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清華
(廣東翁源青云山省級自然保護區管理處 512600)
對森林生態保護與林下資源開發利用的思考
黃清華
(廣東翁源青云山省級自然保護區管理處 512600)
自古以來,我國森林資源豐富多樣,但隨著人口數量的增加及經濟的快速發展,我國森林資源受到嚴重破壞,森林覆蓋率急劇下降,林業發展受到阻礙。森林在維持生態平衡中具有重要意義,本文以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為立足點,對森林生態保護及林下資源的合理開發及利用進行探討,對林業發展提供指導。
森林資源;林業;生態系統;環境保護;經濟發展
我國曾經擁有豐富的森林資源,但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人口數量的增加及人們對環境的破壞程度日益增加,亂砍亂伐現象普遍存在,部分樹木遭到嚴重破壞,使我國森林資源日益減少,林業發展相對滯后。近年來,我國政府及相關部門對日益減少的森林資源和林業發展及其重視,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保護森林,為林業的可持續發展提供了堅強的后盾。人們的生活離不開生態環境,森林是生態環境的主體,是人們生存所依靠的必要條件,在人們的生活中占據著重要的地位[1]。為實現我國現代化建設的宏偉目標,研究如何合理地對森林生態進行保護保護及合理開發利用林業資源十分必要。
20世紀90年代的環境發展大會肯定了森林資源在生態系統中的重要地位。地球上所有生物的生命靠陸地生存,陸地是人們生存、生活的保障,而森林是陸地生態環境的主體,是社會得以發展的基礎。保護森林免受破壞、合理開發利用林業資源是我國環境保護部門的主要工作。林業只有得到合理利用,我國環境保護與經濟發展之間的矛盾才能得到合理解決,所以說林業在實現我國現代化建設的道路上占據重要地位。近幾年,我國先后出臺了許多森林資源保護及林業開發領域的相關政策,這標志著林業資源已納入政府工作的主體。自這些政策頒布以來,依靠相關部門及人們群眾的努力,我國林業資源在合理利用度上大大改善,土地沙漠化現象得到遏制,荒漠土壤含水量明顯增加,生物多樣性改善狀況明顯,人們對于森林資源對生態系統的重要性有了越來越深刻的認知。
以云南省紅河州地區為例[2],自該區實施退耕還林政策以來,依靠國家相關補助措施,開始種植花果,把花樹、果樹種植納入經濟發展范疇,將山區在1500m以上海拔的區域開辟為花果種植基地,造林面積達到2000hm2,其中花果種植面積高達400hm2。云南地區水資源缺乏,地表干旱,自紅河州地區開始種植花果,生態環境得到明顯改善。紅河州地區合理發展林業資源的同時,還收獲了巨大的經濟效益,提高了當地人們的收入水平,創造了完美解決林業與經濟矛盾的奇跡,為我國現代化建設作出了榜樣。
新中國成立以來,發展經濟成為國民的首要任務,各大產業紛紛向其貢獻力量。林業為經濟發展輸出了巨大的資源,其中有50億m3左右的木材,約110億根竹子,約1400萬t松香以及近2.5億m3的板材,林業方方面面都在全力支持我國的經濟建設。改革開放以來,林業產業也得到了快速發展,由最初的手工業到目前基本實現機械自動化,特別是近幾年,林業體系日益完善。我國具有豐富及多樣化的林業資源,可以生產制造各種各樣的林產品,使得我國成為林產品出口大國,年制造總值實現持續平穩、快速增加,甚至超過全國經濟增長速度,且勢頭良好[3]。
我國林業發展及其迅速,松香及人造板、紙張等產量占據世界前茅。隨著世界經濟一體化的格局逐漸明朗,我國林產業的市場競爭力首屈一指,林產品出口量逐年增加,在進出口貿易中占據重要地位。我國政府相關部門越來越重視林業的發展,在各地區設立林產業專管機構,針對不同地區的具體情況,及時對林業結構作出合理地、科學化的調整,使得我國林業緊跟經濟發展的大潮流,借助經濟發展的平臺,滿足市場需求的同時,助力現代化建設。
21世紀是我國科技進步與經濟快速發展的重要時期,與此同時,人口數量的增加、資源及糧食緊缺、生態環境的日益惡劣現象也應運而生,而林業可以解決這些問題。森林資源不僅可以為人們提供食品原料,而且許多野生動物、野生植物都是良好的藥材原料,具有很好的藥用價值[4]。除此之外,森林資源對于生態保護意義重大,吸收空氣中二氧化碳和其它有毒氣體,為人們提供一個舒適的生存環境。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政府相關部門多次統計森林資源,多種食品原料及藥品原料被廣泛種植,改善生態環境的同時也為社會帶來了巨大的經濟效益。
我國山地面積廣泛,山區人口眾多,平原地區人口僅僅占有全國人口總數的44%。在歷史及地理因素的影響下,山地地區經濟發展相對平原地區來說明顯滯后,這是造成我國平均收入水平差距大的主要因素[5]。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最終目標是實現共同富裕,解決貧富差距問題是黨和國家工作的重中之重。政府在多地執行扶貧項目,其中多數項目的著落點在貧困的山地地區。在執行扶貧工作時發現很多貧困縣擁有豐富的森林資源,稀有的野生植物及野生動物種類多、數量多。政府為貧困縣制定了發展的新思路,鼓勵這些貧困縣生產特色食品及開采藥用資源、吸引游客來發展旅游事業、種植花卉,多數貧困縣自此踏上了脫貧之路,依靠林業來發展自身經濟,收入得到明顯提高。
森林生態系統的保護與林業的開發利用是相輔相成、相互依存的,并不是完全對立的關系。只有正確處理好二者的關系,我國林產業才能得以向著好的勢頭發展。我國森林面積廣闊,國土面積960萬km2,至2015年,我國森林面積達到40億hm2,占全球森林覆蓋面積的31%左右。林業的發展需要依靠一個健全的管理體系,在保護森林的基礎上,合理利用林業資源,從根本上認識到生態系統保護的必要性,不能以犧牲生態環境為代價來追求經濟效益。林業開發利用的主導思想應該是保護生態環境,在不破壞環境的基礎上進行開采利用,力求生態系統穩定,幫助人們樹立正確的開采觀念。人們應貫徹落實國家對林業發展制定的相關政策,堅持科學發展觀,正確認識產業發展與生態建設之間的關系,注重生態建設,使林業得到科學地、合理地發展。林業發展與經濟發展息息相關,是我國可持續發展重要戰略的主要組成部分,協調好森林生態保護與林業合理開發利用二者之間的關系顯得尤為重要。
森林資源在生態保護及經濟發展領域占據重要地位,在過去幾年里,我國在發展經濟的同時,對森林資源破壞嚴重,環境日益惡化,使生態系統受到了惡劣的影響,同時,又反過來阻礙經濟的發展。在對森林資源進行保護的前提下,科學合理地開發利用林下資源是我國林產業發展所面臨的主要問題。國家相關部門應認真看待森林資源的重要地位,倡導人民群眾保護生態資源,保障林業得到平穩、快速的發展。
[1]李仕倫.森林生態保護與林下資源開發利用建議分析[J].中國林業產業,2016(3):125~126.
[2]黃德亮.紅河州扎實推進“林業生態綠州景觀美州產業富州”建設[J].云南林業,2015(5):12~14.
[3]陸民.森林資源保護與合理開發林下資源的探索與思考[J].農業與技術,2014(4):71.
[4]唐守川.合理開發利用林下資源,實現林業經濟可持續健康發展[J].農業開發與裝備,2013(1):3~4.
[5]曾紅英.森林資源保護與合理開發林下資源的探討[J].南方農業,2016,10(3):98.
F326.2
A
1005-7897(2017)14-0146-02
2017-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