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茂川
摘 ? 要:在音樂的世界里,只要一個音符,一個節奏的變換,我們就能夠體會,情感的交流在音樂中也就沒有想象中的那么難了。正是因為不同音樂在其表現喜怒哀樂等不同的情感,是有著相似的同構關系,使得音樂成為了人類的共同語言。情感和音樂是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就好比一部交響曲或者一首歌沒有了情感,只有一堆靠著某種音樂模式堆積起來的音符,只剩下冷漠的演奏,只有聲音機械式前進的軌跡,就沒有了任何精神世界的演繹,何談靈動的感受。別林斯基說“不管是哪一種音樂,都要反映一種情感,只要有情感,機械表達的可怕和單調的印象就沒有了。” 音樂的美,就在于其能夠反應人們的內心世界,進行情感的交流,在音樂中感受世界跳動的脈搏。
關鍵詞:音樂;情感;美學
中圖分類號:J601 ? ? ? ?文獻標識碼:A ? ? ? ?文章編號:1005-5312(2017)02-0105-01
樂的民族性與時代性,使得音樂無論從組織形式上還是從樂曲所要表達的情感上,都存在其獨立于彼此的特性,黑格爾說“音樂所處理的不是單純的抽象的內心生活,而是由具體的內容充實起來的內心生活,這種具體和具體的情感密切的結合在一起的根據的不同的標準,表現在本質上出現必然的一些差異。”這句話也就體現出了音樂所具有的獨立的個性。但是,音樂的各種特性并沒有阻礙人們對于樂曲的接受、認識、欣賞以及感悟,反而讓我們接受了更加多元化的思想,更加豐富的內心世界。
19世紀愛德華?漢斯利克在其《論音樂的美》一書中指出“音樂不能表現情感,音樂的情感就是音樂的運動形式,音樂只能表現音樂的力度,以音樂的運動來模仿情感的運動。” 漢斯力克反對把情感的表現看作是音樂的內容,他認為情感的表現完全不是音樂的職能,音樂根本上來說無法表現情感的。最終他得出結論是:音樂的內容,音樂的形式,音樂的美與任何陌生的、音樂之外的思想范圍都沒有關系——即自律論。情感是內在、主觀的,一首樂曲其本身并不是某種情感的體現,音樂不像現性繪畫那樣關聯于世界,也不是如語言藝術那樣表達思想,它是一種人文主義藝術,體現、表達、象征了人類的情感、態度、感覺等心理狀態。一部音樂作品,是作曲家自身生存狀態的外射,是對現實世界與心理現狀的抽象表達。在創作中,作曲家試圖以多種方式、不同層次地表達自我的生命體驗,引導聽者在自我意識中重新體驗他人的體驗的過程,而在這種情感的引導體驗過程中則需要一些能與聽者產生共鳴的東西。假設有力與流暢代表了愉悅和熱情,那么樂曲本身便是一種媒介,透過這種具有代表性的特征引導聽者對作曲家的體驗進行重現。
在我們日常的觀念里,音樂的內容與形式是完全不同的,內容可以是表現愛情、憂傷、歡樂等等,而形式則是不同風格的音樂,比方說流行樂、交響樂之類的。漢斯立克認為,音樂的內容不在于它表現什么感情,而在于它是如何組合而成的,是一個又一個音符的排列順序構成了音樂的內容,也就是“樂音的運動形式”。他用玫瑰和森林做比方,玫瑰發出芳香,它表現芳香,但你不能說芳香就是玫瑰吧?森林陰涼,表現出陰涼的摸樣,但你不會以“陰涼”來作為森林的內容吧?玫瑰的內容是玫瑰這支花,而森林的內容是一棵棵樹木及它們構成的空間。這就很形象地表達了他的觀點“音樂的內容就是音樂的運動形式。”說的也就是每個人會根據不同的經歷和感受來體會藝術,而這些體會不是藝術的內容,只是一廂情愿的牽強附會。從一個純粹的角度看藝術,也是漢斯立克提倡的。他提倡的音樂美欣賞的關鍵不在于其中的情感,那是外在主觀的東西,他提倡的是音樂的本質,樂音的運動形式。
《論音樂的美》自面世以來便飽受爭議,大多數研究者對文章的觀點持批判態度,認為漢斯力克的自律論存在缺陷和自相矛盾的地方。首先他沒有考慮到與文學因素的關聯。而是將他們忽略不計。他不僅故意不討論這些填了歌詞的音樂作品,而且故意把標題音樂和那些具有特定標題的音樂作品排斥在討論范圍之外,僅僅認為器樂曲才是純粹的,真正意義上的音樂。這就是他的理論不僅僅局限于音樂,還局限于純粹的器樂曲。其次,漢斯立克他支持狹隘的“德奧音樂中心論”,其最高的優越感,使他對其他民族音樂價值予以否定。“音樂不表現情感”這一觀點否定了音樂中包含任何音樂之外的內容,排除音樂同音樂之外的思想范圍有任何關系,把音樂看成是絕對自律的,這樣就從根本上割斷了作為精神、思維現象的音樂同客觀存在的現實之間的關系。音樂作為一門藝術,它只能來源于人的主觀精神的創造,而不依賴于音樂之外的客觀現實。
就拿古箏來說,古箏曲《楓橋夜泊》來說,演奏家們在演奏《楓橋夜泊》時,不僅在古箏上展示了其精湛的表演技巧,而且將所有情感都投入到樂曲的表演中,動聽的音樂與動人的情感,在演奏中相輔相成、互不可少。,脫離了情感的音樂,也就失去了它存在價值。在《楓橋夜泊》中,演奏家并不僅僅有著高超技術的支持,更有著情感藝術的表現,真正做到二者的完美統一,演奏基本處于一種惆悵、憂傷的狀態中,這充分表現了演奏家們在表演時投入了自己的情感,并且把這種情感與音樂作品的情感融為一體,音樂悲表演者也悲。巴赫曾說過:“音樂家除非自己也受感動,否則就不能感動別人。”
參考文獻:
[1]劉健.論音樂與情感[J].藝海,2007(02).
[2]王國良.淺談音樂與情感的表達[J].許昌學院學報,2007(04).
[3]蘇珊·朗格.情感與形式[M].文藝研究,198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