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天來
(福建可盛市政園林工程有限公司)
植物造景技術在園林景觀綠化中的應用探究
蘇天來
(福建可盛市政園林工程有限公司)
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對于生活環境的要求也越來越高。為滿足大眾越來越強烈的與自然和諧相處的要求,園林景觀綠化工程已成為城市建設的重點內容,由此也帶動了植物造景技術的應用。本文通過對合理應用植物造景技術加強園林景觀綠化工程的建設,以達到增加園林景觀的文化底蘊和保持環境生態平衡的目的進行了探究,并以泉州奧林匹克花園D置換地公共工程園林景觀建設的相關案例對植物造景技術在園林景觀綠化中的應用進行了分析,希望能相關技術的發展提供幫助。
園林景觀;綠化工程;植物造景技術;應用
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使得我國在進行建筑工程項目的設計和建造時,越來越多的朝向自然、綠化的方向發展,不僅改善了城市空氣質量,又調節了人們的情緒,提升了人們的居住環境水平。植物造景技術在園林景觀綠化中的應用,正是實現工程達到藝術性特征的重要手段。
1.1 園林景觀綠化的定義
園林景觀設計,指的是在城市園林建設中,通過對噴泉、假山、建筑物等非生物形態元素的合理利用而形成的人為景觀。而園林景觀綠化則是在園林景觀的設計與建造過程中,以植物為主體進行園林景觀的兼顧生態環境、文化底蘊與視覺藝術的設計建設。合理的進行園林景觀綠化,可以通過植物種類選擇和布置對硬質建筑、假山等進行風格的美化,使整個建筑形成優美、舒適的園林景觀,并利用植物的四季變化,為園林空間賦予強烈的生命活力。
1.2 植物造景技術的定義
植物造景技術,是通過對草本、藤本、灌木、喬木等植物科學合理的組織與配置,充分體現出植物在色彩、形態、線條、形體等方面的自然美,使園林中的其他元素與植物形成相互之間的完美搭配,實現對建筑的進一步的美觀度和舒適度的提升。“以人為本、天人合一;因地制宜、特色鮮明;崇尚自然、優化環境”,是植物造景技術的設計理念,在這一理念的引導下,植物造景技術與園林景觀的生態環境進行著協調統一,既為人們創造了健康的生態環境,又為人們提拱了完美的視覺體驗。
2.1 孤植樹的觀賞性
在園林工程中,選取某個區域進行單體樹木的種植,即稱為孤植樹。一般情況下,這種設計常用于視野較開闊的區域,以強調單體樹木的觀賞性特征形成這個空間的主景。不同的樹木品種和形態體現出的景觀效果也各不相同。如果建筑工程中需要特點強調某一具有較高觀賞性特征的植物,則比較適合進行這樣的設計。
2.2 樹叢的觀賞性
當整個建筑工程形成一定的規律時,樹從的設計運用可以將這種規律進行強調,樹從的設置不僅可以呈現出一種整體的美感,還可以將個體的美感體現出來,在進行相關設計運用時,需特別注重樹從的層次感和色彩規律,以此通過植物的四季變化形成不同時間的變化性景觀,達到觀賞性的目的。
2.3 花壇的觀賞性
花壇的設計是植物造景技術中較為常用的元素,通過搭配花壇的圖案,在其中種植一些色彩艷麗的花卉草木,可以形成園林景觀較強的藝術性。由于利用了花卉艷麗的色彩,花壇的表現形式較為多樣,也更具觀賞性。
2.4 樹群的觀賞性
樹群在園林景觀綠化中的運用有一定的條件,較適合大型的園林工程,通過純林設計,不僅可以實現園林景觀綠化的沖擊性效果,還對城市生態環境有一定的改善作用。樹群在園林景觀中可以通過將喬木、灌木有機結合起來,以此體現出樹群的層次感和立體感,在視覺上會取得更佳的效果。
泉州奧林匹克花園,位于閩南金三角地區、泉州市經濟技術開發區西北角,靠近泉州國家級森林公園紫帽山,屬于我國iv類建筑氣候區劃范圍。地塊的立面豐富,空氣清新,植被茂盛,鳥語花香,氣候宜人,是頤養身心的絕佳之地。在進行小區園林景觀綠化工作時,充分利用了其所在位置獨特的地理優勢。本文中僅以泉州奧林匹克花園D置換地公共工程園林景觀及別墅庭院綠化工程、泉州奧林匹克花園189#別墅擋土墻加固工程為例,對植物的造景技術在園林景觀綠化中的應用進行分析。
3.1 植物品種的選擇
具有生態功能的植物選擇。在園林景觀綠化工程的建設中,選擇生態群落植物進行相關的設計建設,可以在滿足園林景觀綠化的同時實現對生態環境的保護功能,是一件一舉兩得的事情。在泉州奧林匹克花園D置換地公共工程園林景觀的設計建造中,就運用了生態群落植物,利用喬木、灌木和藤本植物等進行了合理的搭配布置,造就了公共工程園林景觀的規模,與別墅群形成了主體和客體相互搭配、相得益彰。
具有鄉土特色的植物選擇。在園林工程建設過程中,為突顯建筑所在城市的特點與習慣,一般會采用具有當地特色的鄉土植物進行園林景觀的布置,這一方法在泉州奧林匹克花園別墅庭院綠化工程中得到了充分運用。在花草樹木的選擇上盡可能選擇了本土植物,不僅形成了建筑的本土特色,還有利于植被的成活和生長。
具有傳統文化與現代文化植物的選擇。在泉州奧林匹克花園的園林景觀綠化建設中,還充分考慮到了傳統文化與現代文化的結合,在進行植物意境的營造時,采用了泉州市花——刺桐花。刺桐生長得花繁葉茂、花紅似火,寓意著紅紅火火,吉祥富貴,體現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泉州人因對刺桐花的喜愛而視其為“瑞木”。將刺桐花作為奧林匹克花園別墅庭院綠化工程的主要植物,不僅將泉州的傳統文化進行了保留和繼承,又增加了整個園林景觀的時代生機。
3.2 植物配置形式
模紋形式。泉州奧林匹克花園別墅庭院綠化工程中,大量采用了矮生植物進行圖案紋樣的植物模紋配置,并巧妙的利用矮生植物對別墅群進行了生活圈的劃分,不僅突顯了優美的藝術形象,又體現了植物配置的功能性。
雕塑形式。對植物進行雕塑,是進行園林人文景觀建設的常用手段。在泉州奧林匹克花園D置換地公共工程園林景觀的設計建設中,就采取了這種形式。通過因地制宜的將植物修剪處理成各種獨具特色的圖案,利用巧妙的構思與布局,將二者的外形、體量以及線條進行更具現代藝術氣息的打造,實現了植物景觀與周邊環境中的硬質景觀相融合。
排列形式。在泉州奧林匹克花園別墅庭院綠化工程中還充分利用了層次豐富的森林群落式排列與其所處的森林公園自然環境相結合,滿足了居民希望與大自然親密接觸的要求。
3.3 植物的大小
小喬木。植物的最大高度為4.5~6m可歸類為小喬木和裝飾植物。在奧林匹克花園D置換地公共工程園林景觀中,對小喬木的運用主要是在小廣場上,以此進行花壇圖案構圖之用,利用較小的面積就形成了廣場園林景觀的一個焦點,使得公共區域的呈現出了精細的景觀布局特點。
灌木。灌木因高度可分為高灌木和矮小灌木,最大高度為3~4.5m的是高灌木,最高在0.3~1m的是矮小灌木。灌木可以作為園林景觀中的圍墻,對結構空間進行劃分。在泉州奧林匹克花園別墅庭院綠化工程中,對于每戶之間的路徑劃分均由低矮灌木種植實現,取代了質地僵硬沒有變化的圍墻和柵欄,使景觀設計與功能體現融為一體。同時,由于低矮灌木的高度不會影響行人的視線,在實現了對居民的視線和行動進行引導的同時,還加強了園林景觀的整體美感。
地被植物。高度一般在15~30cm之間的園林景觀植物被稱為地被植物,其在園林景觀綠化中的作用主要是由其形態、色彩、質地對空間邊界進行襯托實現的。在泉州奧林匹克花園189#別墅擋土墻加固工程中,就利用了地被植物對擋土墻進行了裝飾,使得整個工程通過植物造景技術去除了人為痕跡,呈現出渾然天成的特征。
3.4 植物表現手法
烘托手法。利用植物對園林景觀的大環境進行不同主題內容的建設,以展現景觀綠化與所在環境互相協調的意境美,就是園林景觀綠化中的植物烘托手法。泉州奧林匹克花園的整體環境突顯的是寧靜、典雅的自然之美,因此在其入口主場處,用一棵姿態優美的刺桐樹點景,再以翠竹夾道,通過利用植物圍合形成一開一合的景觀空間,整個環境立即呈現出玲瓏的別致之美。
隱喻手法。在泉州奧林匹克花園D置換地公共工程園林景觀中,有一處利用原有的水域系統設計建造的河岸線景觀,在水域內種植了荷花、菖蒲等水生植物,對駁岸線進行了自然的勾勒,同時,在其別墅庭院綠化工程中,靈活采用了桃花、迎夏、桂花、紅楓、臘梅等季節性觀賞植物,結合水景形成了表現一年四季自然變化的隱喻手法,不僅能激發人們的聯想,而且還能從心靈層面與人進行對話和共鳴。
植物造景技術作為園林景觀綠化工程中的關鍵性的工程技術,對于營造最佳的景觀效果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不僅能實現設計者的想法,還能改善建筑所在區域的生態環境和空氣質量,實現城市發展和自然環境和諧共存。
[1]姚雙彥,牛政.植物造景技術在園林景觀綠化中的應用探究[J].中國水運(下半月),2013,05:103~104.
[2]鄧斌.園林景觀綠化中的植物造景技術應用探討[J].現代園藝,2016,14:52~53.
[3]徐瑞雯,王鵬飛.解析園林景觀綠化中植物造景技術的應用[J].企業技術開發,2014,02:163~164.
[4]孫寧.關于植物造景技術用在園林景觀綠化的試論[J].時代農機,2015,02:158~159.
TU986
A
1005-7897(2017)02-0019-02
201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