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芳銘
(貴州省貴定縣云霧鎮農業農村工作服務中心 551300)
無公害蔬菜種植與管理技術
張芳銘
(貴州省貴定縣云霧鎮農業農村工作服務中心 551300)
隨著社會對無公害蔬菜需求量的不斷增加,無公害蔬菜的種植規模逐漸增大,其種植和管理技術也越來越重要。本文首先分析了無公害蔬菜的內涵,接著論述了無公害蔬菜種植技術,最后提出了無公害蔬菜的施肥和病蟲害生態防治技術。
無公害蔬菜;抗病;施肥;生態防治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對蔬菜品種的要求不斷提高,無公害蔬菜的種植規模逐漸擴大。無公害蔬菜指的是蔬菜中存在的對人體有害的農藥殘留、硝酸鹽、重金屬、亞硝酸鹽等物質的含量被控制在國家規定的范圍中,嚴格按照綠色無公害安全標準以及種植技術生長出來的沒有污染,同時品種優良的安全蔬菜,無公害蔬菜具有非常明顯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
所謂無公害蔬菜主要是指蔬菜的產地環境、生產的過程以及目標產品的質量,斗魚國家或者農業行業無公害產品標準和生產技術規程相符,同時在經過產業和市場質量監管部門檢驗合格之后,采用無公害農產品標識進行銷售的蔬菜產品。
無公害蔬菜要求四個不超標:①農藥殘留不超標,不能含有禁用的高毒農藥,其他農藥殘留不超過國家規定的允許標準;②硝酸鹽、亞硝酸鹽含量不超標;③重金屬含量不超標;④病原微生物等有害物質含量不標,不足以影響人的健康。
2.1 選擇良好的產地環境,確保無公害蔬菜生產的基本要求
作為生產無公害蔬菜的地塊,應該是離公路、廠礦、醫院等三公里以外的無污染源區。生產基地要求遠離工業“三廢”污染,以及城市生活污水、廢棄物、粉塵等,大量工業廢氣、廢水排放地區,不受污染源影響。生產基地附近應沒有污染源,要遠離醫院、垃圾場和主要交通要道,保持空氣和灌溉水清潔;從醫院排出的污水,含有大量有害微生物等,流入菜田,造成蔬菜污染。生產基地的灌溉水、土壤、空氣的質量必須達到國家無公害蔬菜產地環境質量要求。種植地塊必須保證土地肥沃,有機質的含量能夠達到3.5%左右。蔬菜種植基地應當具有一定的基礎設施和規模,確保交通便利,便于蔬菜流通。
(1)完善田間水利設施,健全排灌系統。地下水位控制在80cm以下,大田有畦溝、田邊溝、洋面溝三溝配套,做到排灌自如,雨后田間無積水。有條件的地方配有噴灌設施。改善土壤理化性狀,使土壤具有團粒結構。增施有機質肥料、無害化污泥、石灰等,使土壤有機質含量大于2.5%,耕層深于30cm,酸堿度5.5~6.5。健全田間道路網絡,便于機械化作業。
(2)要建立農田輪作制度。不同科的蔬菜和茬口輪作,前茬采收后要及時清除枯葉、殘株及四周雜草,集中深埋或燒毀。采用水旱或其它經濟作物輪作,難于輪作的要消毒土壤。
(3)利用農業設施改善生態條件。采用塑料大棚或玻璃溫室以利采光、控溫、控濕,減少病害發生。地膜可用黑色膜或銀灰色地膜,控制雜草,促進土壤微生物活動。夏秋高山反季節蔬菜和季節性長期菜,畦面覆蓋稻草,護根保濕,抑制雜草,防病害。
2.3 健全栽培管理措施,提倡“健身”栽培,提高植株抗逆性和抗病蟲能力
(1)選用抗病優質良種。選擇適合當地生產的高產、抗病蟲害,抗逆性強的優良品種,少施藥或不施藥,是防病增產,提高經濟效益的有效方法。
(2)培育壯苗,培育壯苗的育苗土要確保無病菌、無蟲、無雜草籽,富含有機質,保肥保水,通透性好,合理消毒。
(3)選擇合理和科學的育苗方法。根菜類、薯蕷類宜直播;白菜類、甘藍類、芥菜類中大葉菜育苗,小葉菜可直播或育苗移植;綠葉菜類可直播或育苗;瓜類育苗,大苗帶土移植;蔥蒜類,韭菜、洋蔥宜育苗移植,其它直播;豆類,早春栽培要育苗。其它季節直播;嫁接育苗多用于西瓜、甜瓜、黃瓜、番茄等種類。
(4)做好苗床管理,做好種子消毒,促使苗齊、苗全、苗壯,控制苗床溫、濕度,加強苗期病蟲害的防治,培育壯苗。
1.2.1 對患者的基本情況登記為老年患者的個人健康建立檔案,將老年患者的病史、年齡、姓名等情況詳細詢問,通過統一設計的調查問卷逐一將詳細信息登記[1]。
(5)選擇合適的土壤類型;根菜類、豆類、薯蕷類和瓜類中的西瓜、甜瓜適合砂壤土或砂土;白菜類、綠葉菜類、瓜類、茄果類、蔥蒜類適合壤土或粘質壤土;水生菜類適合粘質壤土或粘土。
(6)合理定植,合理密植,選擇晴好無風天,定植后澆透定根水,并經常澆水至成活,番茄、豆類、薯蕷等,及時搭架和整枝,疏下的枝、果要帶出菜園外銷毀。
(7)合理灌溉,沙土壤經常灌,粘壤土要深溝排水,看天看苗灌溉,根據不同蔬菜及生長期需水量不同進行灌溉。灌溉方法主要有溝灌和澆灌兩種,溝灌在土壤吸水至畦高1/2~2/3后,立即排干,夏天宜傍晚后進行。澆灌每次要澆足,短期綠葉菜類不必天天澆灌。
3.1 合理施肥
施肥不當對蔬菜的污染是嚴重的。蔬菜中硝酸鹽、重金屬和病原微生物等的含量與施肥密切相關。因此,必須科學施肥,減少因施肥不當對蔬菜造成污染。注重有機肥和生物肥的施用,選用腐熟的廄肥、堆肥等有機肥為主,輔以化學肥料。禁止使用城市垃圾肥料。萵苣、芫荽等生食蔬菜禁用人畜糞肥作追肥。提倡使用專用肥和生物肥(根瘤菌類肥、固氮菌類肥、解磷菌類肥等)。注意施肥時期和化肥種類,根菜類、蔥蒜類和薯蕷類在鱗莖或塊根開始膨大期。白菜類在結球初期或花球出現初期。瓜類、茄果類、豆類在第一朵花結果牢固后。嚴格控制化肥的用量,否則可能引起菜體硝酸鹽積累,每畝每茬葉菜類純氮用量以20kg為臨界值;高肥力土壤不施礦質氮肥;蔬菜追施氮肥后8d,是收獲上市的安全始期;氮肥中的硝態氮肥要與銨態氮肥和酰氨態氮肥配合使用。
3.2 病蟲害生態防治技術
3.2.1 生物防治技術
大力推廣生物防治措施是無公害蔬菜生產的保證,可以利用天敵昆蟲,如利用赤眼蜂(人工飼養)防治番茄棉鈴蟲、辣椒煙青蟲等害蟲。利用有益微生物防治害蟲,如利用蠟介輪枝菌配合麗蚜小蜂防治溫室白粉虱。利用弱病毒和農用抗生素防治病害,如利用病毒弱株系對強毒株系的干擾作用來防治蔬菜病毒的技術。
3.2.2 物理防治措施
(1)曬種、溫湯浸種。播種或浸種催芽前,將種子曬2~3d,可利用陽光殺滅附在種子上的病菌;茄、瓜、果類的種子用55℃溫水浸種10~15min,均能起到消毒殺菌的作用;用10%的鹽水浸種10min,可將混入云豆、豆角種子里的菌核病殘體及病菌漂出和殺滅,然后用清水沖洗種子,播種,可防菌核病,用此法也可防治種線蟲病。
(2)利用太陽能高溫消毒、滅病滅蟲。菜農常用方法是高溫悶棚或烤棚,夏季休閑期間,將大棚覆蓋后密閉,選晴天悶曬增溫,可達60~70℃,高溫悶棚5~7d就可殺滅土壤中的多種病蟲害。
(3)誘殺技術:利用白粉虱、蚜蟲的趨黃性,在棚內設置黃油板、黃水盆等誘殺害蟲。
(4)噴灑無毒保護劑和保健劑蔬菜葉面噴灑巴母蘭400~500倍液,可使葉面形成高分子無毒脂膜,起到預防污染的作用。葉面噴施植物健生素,可增強植株抗病蟲害的能力,且無腐蝕、無污染,安全方便。
3.2.3 科學合理使用農藥
根據國家環保部《農藥安全使用標準》和農業部《農藥合理使用準則》的規定,嚴禁在蔬菜等作物上使用甲胺磷、蘇化203、1605、甲基 1605、1059、3911、久效磷、磷胺、氧化樂果、磷化鋅、磷化鋁、殺螟威、滴滴涕、異丙磷、三硫磷、呋喃丹、六六六、殺蟲脒、有機汞制劑等高毒、高殘留農藥。國家已明令禁止生產銷售和使用五種高毒農藥,它們是:甲胺磷、對硫磷、甲基對硫磷、久效磷、膦胺。可以在蔬菜作物上選用高效、中低毒、低毒、低殘留農藥,如敵百蟲、辛硫磷、馬拉硫磷、多菌靈、甲基托布津、溴氰菊酯(敵殺死)、功夫菊酯、滅掃利、魚藤氰、百菌清、瑞毒霉錳鋅、多氧霉素、農抗120、敵力脫、井崗霉素、去草胺、拉索、草甘磷等。
因此,菜農要適時對癥用藥,應在做好病蟲草鼠害預測預報和正確診斷的基礎上,適時對癥優選農藥防治。要嚴格安全間隔期合理施藥。菜農要嚴格執行農藥的安全使用標準,控制用藥次數,用藥濃度和注意用藥安全間隔期。特別注意在蔬菜安全采收時期禁止使用農藥。菜農應嚴格按照農藥使用說明要求的安全使用間隔期用藥,并嚴格按照安全間隔期采收產品。要優選藥械,選用霧化度高的藥械,提高防治效果,減少用藥量。選用高質量藥械,杜絕跑、冒、滴、漏。
綜上所述,要確保無公害蔬菜的產品質量,必須做好無公害蔬菜的種植和管理技術,從產地的選擇、田間的管理、施肥到病蟲害防治,必須采用科學的手段,合理施肥,并采用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和化學防治結合的生態防治手段進行病蟲害的防治,最終確保無公害蔬菜種植和管理的質量。
[1]婁培華.淺談無公害蔬菜種植與管理技術[J].才智,2011(20):73.
[2]段靜.無公害蔬菜種植技術及病蟲害防治措施分析[J].南方農業,2015,9(27):46.
[3]陳 琳.綠色無公害蔬菜種植與推廣[J].南方農機,2015(8):27~28.
S63
A
1005-7897(2017)14-0220-02
2017-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