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駐香港特約記者 楊偉民
香港開埠以來首個被裁定公職人員行為失當罪的前行政長官曾蔭權,22日被判囚20個月,實時入獄,正式開始鐵窗生涯。
據香港東方日報網報道,23日下午,曾蔭權妻子曾鮑笑薇及曾的弟弟和妹妹探監。此前在22日,曾鮑笑薇首次開腔談及案件,稱她與丈夫在5年間感到極大困擾及壓力,對法庭裁決感到“非常失望和傷心”,會替丈夫提出上訴,但沒有具體談及上訴細節。星島日報網稱,懲教署23日開會落實曾蔭權去赤柱監獄服刑,由于其身份特殊及敏感,相信他將以人身安全為由要求獨立囚禁,或以年紀老邁及患病為由,要求入住獄中醫院。
《東方日報》23日稱,曾蔭權合計坐監時間為607天,根據法例,如犯人在獄中行為良好,可扣減1/3刑期;換言之,如果曾蔭權在獄中無行差踏錯,可扣減202天刑期。此前由于他已在醫院羈留病房坐了兩日“醫院監”,因此只需要服刑403天,“經計算后,最快可于明年3月31日放監,即4月1日愚人節恢復自由身”。報道還說,曾蔭權進入監獄初期會參與新人組,學習監獄規則,之后會被安排工作,視身體狀況每天工作6至10個小時,一般為貼信封,周薪為50港元。另外,他每天有一小時散步的“放風時間”。
不過,本次歷時半個多月的審訊,未能裁定曾蔭權是否觸犯“行政長官接受利益罪”,他將在今年9月再度面對審訊。據了解,這條專為行政長官而設的控罪,就是在曾蔭權任特首時制定的,“現在此控罪懸而未決,曾蔭權的最終命運仍存變數”。而在新訂“行政長官接受利益罪”前,香港《防止賄賂條例》第四條關于索賄和受賄的條文,只適用于公職人員,不包括行政長官。2008年,港府修訂《防止賄賂條例》,將特首納入條例管轄。港媒評論稱,廉潔與法治是香港的核心價值,也是香港實行“一國兩制”的要義所在,港人對這兩項價值珍而重之,就好像眼睛里容不得沙子。
曾蔭權案判決后,除港媒高度關注外,大批境外媒體也大幅報道,臺灣更是做出不少分析和對比。據臺灣“中央社”報道,淡江大學中國大陸研究所學者張五岳認為,在大陸舉行兩會前夕,曾蔭權獲罪判刑符合中共反貪政策。港府更可借七警入獄彰顯司法獨立性,提升香港民眾的信心。《中國時報》的社論感慨說,曾蔭權這些行為,在香港會讓他關押入監,在臺灣則能悠游自得,“最大的差別,就在于兩地廉政法治的差異”。臺灣防范公職人員貪瀆的法規,表面看起來詳詳細細,多如牛毛,但實際功能有限,完全無法規范變相的不法利益及不當利益間的互通,“也就因為這樣,曾蔭權在香港可以被論罪入監的行為,在臺灣成了無法可管的情況”。▲
環球時報2017-0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