的形式也有3種。(1)移邪相異:病邪表里出入、臟腑改變,病證發生相應的表里轉化、臟腑變化,且病性發生了改變。《醫宗金鑒·傷寒心法要訣》曰:“人感受邪氣雖一,因其形臟不同,或從寒化,或從熱化,或從虛化,或從實化,故多端不齊也。”(2)異性兼化:病邪相兼、轉化。異性兼化表現為異化。如六氣太過即成毒,氣機不暢則生濁[4]。濕濁、濕毒壅阻氣機,濁毒致郁[5],氣有余就是火,濕濁毒邪化熱。極端表現為假象。《景岳全書·傳忠錄》云:“寒熱有真假者,陰證似陽,陽證似陰也。蓋陰極反能躁熱,乃內寒而外熱,即真寒假熱也。假熱者,水極似火也。”(3)病邪消長轉化:病邪在一定條件下相互轉化。如元氣異化異流,耗損氣血,癌邪漸生[6]。又如石壽堂《醫原·百病提綱論》說:陰陽之氣,不外燥濕。“內傷千變萬化,而推致病之由,亦只此燥濕兩端,大道原不外一陰一陽也。”周學海《讀醫隨筆·燥濕同形同病》指出“燥濕同病”,“燥濕同形”,此消彼長。因此,臨床難治之燥證多因津液異生,異化為水濕、痰飲,并且共存[7]。

1.1.4 內邪生化 內邪作為病因又能影響臟腑氣化,從而產生新的病邪。如瘀血病久則生內熱,瘀熱化毒,傷陰化燥,陰虛、瘀血、內熱、燥毒等諸邪合而為病。又如氣滯、氣逆等氣機失調則產生瘀血、痰濕、寒結、熱結、寒熱互結等邪,諸邪合而為病。因此,內邪生化包括內邪歸化及內邪異化的部分內容,且不局限于病性相同或者相異,更多的包含了性質并列的病理因素的內邪生化。內生邪氣相兼與轉化同時存在,新生之邪與原有內生邪氣相互裹挾,形成復雜的病因因素[1]。

1.2 多邪雜至,復合病機

有學者指出,多因復合、多種內生邪氣復合、多病位復合、多病勢復合是復合病機的臨床特征[8]。復合病機具體表現為各種因素的并列、主次差異、矛盾關系。

1.2.1 復合病機并列 《讀醫隨筆·升降出入論》說:“其在病機,則內傷之病,多病于升降,以升降主里也;外感之病,多病于出入,以出入主外也。”以內生邪氣而言,如因痰生瘀,因瘀生痰,痰瘀交阻;濕熱藴結,郁阻中焦,升降失和,有可能痰瘀并重、濕熱并重。幾種病機證素共存并列,交混凝聚,分不了主次,也分不清先后,病勢也無緩急之別。

1.2.2 復合病機主次差異 大多數慢性病病程中,病機證素內部不平衡,內生邪氣相互雜合,有主次差異,并在一定的條件下相互轉化。如濕熱藴結,濕重于熱,或熱重于濕;陰陽兩虛,陰虛為主,或陽虛為主,既分主次,也分先后緩急。所以,病機可以分成若干相互間有內在聯系的亞病機,疾病某一階段的病機與其臨床證候群相對應,可以分成若干個相互對應的亞病機與亞證候群。分清其先后、癥狀輕重,就可以辨明亞病機的主次或標本關系[9]。

1.2.3 復合病機矛盾 諸如虛實錯雜,寒熱錯雜,上燥下濕,津液虧濕濁盛,表里上下病變不一,陰陽氣血營衛失和,臟腑氣機不調等等,病機矛盾復雜。當然,即使多重病機矛盾,矛盾各方有時也有主次之分,在疾病過程中其主次也有階段性變化。各種邪氣既可能相互加重,也可能相互轉化,此消彼長,交織蘊結,虛者更虛實者更實,以致某些慢性病成為危難重癥,或者成為疑難病癥。

1.3 慢性病程,證候轉變

慢性病表現為多病共存、共病,具有癥狀繁多、復雜證候、主癥(證)與兼次癥(證)動態變化、復雜病程的臨床特征。

1.3.1 復合證候,動態變化 (1)臨床癥狀繁多 慢性病的臨床癥狀包括患者的主觀不適、異常感覺、功能變化或明顯的病態改變等等多種多樣,許多相關的癥狀組成癥狀群[10],從一般意義上反映某種疾病的某些本質屬性。一般認為病機是疾病本質,癥狀與病機的關系不是機械的線性關系,臨床癥狀群組合的多樣性、各種癥狀權重的差異性,依照疾病自身的轉變規律和變化機制,或者治療措施的干預效果,臨床癥狀隨時間變化,癥狀群的存在狀態成為現在癥狀,嬗變的前狀態成為既往癥狀。因此,我們只能用時態相對定位性[11]來認識各種紛繁難辨的臨床表現。

(2)主癥(證)與兼次癥(證)不明確、不固定

“癥”包括癥狀和體征。主癥是指病證的主要癥狀與體征;兼癥也稱為次癥,是指病證的次要癥狀與體征,有的兼次癥往往隨著主癥的產生而產生,隨著主癥的變化而發生相應的改變。慢性病的病程中,其來也緩,其成也漸。若病情復雜,多種矛盾混雜在一起,如病情隱蔽,癥狀繁多,主癥不明確、不突出;或者舌、脈與癥狀不符,乃至舌脈與主癥矛盾;或同時出現兩種以上的復合證候;或因邪正消長,病機變化,病證轉移,原來主癥降居次要地位,成為次癥等,因此,主癥的確定往往較為棘手,辨證更為困難[12]。

(3)復合證候 患者同時具有兩個或兩個以上證時稱為復合證。在疾病過程中,中醫證候常以復合證型形式存在。如復合證占臨床住院病人的66.18%~89.57%[13]。即便是單一證候,其發展過程中仍有演變為復合證候或者轉化為其他證候的可能性。慢性病的復合證候癥狀繁多,主癥不明確。并且,復合證候存在相互轉化,原發證與繼發證同時存在。從“病”到“證”,從“證”到“病”,“病”和“證”分別獨立發生、發展并共同存在。因此,中醫證候的客觀化和標準化,與病證結合也必須找到其“融合點”。

1.3.2 多病共存、共病,病程復雜 (1)共病及多病共存特點:共病與多病共存是最易混淆的2個相近概念。共病又稱同病、合病。美國國家共病系列調查參考終生患病率的概念提出了終生共病的概念[14],即同一個體在生命的不同時期發生的多種疾病。共病有3種主要形式:①軀體疾病與軀體疾病共病,如糖尿病與缺血性心臟病共病;②軀體疾病與精神心理疾病共病,如尿失禁與抑郁障礙共病;③精神心理疾病與精神心理疾病共病,如焦慮癥與抑郁障礙共病。多病共存指的是患者同時存在≥2種疾病,即多病共存通常是多病因疾病,并不明確哪一疾病為索引疾病,即通常意義上的多病共患[15]。而共病所強調的是共生,即具有相同/相近病因的一簇疾病的共存狀態。概括來說,共病強調“共因”,而多病共存僅強調“共存”。

共病共存之間可以是相互聯系,也可以是相互平行。臨床管理復雜困難,或有治療矛盾,所以,需要根據各病種的關鍵病機,實施和法論治。

(2)復雜病程特點:經絡臟腑的病理傳變形式多樣[16],故慢性病病情復雜,病程遷延、頑固難愈、此消彼長、容易復發。臨床表現以主癥(證)與兼次癥(證)不固定為特征。患者的治療遵醫行為亦影響病情及病程變化[17]。

2 陳大舜教授以和法論治慢性病的學術思想

陳教授認為個體化的整體治療觀,臨床需要根據內生邪氣雜合為病、復合病機、復合證候、復雜病程、共病及多病共存的特點,以和法論治為落腳點。

2.1 治病以求和

《吳醫匯講·中道說》:“中病即是中,中病而毫無偏倚,毫無過不及,即是至中。”“夫中者,不偏不倚,無過不及之謂也。故中無定體、隨時而在,一病有一中,不可偏向一病,而今日如此為中,明日如彼為中,慎勿固執。且同一病而此,則如此為中者,彼則如此而又非中,無窮活變。”以整體動態觀念為指導,治病以求和,必須符合二個原則。

(1)中即中病、無過不及。盡管慢性病需要長期用藥,仍需根據臨床實際情況,秉持中病即止原則;(2)中無定體、隨時而在。堅持“三因制宜”原則,體現整體觀念和辨證論治在實際應用上的原則性和靈活性。

2.2 和法論治

和法是通過和解、調和,使表里、寒熱、虛實的復雜證候,臟腑陰陽氣血的偏勝偏衰歸于平復,從而達到祛除病邪,恢復健康的目的。和法即綜合應用緩和的各種復合治法。慢性病提倡多重用藥。夾雜之邪,偏勝宜分;和解之法,加減宜活。

(1)根據雜合之邪的輕重緩急,先后施治。《局方發揮·治脾腎以溫補藥,豈非局方之良法耶,吾子其將何以議之》:“又謂雜合受邪病者,所受非止一端,又須察其有無雜合之邪,輕重較量,視標本之緩急,以為施治之先后。”如《周書·姚僧垣傳》記載:高祖病口不能言;瞼垂覆目,不復瞻視;一足短縮,又不得行。“僧垣以為諸藏俱病,不可并治。”強調先后施方,逐一治療。

(2)根據兼夾之邪表現的復合證候,分消施治。《重訂通俗傷寒論·傷寒夾證》曰:“傷寒最多夾證。其病內外夾發。較兼證尤為難治。……必先辨明因證。刻意精別。用藥庶無差誤。”無論傷寒、溫病均應重視邪之兼挾,臨證邪及兼挾,必須要同治分消。復合病機并列者,針對多病位、多病邪,聯合用藥,同時治療。復合病機主次差異者,無論病機組合如何復雜,只有抓住核心病機,才能提綱挈領,把握病癥實質,提高臨床效果。復合病機矛盾者,只有用整體的、動態的協調方法,多臟夑理,標本兼治,才能解決臨床矛盾。

(3)根據慢性病程的臨床特征,多重用藥。如統計表明,慢性病如高血壓合并糖尿病患者中97.92%長期依靠藥物治療[18]。老年住院患者服用5種及其以上藥物者占81.40%[19]。諸邪同治是中醫臨床的重要治則之一,具體落實為多重用藥,如孔伯華將溫病衛氣營血辨證方法引入內科雜病治療,衛氣營血同治[20];或者使用多種功能的藥物,如治療中風使用雞血藤,祛風通絡,活血化瘀,祛除頑痰。

(4)和法論治還體現在不用藥物,許多慢性病需要保和修養及自和自愈。《周易·無妄》九五爻詞:“無妄之疾,勿藥有喜。”正氣存內,邪不可干。保和修養是人類適應自然社會的生活經驗,也是治未病的方法之一。《素問·上古天真論》提及:“其知道者,法于陰陽,和于術數。食飲有節,起居有常,不妄作勞,故能形與神俱,而盡終其天年。”自和自愈是機體的一種修復能力,也是疾病向愈的必要條件。《素問·五常政大論》云:“必養必和,待其來復。”《傷寒論》第58條記載:“凡病,若發汗,若吐、若下、若亡血、亡津液,陰陽自和者,必自愈。”

(5)和法論治與突出重點論治,并不矛盾。如百病治痰、治瘀、治脾、治腎等等。如《脾胃論·大腸小腸五臟皆屬于胃胃虛則俱病論》說:“胃虛則五臟、六腑、十二經、十五絡、四肢,皆不得營運之氣,而百病生焉。”《脾胃論·胃虛臟腑經絡皆無所受氣而俱病論》:“先補其陽,后瀉其陰,脾胃俱旺而復于中焦之本位,則陰陽氣平矣。”無論熱中、痿病、濕痹耳鳴、耳聾、九竅不利等等,重點在于治脾胃,但是并不盡然,如癇病 “此奇邪為病,不系五行陰陽十二經所拘,當從督、沖、二蹺四穴中奇邪之法治之。”

(6)和法論治與醫療的社會經濟環境如醫療保障制度、醫院診療水平、醫療服務價格、健康保健意識等相關。與患者的心理精神因素如社會適應性、心理狀態與行為適應、治療依從性等相關。如肯尼斯·阿羅《不確定性和醫療保健的福利經濟學》認為由于醫療服務市場的特殊性,疾病的治療方法、治療效果存在不確定性。因此,臨床選擇的治療方法或者藥物,更加著重價值判斷,必須考慮“應不應該”問題。防重于治,但反對“無病服藥”;全程治療,但反對“過度醫療”;醫養結合,但反對“無價值醫療”。

2.3 慢性病的和法論治方藥特色

《景岳全書·新方八略引》提出:“和方之制,和其不和者也。凡病兼虛者,補而和之,兼滯者,行而和之;兼寒者,溫而和之,兼熱者,涼而和之。和之義廣矣,亦猶土兼四氣,其于補瀉溫涼之無所不及,務在調平元氣,不失中和之為貴也”。其綜合運用補、瀉、溫、涼等諸種治法,實現調平機體元氣,使之恢復中和狀態,為和法的臨床應用指明了方向。陳教授治療慢性病應用和法方藥,以醇正和緩、雜合以治、復方簡藥、專病專方為特色。

2.3.1 醇正和緩 (1)以醇正和緩為處方用藥的基準。醇者,“在義理之的當。”正者,“不足者補之,以復其正;有余者去之,以歸于平。”和者,無峻猛之劑。緩者,無急切之功。臨床上常見一些久病、年邁的患者,實患虛實夾雜、寒熱錯雜、攻補兩難之證,無論采取或補或瀉、或寒或熱,常致舉步維艱之窘態,所以要采取“執兩用中”之法,以平為期。臨證時顧及到患者虛實寒熱的真實狀態,務求“陰平陽秘”,體現在用藥上,常用平補、平瀉、輕宣、輕升、緩下之品,善用輕藥,根據病情輕藥重投;或者重視藥物量效關系,嚴格控制使用猛藥或者毒藥的劑量及用法,中病即止,都取得了“致中和”的效果;(2)《溫病條辨》治病法論:“治內傷如相。”內傷之病,或由外感入里,或由七情所傷,或由飲食勞倦而成,然既已入里,則糾纏臟腑經絡之間,虛實夾雜,頑邪膠結,恰如國內法久生弊,社會疲敝而正邪交錯,雖欲嚴刑厲法,驅而逐之,則正邪俱傷,如欲教而化之,則奸佞之徒,趁勢作亂,如不能默為運籌,急于一舉而畢其役,良可難也!惟有良相處之,條分縷析,抽絲剝繭,緩消漸攻,兼以鼓舞正氣,方可漸而有功,如孟浪為之,鮮不僨事;(3)方證對應。《傷寒來蘇集》說:是“合是證便用是方”。慢性病用和法,并不是面面俱到,四平八穩,既不能治病又不能致死。《蒲輔周醫療經驗》要求做到“和而有據”,“和而勿泛”。 否則,如《醫學心悟·論和法》指出:“世人漫曰和解,而不能盡其和之法,將有增氣助邪,而益其爭,堅其病者,和云乎哉!”(4)擅于守法守方,才能取得療效。《岳美中論醫集》指出:“治慢性病要有方有守。”多種慢性病,陳教授有明確的認識和長期施治和方方藥的計劃。藥已對證,不因患者求愈心切,不能速效,便易方更藥;強調疾病正處在潛移默化的量變階段,不迎合病家心理,不輕易改弦易轍;或者猛劑毒藥,寒熱雜投,瀉補更迭,最后歸咎于病證疑難,而失去信心。

2.3.2 雜合以治 (1)根據天時地域之宜,五方之人的不同體質及具體病情,選擇不同的治法進行治療,包括心理治療、藥物治療、物理治療等等。《素問·異法方宜論》曰:“故圣人雜合以治,各得其所宜,故治所以異而病皆愈者,得病之情,知治之大體也。”張志聰有注:“夫天有四時之氣,地有五方之宜,民有居處衣食之殊,治有針灸藥餌之異,故圣人或隨天地之氣,或合地之宜,或隨人之病,或用針灸、毒藥,或以導引按摩,雜合以治,各得其宜。”(2)根據復合病機特征,和法論治。或者內生邪氣之風、寒、燥、熱、痰、瘀、毒等諸邪同治;或者集寒熱溫涼氣血攻補之藥于一方,以取藥性之相逆相激、相反相成的作用,往往可收致出奇制勝的療效。《素問·至真要大論》說:“奇之不去則偶之,是謂重方。偶之不去則反佐以取之,所謂寒熱溫涼,反從其病也。”(3)整合醫學模式下的協調療法,是實施雜合以治的有效手段。整合醫學(HIM)匯集各個專業的先進知識和技術(包括中西醫學),有所取舍,根據患者的整體情況判斷和處理好先后、主次、多少、快慢等關系,做出對患者最有效、不良反應 最少或生活質量最高的優化決策[21]。有學者說:“協調療法是慢性病根本療法。”[22]各種治療方法加在一起,同時使用在同一個患者上,哪種治法占多少成分、治療的先后順序、經濟成本等問題,通過和法論治理念,找到合理結合點,最后組合成一個新的個體化方案。

2.3.3 復方簡藥 對可能導致患者損害或患者不再獲益的用藥,減少該藥劑量或停用該藥的計劃和管理過程;其目標是減少用藥負擔和損害,同時維持或提高生活質量。處方精簡流程和步驟包括:評估患者的用藥是否有利于目前的適應證;權衡繼續用藥的獲益與害處;制訂處方精簡的計劃并進行溝通;對處方進行精簡并進行監控。處方精簡已經成為一種趨勢[23]。

(1)復方復治:是指二方或數方相互重迭組成的方劑,又稱重方;此外,原方加味,或方中各藥用量相等者也稱復方。陳教授[24]認為疾病病情復雜,病理產物多樣,單用一方一法難以達到祛除病邪的目的,需多方多法聯合應用。同樣,單用一種功效藥物難以治愈,需要多種功效的藥物并行,或為協同、或為反佐組方,于一方中數證并治,或中西醫結合治療。多種相同功效藥物并行,組成作用較強的陣勢以祛頑疾,如《千金要方·用藥論》所說病“重用藥即多”,“重復用藥,藥乃有力。”這是處理特殊病種、聯合重復用藥制方的獨特格律,方中有方,與盲目“重疊堆藥式”處方有本質不同。與復方的最優化原則相反,“重疊堆藥”是一種抓不到主要矛盾、不明病理癥結、不懂辨證論治、混雜配伍關系的盲目治療手段。這種低水平重復的不合理用藥,浪費醫療資源,造成過度醫療;

(2)復方簡藥:陳教授[24]在選方組藥時并非將整方全部套入重組方中,而是根據藥物的輔、反、成、制之理,組成針對性較強的由少量幾味藥物組成的小方組,或選用藥味較少的經典小方,“簡而不減,簡而不缺”,其具有一定的實用性,且能令人順勢就熟地根據主癥、主病的治療需要,隨時加入處方中,旨在協同而增加功效,制約以防其偏勝,一藥多用,一藥多重配伍以達不同功效,從而減少重復功效的藥物的應用。

《醫門法律》申治病不知約方之律、申治病不知約藥之律:“業醫者,當約治病之方,而約之以求精也。《易》曰:精義入神,以致用也,不得其精,焉能入神·有方無約,即無神也,故曰神與弗居。藏位有高下,府氣有遠近,病證有表里,用藥有輕重。調其多少,和其緊慢,令藥氣至病所,故為勿太過與不及,乃為能約。”

(3)小方多能:小方藥味少,或者分量少,但功能全面,治證清晰,理法分明,單刀直入,藥簡效宏。小方加減進退,變換轉化,即可衍生種種治療大法。慢性病在上焦者,反復發作者,瘥后復發者,有妊娠者,能用小方,不用大方。小方因病處方,經驗用藥,是專病專方專藥的基礎。

2.3.4 專病專方 (1)專病專方必須與辨證論治結合。專病專方針對的就是疾病的基本病機,即疾病發生、發展的基本矛盾,基本矛盾是由于疾病本身所決定的。但是因為疾病在發展過程中由于受到自身體質、環境因素、治療措施等多種因素影響,使得疾病在其每個發展階段都有其特殊性,這種特殊性是由疾病當前階段的主要矛盾所決定的,辨證論治所要解決的問題就是主要矛盾。

陳教授認為,專病專方,對病論治。因此,疾病有基本方。以疾病方加減化裁,可以實現對病辨證論治、對病分期辨證論治、對病并發癥論治、對合并病辨證論治方法。

(2)復方簡藥與特效專藥相輔相成。復方簡藥,簡之又簡,成為小方;多能小方,強化某種功能去除其他功能,成為專藥。選擇特效專藥,用藥精少,配伍嚴謹,變化靈活,切中病機,療效卓著。辨病辨證結合應用專方專藥,是一位真正臨床醫師博學多識、厚積薄發的典范[25]。

3 結語

慢性病內生邪氣雜合為病的臨床特點,決定了其和法論治的治療特點。慢性病的中醫藥防治,包括采用多種中醫適宜技術治未病、形體康復、心理康復、回歸社會等等。陳教授秉承孟河醫派傳統,形成了和法論治慢性病的學術思想及臨床經驗,該法是實現個體化的整體治療觀的有效途徑,也是整合各種防治措施實施慢性病全程管理模式的有益嘗試。

[1]盧紅蓉,胡鏡清.病邪兼化理論探討[J].中國中醫基礎醫學雜志,2016(10):1300-1301.

[2]劉家義.從化學說初探 [J].山東中醫雜志,1986(2):4-6..

[3]于俊生.略論痰淤之間的相互轉化關系[J].遼寧中醫雜志,1994,21

(6):247.

[4] 曹東義.“濁毒化”與“化濁毒”[N].中國中醫藥報,2010-3-8.

[5]呂金倉.濁毒致郁論[J].河北中醫,2013(5):671-672.

[6]吳茂林,鄧婧,李世杰.癌邪——元氣異化學說[J].甘肅中醫,2007,(8):72-73.

[7]姜寅光.論燥邪與津液異生[J].新中醫,2013,45(7):188-189.

[8]葉 放,周學平,周仲瑛.復合病機轉化論初探[J].中醫雜志,2010,51(10):869-871,874.

[9]呂建洪.從亞病機主次關系分析處方用藥合理性[J].新中醫,2015,47(6):319-320.

[10]張 衛,耿小平,章新瓊,等.癥狀群管理:癥狀管理的新視角[J].醫學與哲學(B),2016,37(1):5-7,19.

[11]顧 陽.時態、時制理論與漢語時間參照[J].語言科學,2007(4):22-38.

[12]邢玉瑞.中醫辨證思維之主癥分析[J].陜西中醫學院學報,2010,33(1):1-2.

[13]羅 仁.再論復合證的診治規律初探[J].遼寧中醫雜志,1992,(12):1-3.

[14]Kessler RC, Avenevoli S, McLaughlin KA, et al.Lifetime comorbidity of DSM-IV disorders in the NCS-R Adolescent Supplement(NCS-A)[J].Psychological Medicine, 2012, 42(9):1997-2010.

[15]Meghani SH,Buck HG,Dickson VV,et al.The conceptualization and measurement of comorbidity:a review of the interprofessional discourse[J].Nursing Research and Practice, 2013,2013:192782.

[16]劉曉艷,姜宜惠,張佩青.淺談中醫內傷病的傳變特點[J].中醫藥學報,2010,38(4):61-62.

[17]李雪琴,蔡紅衛.糖尿病患者院外治療遵醫行為的調查[J].中華護理雜志,2004(7):23-25.

[18]楊 楠,管璐艷.老年慢性病患者多重用藥現狀調查及思考[J].臨床醫藥實踐,2016,25(6):466-468.

[19]滕 晉,王 丹,徐 熙,等.老年患者多重用藥調查及共病管理的臨床策略[J].中國衛生事業管理,2015,32(9):695-697.

[20]田 博,國 華,張雪亮.孔伯華“衛氣營血”同治法淺論[J].中國中醫基礎醫學雜志,2015,21(11):1460.

[21]樊代明.整合醫學縱論[J].醫學爭鳴,2014,5(5):1-13.

[22]馬文輝.協調療法對亞健康態的分類和調治[C].北京:世界中醫藥學會聯合會亞健康專業委員會換屆大會暨中醫藥與亞健康學術大會,2011.

[23]曾英彤,楊敏,伍俊妍,等.藥學服務新模式——處方精簡(Deprescribing)[J].今日藥學,2017,27(6):390-393.

[24]蔣成婷,周德生,陳大舜,等.復方配伍與藥物精簡應用[J].中醫雜志,2017,58(9):796-799.

[25]麻全林,傅文錄.專病專方專藥淺論[J].河南中醫,2008,28(9):94-95.

Discussion on Harmonization Method Academic Thoughts Based on Heterozygous Phenomena of Chronic Diseases

ZHOU Ping1,3,ZHOU Desheng2,3*
(1.Hunan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Changsha,Hunan 410208,China;2.Department of Neurology,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Hunan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Changsha,Hunan 410007,China;3.National Heritage Studio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Experts,Changsha,Hunan 410007,China)

The etiology of chronic diseases is characterized by mingle of pathogetic factors and domestication,foreignization and metaplasia of endogenous pathogeous.The compound pathogenesis shows its paratactic,master-structured and cintradiction relationship.Chronic diseases contain forms of comorbidity and coexisted multiple diseases,featured by various symptoms,complicated syndromes,intricated course and dynamic changes.Therefore,Professor Chen thinksthatindividualized holistic approach of theatment should be based on the heterozygous phenomena of endogenous pathogeous.And the treatment of chronic diseases should take harmonization method as the foothold.

chronic diseases;concurrent pathogen;internal pathogen naturalization;internal pathogen dissimilation;internal pathogen derivatization;harmonization method;Chen Dashun

R25

A

10.3969/j.issn.1674-070X.2017.12.010

本文引用:周 平,周德生.基于慢性病內生邪氣的雜合現象探討陳大舜教授和法論治學術思想[J].湖南中醫藥大學學報,2017,37(12):1335-1340.

2017-09-22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陳大舜全國名老中醫藥專家傳承工作室資助項目[國中醫藥人教發(2014)20號]。

周 平,女,碩士,醫師,主要從事中醫藥防治內科疾病研究。

*周德生,男,主任醫師,博士研究生導師,E-mail:2478020529@qq.com。

(本文編輯 賀慧娥)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中美日韩在线网免费毛片视频| 青青青视频免费一区二区| 99人妻碰碰碰久久久久禁片| 国产精品3p视频| 日韩大片免费观看视频播放| 日韩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 狠狠五月天中文字幕| 97影院午夜在线观看视频| 亚洲视频在线青青| 欧美三級片黃色三級片黃色1| 中文字幕精品一区二区三区视频| 午夜国产大片免费观看| 97在线碰| 在线播放国产一区| 欧美a在线视频| 欧美a在线看| 免费全部高H视频无码无遮掩| 国产人成乱码视频免费观看| 久久精品日日躁夜夜躁欧美| 四虎AV麻豆| 亚洲日本在线免费观看| 日韩 欧美 国产 精品 综合| 99久久人妻精品免费二区| 亚洲美女久久| 欧美另类图片视频无弹跳第一页| 九九九精品视频| 老色鬼久久亚洲AV综合| 东京热高清无码精品| 久久综合九色综合97婷婷| 国产办公室秘书无码精品| 久青草免费在线视频| 精品人妻AV区| 精品一区国产精品| 狠狠五月天中文字幕| 欧美19综合中文字幕| 欧美区一区| 亚洲国产理论片在线播放| 无码人妻热线精品视频| 国内精品小视频福利网址| 欧美α片免费观看| 国产精品播放| 手机看片1024久久精品你懂的| 毛片在线播放网址| 国产幂在线无码精品| 一级毛片基地| 国产欧美在线| 动漫精品中文字幕无码| 人妻21p大胆| 国产一级毛片高清完整视频版| 亚洲无线观看| 亚洲黄色视频在线观看一区| 小蝌蚪亚洲精品国产| 在线国产你懂的| 国产精品女熟高潮视频| 国产精品污视频|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搜索| AV不卡在线永久免费观看| 亚洲成a∧人片在线观看无码| 精品丝袜美腿国产一区| 亚洲成人精品久久| 成人精品亚洲| 国产美女人喷水在线观看| 国产午夜人做人免费视频中文| 97成人在线观看| 色综合中文| 中文字幕亚洲专区第19页| 小说区 亚洲 自拍 另类| 欧美黄网在线| 91网站国产|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麻豆| 国内a级毛片| 久久99精品久久久久纯品| 99re这里只有国产中文精品国产精品| 99久久精品免费看国产电影| 亚洲欧洲日产无码AV| 亚洲成年人网| 成人一级免费视频|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98| 99一级毛片| 午夜色综合| 亚洲色图另类| 全部免费毛片免费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