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永珍
(汕尾市林業科技推廣中心)
生態文明視角下的林業管理及可持續發展
劉永珍
(汕尾市林業科技推廣中心)
森林資源是自然資源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森林對維持生態平衡、保護生態環境具有重要的影響。在我國經濟不斷發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的今天,人們對自然環境的保護和生態環境的好壞越來越重視。因此,從生態文明的視角下重新審視林業管理,對實現森林的可持續發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生態文明;林業管理;可持續發展
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是黨的十八大提出的戰略決策。森林是生態環境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加強對林業資源的管理能夠有效推進生態文明建設,二者之間的關系非常緊密。我國林業發展中還存在許多問題,需要從生態文明的角度加以考察。通過采取有效措施,加強對林業管理,從而實現林業的可持續發展,確保生態平衡,實現綠色發展。
1.1 林業管理技術不夠
在科學技術不斷發展的今天,以舊的手段進行林業管理已不能滿足當前林業管理的發展需要。沒有科技支撐、零散的管理制度造成了對林業資源的浪費。管理技術水平低,不僅影響著林業管理工作的效率,也增加了管理成本,阻礙了林業的正常發展。林業管理部門對技術支撐重視不夠,對制度沒有進行必須的調整,因管理造成的問題時有發生。
1.2 林業管理人員素質普遍不高,缺乏管理經驗
林業管理人員年齡普遍較大,對林業還采取舊的思路、方法,對林業發展中新出現的問題不能很好解決,難以保證林業發展的提質高效。多數管理人員缺乏專業知識和管理經驗,僅憑多年實踐的工作積累對林業進行管理,也造成林業管理不科學、不可持續的問題出現。
1.3 我國森林覆蓋率低,社會對林業重視不夠
因歷史和環境原因,我國森林覆蓋率并不高,人均森林面積較低,與世界平均水平相比尚有一段距離,更無法與發達國家相提并論。當前林業管理的經費來源主要來自財政,資金來源渠道單一。缺乏社會力量的參與,社會對林業的了解和參與熱情不高,也制約著林業的發展。
1.4 林業補償制度不完善
從森林資源的合理補償角度講,我國缺少相應的管理制度,不能對資源的使用者進行約束,濫砍亂伐的現象一直存在,浪費了很多森林資源,森林資源不能合理利用。致使我國森林覆蓋率逐年降低,影響了林業的可持續發展。
2.1 科學管理林業資源,實現生態環境平衡
森林屬于再生資源,由于存在生長周期長,成才速度慢等因素,造成林業資源的相對匱乏。森林砍伐輕而易舉,但想恢復森林生態,需要很長時間。此外,成片的森林對水土流失、保存水資源有著很好地保護作用。很多生物都在森林中存活,森林對保護生物多樣性,確保生態系統正常運轉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只有做好林業管理工作,實現林業的可持續發展,才能確保生態穩定,實現綠色發展目標。
2.2 科學管理林業資源,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水平
生態文明建設是黨的十八大提出一項重要目標。作為生態系統中重要組成部分的森林,是不能忽視的。科學管理林業資源,實現林業的可持續發展,對建設生態文明至關重要。加強對林業資源的合理利用,才能有效推進生態文明建設。
3.1 提高對林業的思想重視程度
林業主管單位要加大對森林資源的管理程度,從思想上提高對林業資源管理的重視度,從各個方面、各個因素通盤考慮,對森林管理工作進行安排和布置。要增強林業工作人員對本職工作的使命感和責任感,確保林業管理工作各個方面都能有效運行,從而推動林業的可持續發展。要合理利用現代信息手段做好林業管理工作,采用各種方式向社會宣傳林業、讓廣大人民群眾認識到林業發展的重要性,提高社會對林業的參與度,將政府單一管理制度向社會多元管理轉變,促進林業的發展。
3.2 合理利用森林資源
森林資源有著很多的作用,有時以保護生態為先,有時以發展經濟為主,有時需要需要兼顧。因此,采用一刀切的方式進行管理是不可取的。禁止采伐、開放式采伐都不能實現林業資源的高效利用,阻礙林業的正常發展。這就需要林業管理部門根據自身實際,對森林資源進行合理安排,明確森林資源在各自轄區內的作用,使用目的和具體辦法,采用有差別的林業管理制度,確保森林資源的合理有效利用,實現可持續發展。
3.3 完善法律等相關制度
建立一套切實可行的林業可持續發展法律體系,能夠有效保護森林資源,實現林業發展的可持續性。《森林法》及其配套實施細則,是當前林業管理依據的主要法律。《森林法》及配套相關規定頒行時間較長,雖然法律內容中包含了一些林業管理可持續發展的思路,但有些地方已不能滿足當前林業發展的需要。因此,對林業管理法律法規的修訂和完善已迫在眉睫。法律法規對實現林業發展的可持續來說,具有重要的法理意義。制定法律時,不僅要考慮當前林業管理發展的實際、更要立足長遠,要通過實施有力的制度處理在林業管理過程中發生的違法行為。要加大對林業隊伍中的不法人員的懲治,提高相關法律的法律地位,從法律上保障林業管理的正常發展。
3.4 利用科技進行林業管理
我國的林業管理水平與發達國家相比,有很大的差距。需要采用高科技、信息化的技術手段,確保在注重經濟發展的同時,實現資源與生態的可持續發展。利用先進的技術手段實現森林資源管理,利用高科技做好木材加工工作,避免浪費。對木材使用技術進行升級改造,提高木質產品的經濟效益和活力,在促進經濟發展的同時,確保環境和生態不被破壞。在當前大力提倡綠色經濟的情況下,開展各類森林科學研究,將傳統的林業與高科技全面融合,并帶入到國家發展戰略中,為林業發展提供新的機遇。要重視優良樹種的培育和結構研究工作,做好樹苗培優工作,利用生物科技技術實現科學造林。通過利用高科技手段,確保林業發展的可持續性。
3.5 加強對林業管理的制度建設
過去,我國在發展經濟時,對環境保護的力度不夠。一些人盲目追求經濟效益,只看眼前,不看長遠,濫砍亂伐的情況時有發生。要想實現森林資源的可持續發展,就必須轉變發展思路,加強對林業管理的制度建設。要對林業資源進行合理劃片,并將責任落實到人。相關部門應根據各自職能做好監管工作,在砍伐時,要對片區進行深入檢查。同時,要做好樹種培育工作,形成良好梯次采伐制度。對林業采伐、培育、科技、管理等制度進行全面改革,以適應當前林業管理發展需要,確保林業管理的制度保障。
3.6 轉變管理思路、加強林業監管
監管對林業管理來說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必須完善相關的監督管理制度。要完善內部管理監督制度,確保工作責任落實到位。在做好自身監管的同時,應注重外部監管,積極發揮群眾在林業監督中的作用。特別是一些涉及到森林安全的重大災害事件,要做好預案和防控工作。其次是要轉變管理思路。對林業管理工作人員不斷進行教育,拓展林業管理工作人員的工作思路,轉變管理思維,增強管理人員的大局觀和主人翁意識,實現林業的可持續發展。
從生態文明的角度實現林業管理的可持續發展,不僅能夠合理使用森林資源,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還能有助于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林業管理包含的因素的多,維持的時間長,情況較復雜,是生態文明建設中的重要內容。為了加強林業管理,實現生態建設目標是實現,不僅需要我們從思想上高度重視,也要完善相關法律法規、充分利用科技手段、強化制度建設、提升監管水平,確保合理利用林業資源,實現林業管理的可持續發展。
[1]秦 濤,張驊.生態文明視角下的林業管理及可持續發展[J].防護林科技,2013(6):44~46.
[2]楊海燕.林業管理及可持續發展的方法探討[J].現代園藝,2015(16):223.
[3]楊盛琳.淺析如何加強林業管理及可持續性發展[J].農業與技術,2013,33(4):77~78.
F326.2
A
1005-7897(2017)14-0212-02
2017-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