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麗芳
(山西省黑茶山國有林管理局 山西嵐縣 033500)
淺談杜仲的栽培及其意義
王麗芳
(山西省黑茶山國有林管理局 山西嵐縣 033500)
本文結合國家林業局有關杜仲產業的發展規劃,介紹了杜仲的種植方法及培育技術,點明了杜仲的栽植不僅有利于建設良性生態體系更有著重要的社會效益。
杜仲;栽培方法;種植意義
2016年12月2 0日,國家林業局發布了《全國杜仲產業發展規劃(2016~2030年)》(以下簡稱規劃),該規劃的發布表明杜仲的種植與利用作為一項產業將影響國民經濟并對人民生活水平產生深遠影響。據規劃,以杜仲生長適生條件及現有杜仲資源生長表現為劃分依據對全國各省、自治區和直轄市的杜仲栽培布局進行部署。其中,山西省屬于最適宜栽培區,并被列入杜仲產業重點發展區。山西省規劃新造杜仲林400萬畝,栽培模式以果園化栽培為主,雄花園、葉用林為輔。
杜仲(Eucommia ulmoides Oliv.),是我國特有的經濟樹種之一,別名思仲、思仙、仙仲、木棉、絲綿木、玉絲皮等。杜仲屬杜仲科(Eucommiaceae)杜仲屬(Eucommia),是落葉喬木。杜仲是第四紀冰川期后保留下來的古老樹種,現今是國家二級保護野生植物。
自古以來,杜仲樹皮是著名的藥材。杜仲入藥,已經有上千年的歷史。隨著醫藥學的不斷發展完善和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杜仲的價值不僅僅體現在傳統醫藥方面。新時代背景下,杜仲的利用價值擴大為交通通訊、醫療保健、油料食品、綠色養殖及生態保護等方面,涉及到我國的橡膠工業安全、糧油安全、生態安全等層面,其戰略意義不言而喻。
杜仲為陽性樹種,生長期需要較多水分,喜好陽光,病蟲害少。此外,杜仲非常耐寒,在海拔2500m的高山上仍可正常生長,壯齡植株在-21℃時,仍有高達100%的自然越冬率。杜仲適宜在鈣質土壤中生長,在深厚肥沃的沙質土壤上生長最好,粘壤土次之,過于干燥貧瘠的地區生長較差。杜仲具有樹冠優美、根系發達、水土保持效果好、管理技術簡單等特點。現將杜仲的培植方法簡述如下:
2.1 種子栽培
①根據杜仲生長習性,播種地域土壤以土質疏松肥沃、酸堿度接近中性,富含腐殖質土壤或沙質土壤為佳。另外,地勢應向陽背風,播種地區需濕潤并且排灌方便。一般于冬季將土壤深翻、耙細、整平施入基肥后做畦,長度隨地形地勢而定,整理平整后待播種。②杜仲種子極易喪失生命力,采種母樹應選取長勢良好的壯年樹,種皮呈淡栗褐色或黃褐色、表面有光澤且籽粒飽滿的種子。值得注意的是,杜仲種子含有較多膠質,不易吸收水分,需進行一定處理才可使用。秋季將種子采摘后立即用清水浸泡,時長為2~3d,然后撈出晾干播種,出苗率較高。也可以在播種前將種子用冷水浸泡2~3d后,與沙混合堆放在室內并蓋上塑料布以保持濕度,待種子露白即可播種,杜仲出苗率也相當高。除以上兩種方法外,濕沙層積法和溫湯浸種法也有利于提高種子出苗率。前者是將河沙與種子交互分層迭放于木箱,時常保持適當的濕度,以用手握沙子手指縫不見水為準。等到大多數種子露白時,即可播種。若播種期已到,大多數種子尚末露白,此時將種子用20℃溫水浸泡36h,在此期間每隔12h需要換一次水,待浸泡至要求時間后再將種子撈出晾干,即可播種。后者則是用60℃的熱水浸泡種子并持續攪拌直至水涼,再將種子浸泡在20℃的溫水中,每天需要換兩次溫水,2~3d后撈出晾干,即可播種。
2.2 播種時間與方法
杜仲種子在春冬兩季均可播種。春季播種一般選擇在2~3月,冬季一般于10~11月進行播種。其播種方法適宜條播,將土地翻挖為行距20~23cm、溝深3~5cm狀態,將處理后的種子播入溝內,每米均勻播種60~80粒,每畝播種量為5~10kg,而后覆蓋厚度為1~2cm的細肥土,并用水澆透。播種之后要經常澆水以保持苗床濕潤。杜仲幼苗出土生長期間要避免其受到烈日灼曬以及土壤干旱,要對其進行適當遮蔭保護并且注意噴水。當幼苗長出2~4片真葉時,進行第一次追肥。當年6~8月為苗木的速生期,需每月施追肥一次并進行間苗和補苗處理,同時加強松土和除草工作。最后一次施肥應早于8月中旬。9月,苗木進入生長后期,應注意防止早霜危害苗梢。如若管理工作得當到位,秋季杜仲苗高可達60~90cm。當年冬季或第二年春季即可出圃造林。
2.3 扦插育苗與整株栽植
杜仲種植除了種子栽培外還可扦插育苗。扦插育苗一般選在春季進行,選用抽芽并帶有嫩葉的枝條作為插條,插條不可過老或過嫩,否則會造成插條后不易發根或發根緩慢的后果。將插條剪成5~6cm長,每枝留腋芽3片,插入苗床,扦插后每天澆水2~3次并注意遮蔭,經40d后即可生根。第二年即可出圃造林。另外,杜仲也可整株栽植,在秋季落葉后或春季發芽前均可進行,株行距可以用2×2m或2.5×2.5m。
2.4 生長期管理
由于杜仲幼苗生長較緩慢,因此,在杜仲生長過程中要加強撫育管理。每年的春、夏、秋三季需要除草,并且要根據肥源情況,酌情進行施肥,每次每株施尿素0.25~1kg,以補充苗木快速生長所需養分。栽植后,4~5年后,適當對根系進行短截。每年冬季要對分枝要進行修剪以促進主干健壯生長。另外,杜仲抗性強,病蟲害較少。在幼苗期易受金龜子危害,可用菊酯類農藥進行防治,以保證幼苗健壯生長。
杜仲葉的采收:由于采摘時間過早不利于樹木生長,因此杜仲在栽植4~5年后才可采摘樹葉。采摘時間一般在每年的10月、11月落葉之前。杜仲葉以色綠、無枯葉為佳,采下的杜仲葉應撿去枯葉,曬干并用袋或竹簍包裝待用。
杜仲樹皮的采收:杜仲栽植10年以上,方可采收樹皮。采皮時間一般在每年的4~6月。采收方法是:在距離地面30cm左右的位置,用鋸將樹皮鋸一環口,然后向上間隔70cm處再鋸一環口,在兩鋸口之間用刀順樹干直線將樹皮剝下。在采收下一段樹皮時應與之前所采樹皮間隔一定距離,中間保留一段樹皮的目的是便于杜仲樹在數年后樹皮愈合成原狀,方便繼續剝皮利用。采收完畢的杜仲皮先用開水燙過后,將其平鋪放于稻草墊上,上面加蓋重物用以壓平,并用稻草將四周蓋嚴,便于杜仲樹皮發汗。經一星期左右,樹皮呈黑褐色或紫褐色便可取出曬干,刮去粗糙表皮即可使用。
隨著規劃的發布,杜仲產業迎來新的發展機遇。杜仲產業的發展要堅持良種壯苗先行。國內外專家學者經過長期科研攻關選育出一批高產杜仲橡膠良種,這對實現杜仲產業的可持續健康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杜仲產業的規模化發展,有利于加快林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健康發展,合理開發杜仲橡膠資源,有利于扭轉我國天然橡膠供應受制于人的狀況,這對我國的橡膠工業安全具有重要的戰略性意義。此外,規劃中指出,杜仲產業的集約化發展,將在未來形成以杜仲為基礎工業原料,直接產值數千億元、間接關聯產業產值達到萬億元的綠色產業集群,以及,杜仲產業的新型化發展,將有利于國家實施精準扶貧戰略,讓百姓切實享受到“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實惠。
作為林業建設單位,要時刻緊跟國家林業發展戰略的步伐,在國家發展規劃的指導下,秉承可持續發展這一原則,堅持種苗先行、集約經營的發展方式,以杜仲良種和高效栽培為目標,因地制宜地發展杜仲種植與培育工作,為杜仲產業的良好發展提供強有力的林業支撐。
[1]中國林業產業網.國家林業局關于印發全國杜仲產業發展規劃(2016~2030年)的通知附件[O].2017,2.
[2]郭書榮,杜蘭英,等.杜仲藥用林栽培技術規程[J].林業實用技術,2014(6):19~21.
[3]中國林業新聞網.專家為杜仲產業繪藍圖杜仲,期待發展的戰略資源樹種[O].2017,2.
S792.99
A
1005-7897(2017)14-0201-02
2017-7-9
王麗芳(1965-),女,山西嵐縣人,林業工程師,大專,主要從事林業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