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夢怡
摘 ? 要:舞蹈的非語言文字文化特征,形成它動態性、綜合性的傳承規律,體現在它是通過“人體動態”(神情、動態)進行文化傳承的,這種文化特征表現在舞蹈動作、姿態、技能、技巧的古文化遺存上;表現在與舞蹈有關的原始崇拜、宗教信仰的祭祀禮儀與演化而來的民俗活動上;表現在舞蹈時的服飾道具、場地設施等諸多方面。而且這些文化因素只有通過舞蹈者的表演,各種動態形象才能成為“舞蹈語言”、“文化信息”,為人們理解和得到傳承。
關鍵詞:舞蹈;語言;特征
中圖分類號:H0 ? ? 文獻標識碼:A ? ? ? ?文章編號:1005-5312(2017)02-0111-01
著名詩人、學者聞一多先生描繪舞蹈時說:“舞是生命情調最直接、最實質、最強烈、最尖銳、最單純而又最充足的表現?!甭勔欢嘞壬@一段常被我們舞蹈界引用的名言,是從文學角度對舞蹈的高度評價,用以說明舞蹈是充滿生命力的、動態性的藝術形式。舞蹈的非語言文字文化特征,主要體現在;動態性文化特征、綜合性文化特征等方面。
一、動態性文化特征
舞蹈的動態性文化特征是最根本的特征。如前所述,在人類文化發展的進程中,語言形成以前人們是用聲音、手勢、體態傳情達意,進行交往;通過動態形象傳播勞動知識與生存經驗的。這種原始表達思想感情的聲音、手勢、動作,已具有文化的含義,人體成為保存文化和表現文化的載體;動態形象是傳播文化的主要形式。語言形成,文字出現以后,人們可以利用語言文字廣泛交流;利用語言文字繼承,傳播和發展文化,促進了社會經濟生活的發展。另一方面,那種無言的或以人體動態為輔助的表達思想感情方式依然存在。在語言文字不斷規范,詞義更加明確,詞匯不斷增多的發展過程中,見諸文字的各種文化逐漸形成系統的文字文化,屬于非語言文字文化的舞蹈仍保持著動態性的傳承方式。因此,古代各歷史階段特有的文化知識,會在人體留下生理的、心理的文化痕跡,通過動態形象成為能被人們理解的信息符號,成為有待我們發掘和發揮的潛能。
中國新舞蹈藝術的先驅吳曉邦老師早在20世紀50年代初,在中央戲劇學院舞蹈系“舞運班”授課時就已指出舞蹈學是研究人體運動規律的學問。他說:“舞蹈是人體造型上‘動的藝術,它是藉著人體‘動的形象,通過自然或社會生活的‘動的規律,去分析各種自然或社會的‘動的現象,而表現出各種‘形態化了的運動,這種運動不論是表現了個人或者多數人的思想和感情,都稱為舞蹈。”后來他又從美學的角度指出“舞蹈學是一種研究人體運動上美的規律性的學問”。 “從人體運動的自然規律和社會規律兩個方面去發現和研究舞蹈動的規律,又是舞蹈學中研究形式美和審美問題的基本任務?!眳抢蠋煵粌H提出舞蹈美學的特殊規律,而且還提出“表情(舞情)、節奏(舞律)和構圖”是舞蹈的三大要素,通過舞情和舞律研究舞蹈受到社會生活與民族因素的制約的理論。他說:由于“表情和節奏的諧和,觀眾才可以從動的構圖中滿足了美的諧和的要求?!眳抢蠋熽P于舞蹈學、舞蹈美學的重要理論,使我們加深對舞蹈動態性特征的理解,開闊我們從美學的角度研究“舞蹈動的規律”的思路。
二、綜合性文化特征
舞蹈的綜合性文化特征,體現在舞蹈文化傳承的過程中,需要詩歌、音樂、美術、雜技、曲藝等多種形式的配合;體現在動態形象中具有多種文化因素。
舞蹈的產生與發展經過了漫長的歷史階段,原始社會的舞蹈是混沌狀態的藝術萌芽,其中包含著物質與精神兩個方面的因素;包含著舞蹈以外的藝術成分;包含著哲學、科學、宗教的萌芽。這種混沌狀態藝術的萌芽,隨著人類社會的發展逐漸成為詩歌、音樂、美術、雜技、體育、曲藝、戲劇等獨立的文學藝術形式,惟有舞蹈雖經歷了漫長的發展階段,卻依然保持著以人體動態表現文化的綜合性的特征。
著名美學家宗白華先生從美學的角度論述了舞蹈對其他藝術形式的深遠影響,對舞蹈文化的特殊性給予了高度的評價。他在《中國藝術意境之誕生》一文中說:“舞”是中國一切藝術境界的典型。中國的書法、畫法都趨向飛舞。莊嚴的建筑也有飛檐表現著舞姿。說明舞蹈特殊性在于綜合各種文化因素,體現了中國傳統美學的思想。在談到意境的創造時,他說:“舞,這最高的韻律、節奏、秩序、理性,同時是最高度的生命、旋動、力、熱情,它不僅是一切藝術表現的究竟狀態,且是宇宙創化過程的象征?!薄爸挥小瑁@最緊密的律法和最熱烈的旋動,能使這深不可測玄冥的境界具象化、肉身化?!弊诎兹A先生熱情的論述,說明舞蹈是綜合性的、充滿生命力的動態藝術,具有深邃與廣闊的表現力,所以能體現不同門類的藝術家所創造的意境,通過舞蹈動態形象展示內在的思想感情,使各門藝術的創作思維形象化。另一方面也說明舞蹈綜合性的文化特征,在于它需要和能夠吸收和運用各種藝術文化因素。
舞蹈是在一定時空中進行的綜合性藝術形式,舞蹈是通過表演者來展示的,舞蹈者的文化素質、藝術修養、個人愛好之不同,舞者當時的心情、觀者對其表演的反應等因素,都會直接影響到舞蹈的藝術效果。舞蹈者在不同場合表演這些舞蹈時,該民族的文化特征隨之展現,使參加者(舞者與觀眾)在潛移默化中得到傳統文化的浸潤。由于舞蹈受音樂、美術、文學等多種文化因素制約,舞蹈者、觀賞者都需要有舞蹈以及其他藝術文化修養,唯有如此,綜合性的舞蹈文化才能得到全面的展示。廣大群眾在參加民間舞蹈的活動中,在觀賞優秀節目的表演中得到民族文化審美的陶冶,接受民族舞蹈文化的傳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