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廣
林遠
供給側改革大潮下今年糧食該咋種
楊廣
2016年中央農村工作會議明確提出,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要在確保國家糧食安全的基礎上,對農業發展做出調整。作為種糧農民,在新要求下,種糧和增收如何兼得?糧食庫存過剩怎么辦?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農村經濟研究部部長葉興慶、中國人民大學農業與農村發展學院院長唐忠圍繞這一話題為您解析未來種糧的新方向。
中央農村工作會議明確提出,要在確保國家糧食安全的基礎上,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背后有兩層含義:第一,唯有確保口糧絕對安全,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才有意義;第二,國家有信心在保證糧食穩定供給的情況下,通過結構調整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
葉興慶認為,農民朋友可以分兩方面來理解:
首先,2017年的糧食增長還是要保持穩定,特別是基本口糧,比如說稻谷、小麥,還是要實行最低收購價政策。
其次,我們要發出一些信號,更多利用市場的力量引導農民,發展糧食生產,也要走優質的道路。通過優質優價、通過市場機制,使農民能夠生產高品質的、更適合市場需求的糧食品種,所以2017年要在繼續穩定發展生產的同時,優化糧食生產。

今年,我國將加大力度支持玉米加工轉化。攝影吳翠霞
葉興慶建議:
我們要把種植業和畜牧業的發展結合起來。傳統的糧食概念中的玉米,可以調整為青貯玉米,來發展養牛、養羊等畜牧業。這恐怕也是未來的一個方向,但這是個長期的過程,就是說玉米調下來后到底種什么,是一個需要市場博弈的過程,是要農民作為生產經營主體、去捕捉市場機會的過程。
現在是農產品普遍過剩,該把什么調上去的,恐怕還要更多由市場來說了算。比如說我們大豆是短缺的,要大量進口,那我們就可以逐步引導原來就種大豆的地方,重新恢復種大豆,還有種一些有地方特色的品種。
在河南省扶溝縣岐崗村,玉米已經不再是村民種植的唯一選擇。大家通過大田托管的方式,把土地委托給了河南省供銷社糧食綜合產業園經營。他們采取的是多種大豆、少種玉米的方式,大豆比傳統種植每畝收益提高200元左右。
河南省供銷社糧食綜合產業園總經理鄭策介紹,在之后的發展過程中,會根據當地的土壤質量、土壤結構及種植結構調整,市場對接等情況,對秋作物的種植結構調整進行優化,比如會引入土豆、紅薯等一些經濟類的農作物種植。
關于如何解決種糧也能增收的問題,現結合主要糧食作物再給大家具體分析一下。
1.補充種植大豆
目前,大豆的畝均收益正在逐漸超越玉米,再加上國家給予的政策性補貼和深加工帶來的溢價,前景不錯。
2.發展飼草料生產
種植飼用牧草、青貯玉米。現在國家強調要樹立“大食物觀”,確保肉禽蛋奶這些農副產品的有效供給,大力發展草食畜牧業,擴大苜蓿、燕麥草等優質牧草種植面積,建設一批規模化、專業化優質飼草料生產基地就是未來的發展方向。
3.產品深加工與品牌建設
雖然國家依然兜底收購水稻和小麥,但是從市場需求一端來看,綠色、健康、標準化、有品牌的優質面粉和優質大米受到了消費者的追捧,有的品牌甚至賣出每斤幾十元的高價。所以,如何做好產品深加工、深挖品牌價值,應該成為今后農民朋友關注的方向。
4.馬鈴薯主食開發
馬鈴薯主食開發實施以來,已經取得了積極進展和成效。另外,馬鈴薯耐旱、耐寒、耐瘠薄,適合在北方干旱半干旱地區種植,可減輕農業用水壓力,促進可持續發展。
眼下,糧食產能從相對不足到略有盈余,這對于中國農業來說是一個“幸福的煩惱”。
中國人民大學農業與農村發展學院院長唐忠認為,我國現在的某些農產品其實是略有盈余。“我個人覺得,糧食盈余5%或者10%應該作為我們的一個選擇,而不是說我們總是短缺5%到10%。”在具體行動上,他建議:
1.另辟蹊徑
我們可以發展一些玉米的加工產業,當然從市場價格來看,把玉米加工成能源也不合算,因為能源價格現在很低,但是長遠來看,玉米儲存期短,但是這些能源儲存得比較長久,我們可以轉換一種方式來儲存玉米。
2.藏糧于民
我們也可以鼓勵老百姓存一點糧食。大家現在都在講調結構、補短板、去庫存,這里面主要是調結構了。當然主要是要研究需求,控制我們的貿易結構,然后再調節國內生產。
2017年主要農產品價格運行趨勢
林遠
2016年,我國糧棉油產業保持穩定發展態勢,市場整體健康運行。尤其是玉米臨時收儲政策的取消,推動了種植結構積極向好調整,并在玉米價格高位回落后,確保口糧市場穩健運行,棉花、油料、食糖價格回暖,產業鏈活力有所恢復。
三大谷物:質優口糧、專用玉米或將主導市場
展望2017年,由于庫存水平依然偏高,我國谷物仍將持續供給充裕格局,對價格將形成一定壓制作用,總體呈弱中趨穩態勢,但質優口糧和專用玉米價格仍具上漲空間或將主導谷物市場。預計2017年玉米面積將因收益下降而繼續減少,口糧面積受政策支撐將穩中趨增。而以消費為導向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給質優、專用谷物品種帶來商機,預計未來谷物生產將由數量向質量過渡,質優、專用品種的播種面積將有所擴大。消費方面隨著人們對健康食品認知度日趨提高,質優米面和專用玉米消費數量趨遞增態勢。另一方面,以飼用為主的玉米消費將恢復兩位數增長。我國玉米工業消費與發達國家相比還有較大的上升空間,預計玉米消費將恢復較快增加,并將帶動谷物消費繼續增長。
棉花:國際供需形勢寬松,價格有望回落
展望2017年,由于2016年~2017年美國、澳大利亞等主產國增產,國際棉花供需形勢寬松。國內新棉、工業庫存與進口棉為儲備棉輪出前的市場提供充足的供給,超過900萬噸的儲備也為拋儲期間市場的主動調控奠定了基礎。在這樣的大背景下,2016年的棉價上漲可能是曇花一現,2017年棉花價格有望回落。
大豆:種植面積繼續增長
展望2017年,受調結構政策繼續實行、大豆玉米比價提高后東北產區玉米種植效益優勢趨弱等因素影響,預計2017年大豆種植面積將繼續增加。從需求看,2017年上半年生豬飼養利潤依然樂觀,再加上畜禽規模化飼養進程加快,飼料中豆粕添加將維持在較高比例,拉動大豆壓榨消費量穩步增加。但隨著國產大豆產量持續恢復性增長,進入壓榨領域的數量增加,將抵消一部分大豆進口,預計2017年大豆進口量將保持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