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巧玲
(福建省上杭縣農業局 福建上杭 364200)
杏鮑菇工廠化栽培技術要點
藍巧玲
(福建省上杭縣農業局 福建上杭 364200)
隨著時代的發展以及社會的繁榮,我國社會居民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在這樣的背景之下,社會居民對于食品的要求日益提高,為了進一步滿足居民的飲食需求,相關單位以及人員在實際的作業過程中加強了對于食用菌新品種的開發。目前,杏鮑菇憑借著其菌肉肥厚、質地脆嫩、味道鮮美的特點而獲得人們的喜愛,并獲得了較好的市場效應。本文基于此,主要從菌種制作、出菇管理等方面論述杏鮑菇工廠化栽培技術要點。
杏鮑菇;工廠化栽培;技術要點
作為一種新型的食用菌,杏鮑菇憑借著菌肉肥厚、質地脆嫩、味道鮮美的特點而獲得了社會居民的喜愛,滿足了人們的飲食需求。不僅如此,該類型的肉質傘菌中含有大量的蛋白質,營養成分較高,故而在國際市場上獲得了廣泛的歡迎。基于此,為了進一步促進杏鮑菇的發展,滿足人們的飲食需求,我國的農業部門加強了對于杏鮑菇的推廣種植,并進一步構建起工業化的栽培模式。本文基于此,主要論述了杏鮑菇工廠化栽培技術。
在進行杏鮑菇工廠化栽培的過程中,為了進一步促進相關效益的取得,需要作業人員在實際的操作過程中營造良好的產地環境,促進杏鮑菇品質的提升。一般而言,杏鮑菇的種植產地環境需要符合NY/T395-2000綠色食品產地環境技術條件。不僅如此,為了確保杏鮑菇的質量不受到外界因素的影響,需要確保其生產場地遠離工礦區等環境較差區域,并在其與常規農田之間設置超過30m的緩沖帶。
不僅如此,作業人員在進行菇房建設的過程中,還需要確保其符合控溫、保濕、交換空氣的特點。基于此,種植人員在需要借助鋼架結構構建起標準菇房主體,并采用厚度為120mm的EPS夾芯復合板以及陽光板進行棚頂覆蓋。此外,作業人員還需要借助網格雙拼架進行立式墻式出菇。為了進一步確保菇房空氣的更新,需要作業人員在每間菇房中引進過濾系統裝置并安裝8HP制冷機組1臺。
為了進一步促進杏鮑菇工廠化栽培作業的有效開展,促進相關效益的取得,需要作業人員在實際的操作過程中加強對于各類先進技術的運用。關于杏鮑菇工廠化栽培技術,筆者進行了相關總結,具體內容如下:
2.1 菌種選擇
在進行杏鮑菇菌種選擇的過程中,作業人員需要在《食用菌菌種管理辦法》中所記載的杏鮑菇優良品種中進行選擇。不僅如此,在實際的選擇過程中,作業人員還需要進一步加強對于杏鮑菇種植區域的實際天氣、日照等因素的考量,進而實現了對于抗雜菌力強、速生高產品種的選擇,為杏鮑菇的豐產奠定基礎。再者,在菌種選擇的過程中,作業人員需要規避使用轉基因的杏鮑菇菌種。目前,洛杏系列的杏鮑菇菌種憑借著其自身的優點而獲得了相關部門以及人員的重視,促進相關作業的開展。
2.2 栽培材料的選擇
為了杏鮑菇種植作業的有效開展,促進相關效益的提升,需要作業人員加強對于栽培的材料的合理選擇。在實際的操作過程中,作業人員需要選用天然來源的材料為主輔導原料。不僅如此,為了確保杏鮑菇質量的提升,在進行栽培材料選擇的過程中,作業還需要確保各材料具有純凈、無霉、無蟲的特點。此外,生產用水還需要滿足GB5749的相關要求。
2.3 培養基的制作
作為杏鮑菇的養殖基礎,培養基的質量好壞往往對種植效益產生了較為直接的影響。基于此,需要作業人員在進行杏鮑菇工廠化種植的過程中加強對于培養基的制作。目前,培養基在制作的過程中往往具有兩種方案。
(1)借助45%的檸條、5%的玉米芯、17%的麩皮、20%的苜蓿粉以及30%的石灰進行培養基的操作。在實際的作業過程中,為了確保培養基性能得到充分的發揮,需要作業人員嚴格管控含水量以及pH值,一般而言,該類型培養基的含水量需要控制在58%左右。
(2)借助70%的檸條、7%的玉米芯、10%的麩皮、10%的苜蓿粉以及3%的石灰進行培養基的建設。在實際的操作過程中,作業人員需要對米芯以及檸條進行預濕軟化處理,并在實際的操作過程中將環境的含水量控制在60%之間,隨后需要往其中撒入麩皮以及苜蓿粉等輔料,并將培養基的含水量控制在62%左右。不僅如此,在實際的操作過程中需要技術人員對培養基進行20min的攪拌,最后將其裝入聚丙烯塑料袋中,并插入接種棒,最后需要借助棉花對封口進行緊密操作。
2.4 滅菌操作
為了促進杏鮑菇種植質量的進一步提升,需要作業人員對種植室進行滅菌處理。在這一過程中,作業人員需要將種植室的溫度上升到100℃,隨后在進行一次冷空氣的排放,之后將滅菌室溫度提升到126℃,并進行自然降壓的操作。
在滅菌處理之后,作業人員需要將栽培袋移放到預先消毒的種室中,并等到環境冷卻至30℃以下時在進行接種作業。
2.5 接種作業
作業人員在進行接種作業之前,需要利用對石灰水對接種室進行清洗,并進行30min的消毒處理。接種時,為了確保接種的質量,接種人員需穿專用工作服,并用75%酒精棉球擦拭雙手、接種工具、瓶口等地方。隨后,接種人員需要利用接種勺進行菌皮處理,并在不破壞菌絲的前提之下將菌塊拋開。
在接種作業結束之后,作業人員需要將菌種抖開并對料面進行密封處理。一般而言,上述措施的采取能夠進一步促進杏鮑菇的生長,并實現了對雜菌感染的抑制。最后,接種人員還需要將培養基中的廢氣進行排除,并借助濃度為75%酒精擦對種室臺面進行消毒。
2.6 菌種培養
在進行杏鮑菇菌種培養的過程中,作業人員仍舊需要借助石灰水對培養室進行全面的清洗消毒。一般而言,為了確保菌種的存活率,作業人員還需要對培養室的溫度以及濕度進行合理的控制,并在菌種培養期間進行定期檢查,及時揀出不合格菌種。此外,待菌種成熟長出幼苗時,作業人員需要進一步加強對于幼苗的管理。
2.7 采收作業
依據杏鮑菇的自身特性,作業人員需要在子實體的長度大于5cm以上時就需要進行采摘作業。一般而言,在具體的操作過程中,作業人員需要握住菌柄將其拔出,盡可能對于菌蓋的保護。
2.8 整理包裝
為了確保杏鮑菇的經濟效益得到提高,并為社會居民提供性質較高的產品。種植人員需要對采摘下來的杏鮑菇進行整理。在實際的操作過程中需要對菌柄基部的雜質進行剪除處理,并對品相較差的杏鮑菇剔除。此外,為了保證杏鮑菇的新鮮度,需要將其放置在4~5℃的冷庫進行保存。
在進行杏鮑菇種植的過程中,為了促進相關效益的提升,需要作業人員加強對于種植過程中各類病蟲害的防治。在這一過程中,需要作業人員加強對于各類雜菌的控制,為此,需要作業人員在菌種制作的過程中,對母種進行脫毒以及復壯處理。不僅如此,作業人員還需要進一步確保生產環境的干凈、清潔,并盡可能且降低雜菌抱子的濃度,提升種植室的清潔度。污染率就越低。
最后,作業人員還需要協調好出菇場所溫度、濕度以及通風的關系。并在種植作業的過程中勤檢查、細觀察,防止病蟲害的蔓延。
此外,種植單位在進行杏鮑菇種植作業的過程中,需要加強對于工廠溫度以及濕度進行控制。在這一過程中,工廠為了促進相關作業質量以及效率的提升,往往需要借助先進的設備進行具體的操作。諸如加濕器以及各類調溫設備。
在實際的管理過程中,作業人員需要在杏鮑菇原基形成的時期將工廠的溫度控制14~16℃之間,并借助相關設備濟進行通風補氧作業,并將空氣濕度控制在90~95%之間。此外,在菇蕾形成期的管理作業過程中,作業人員需要將育菇工廠的溫度控制在15~18℃之間,并借助噴霧加濕設備將工程的空氣濕度維持在85~90%之間。
本文主要論述了杏鮑菇工廠化栽培基礎設施、種植技術以及病蟲害防范的措施。筆者認為,隨著相關措施的落實到位,我國的杏鮑菇種植必將獲得長足的發展。
S646.1+41
A
1005-7897(2017)08-0142-02
2017-4-5
藍巧玲(1970-),女,福建上杭人,中級農藝師,大專,主要從事農業技術推廣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