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蕭 萍 圖 朱大鳳
倒計時:勇士卡西尼
文 蕭 萍 圖 朱大鳳
不要叫我勇士,我沒有三頭六臂,也不想和那些妖魔鬼怪糾纏。
我沒有把整理房間和書包的時間,都用來鑄劍、過河、爬山。
不要叫我勇士,我并不人高馬大,我雖然不喜歡臟兮兮的魔鬼王,可并沒有什么了不起的沖動,為古堡里睡覺的蠢萌公主而戰。
我只是在冬天燈下背書的普通小兵,偶爾“打農藥”或者發呆到更深夜半。
可我喜歡刷幾何難題的聲音,像不像倒計時的卡西尼在土星沙沙響……
好吧,誰能告訴我真正的愿望,12月3日,遍地英雄曾經遍地疆場。
完了,我這個假期!
完全地、徹底地、沒有半點兒猶豫地——淪、陷、了!
我知道,我是心甘情愿的。我也知道問題在哪兒,我額頭的痘痘們尖銳地提醒我,我眼睛里的瞌睡蟲在秒殺我,我隔壁房間的身高體重儀魔性得一動不動……
“活見鬼了吧!就為參加個破數學競賽,覺也不睡,臉也不洗!”
這是我老媽的開場白,唉,她永遠都是那個最“挺”你的人:“你看看你,哪里像一個少年?分明是個15歲的老頭子!”
我就是老頭子!毒舌,毒舌,毒舌!更年期,更年期,更年期!我在心里連續念了三遍,可是卻沒有覺得舒爽一點。
沒有人理解我——沒有!我也不想讓他們理解。我就是想拿獎,我為什么要回避?
從夏天開始的刷題,一直持續到了冬天。我知道天氣慢慢冷了,我都要穿上毛衣外套了,我每天拖著書包飛奔到教室然后驚魂未定地坐下,還好,沒有一次被抓到現形。
“沐陽同學,請問你的目的地到底在哪里?”
我知道只要她對我的稱呼一變,成為“沐陽同學”,就意味著她開始不耐煩了,整個空氣里都是嘲諷和揶揄。
我討厭這種語氣。揶揄,我厭惡到想寫成“椰魚”——輕微油炸,干脆鮮美,后味沒有半點甜味兒。
我冷冷地答:“我不知道。”
實際上我也的確不知道。
每個人都知道12月3日。難道就是12月3日嗎?公元2017年12月3日,在上海舉辦“大同杯”初中數學競賽……這句子不是很尋常嗎?
可是對于有的人來說,就是不尋常。
比如我。比如P。
我們奧數A班已經經歷幾輪淘汰了。好幾輪。他們說,還會有人在路途中“犧牲”。優勝劣汰啊,他們說。
他們說熊斌要來講課。他們都興奮不已。
他們還說本來老封要來,因為太忙,好像不能來。他們說還有一個小道消息是,校長認為老封講得太難了,前幾屆都跟不上,所以暫時就沒請。
我們學校弱爆了!他們補充說。
哎呀多可惜啊,我不禁想。我真希望見到老封!老封人稱“幾何王”——而幾何正是我的蹺腳啊!
“他們”都是我的同學,我們在奧數A班并肩戰斗——我最喜歡和憧憬的場景就是和我的同學們一起討論數學題目,爭執或者不爭執。
“醒醒吧,怎么可能,寶貝!”又是我媽潑冷水的聲音。
“為什么不可能?別用你那套什么道理,告訴你,我們班的人比你想的偉大一千倍一萬倍!”
我叫囂起來,變成“吼叫兒子”。而她,因為提倡什么“非吼叫媽媽”,所以,暫時不會用力反駁,我高興起來。
我就想看到她生氣。
她居然沒有生氣。為什么?
她不知道,我刷題不是刷存在感,而是刷尊嚴,刷實力。我,有時候,想成為奇跡——知道嗎?我們學校還沒有人得過上海市一等獎呢,我真希望,那個人是我。
這個目標不值一提嗎?
“太值了——可是它不是生活的全部含義……”老媽這又是準備在大學課堂一口氣連上四節課的節奏了。
“我不聽什么全部含義。”我干脆地說。
其實我說完這句話就開始心煩意亂了,因為我沒底氣啊,因為我是幾何蹺腳啊。還有組合,我的死穴……
自從我七年級一年在美國白白度過,我的幾何就一落千丈。那時候我要是知道,有朝一日(這一日就是今年的12月3日)我會去參加“大同杯”數學競賽,我怎么會打一年的漫威游戲呢?
“可惜,人生沒有后悔藥。”我媽說,“這樣的彎路總是要走的。免得你現在去打‘農藥’……”
與此同時,我們的F老師在朋友圈發了他和已畢業的學生對話的截屏,那家伙在常春藤讀書,他和F老師說“我一點有課,兩點有課,三點到六點 volunteer(志愿者),七點到九點volunteer,十一點project(課題)……”
F老師無限感慨道:“常春藤時間表,晚上做project到半夜三點/成功不只是來自天賦,更來自意志力和體力/想象以后要和這樣的人競爭,你還能留戀于手上的游戲、漫畫,以及微信聊天么/趕緊起來,先跑步,再學習/為了你的未來……”
F希望我們強大起來,我知道。可是我能強大嗎?我感覺現在已經弱爆了……
“刷題的意義在于,你能戰勝錯題,獲得樂趣,就好像吃榛子的樂趣……是一種停不下來的樂趣——但是,這并不是說要停止其他一切娛樂和鍛煉,不然,就是本末倒置!”
我老媽氣呼呼地說完這些理論,并堅持說,人生的意義不在刷題,不在刷題,不在刷題!
好吧,就這樣我們吵了起來,很兇。
連晚上一起吃飯時,我們都沒有說話。直到“卡西尼”抓住我們的心——
“我,卡西尼號,NASA(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多年來最后一個旗艦級的深空探測項目,在圍繞土星飛行了整整13年后,迎來了最終戰役:燃燒最后一點能量,竭盡所能地接近此前從未探觸過的神秘領域:探索土星環、土星大氣層和外層結構……
“對于這場最終的戰役,NASA在互聯網上發起了征集名字的活動,最終命名為‘壯麗終章’(GrandeFinale)。據說,這是一個很燃的名字。”
這其實是一張老報紙,我們吃完飯胡亂抓起來的。可是,這篇報道,這幾段話,那一瞬間好像聯系了我和老媽,我們居然相互看了一眼。
然后我媽沉默了一會兒。這一次她沒有說什么“既然人生到處都是倒計時,李卡西尼,現在加油吧”之類的套話,僅僅是拍了拍我的肩,然后去了廚房。
我知道她是去準備夜宵了,為我。
和媽媽一起讀
其實,我有時候真的不是什么覺悟高的家長,我就是看著沐陽刷題,挺心疼。看到他肩膀一高一低,扭著身子斜著腿,在紙上不停地畫啊寫啊,吃飯都在想幾何,頭發也蓬蓬的,成三尖葫蘆頭了,還不去理一下。急死人。熬到11點半還不睡覺,我心里那個著急啊,覺得無比漫長又無可奈何。
這個時候,如果我催促他睡覺,說什么多休息,他準急,因為作業還沒完成啊,或者因為完成以后還要刷題啊——我們家長能做什么?
我說,沐陽我們能不能坐下來談一談?
他說,談什么,浪費時間。
我說,怎么是浪費時間呢?我們可以分析一下啊。
他說,分析有什么用?有分數才是王道。
……
然后我就不作聲了。我不知道這樣的考試為什么會讓孩子們集體膜拜,我不知道如何才能讓孩子們回到我認為的比較正常的生活。
但是我想,愛總是沒有問題的。任何時候。
時間會讓他們知道這一切都不是那么夸張和必要的。從另外一個角度來說,尤其關于刷題,時間對于他們來說,到底是浪費,還是真正的獲得?
有人說人生就沒有浪費的,所有的彎路都是因為要通向直路。好吧,但愿這12月3日的“大同杯”,成為我們家“天下大同”的愿景。愿每一個孩子都能享受美好,享受學習的樂趣,更重要的是享受生活的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