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特 胡家明
(北京金都園林綠化有限責任公司 北京 100081)
基于北京園林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一些思考
付特 胡家明
(北京金都園林綠化有限責任公司 北京 100081)
中國首都——北京是名副其實的歷史文化名城,用于諸多皇家園林,如故宮、頤和園、天壇、八達嶺等,所以北京市肩負著更好傳承和發展園林文化的重任。那么,如何促進北京園林文化有大發展、大繁榮呢?尤其是在多元文化融合的今天。基于此,本文將通過分析北京園林文化的時代背景來進一步探尋北京園林大發展大繁榮之路。
北京;園林文化;大發展;大繁榮
文化是民族的血液,是人民的精神家園。在祖國發展歷程中傳承和發揚傳統文化是非常必要的,能夠讓國家更有內涵、更有底蘊。但是,從近些年北京發展實際情況來看,現代化建筑的建設、現代化元素的運用,及國外文化的融入,讓北京園林文化黯然失色[1]。為了改變這一局面,更好的傳承北京園林文化、更好的發展北京園林文化,使之繁榮,應當探尋有效路徑來淋漓盡致的呈現園林文化,發展園林文化。總之,堅定不移的發展北京園林文化,才能永久的保存北京皇家園林之貌。
立足于當下,進一步了解北京園林文化,確定正是因為處在恰當的時代背景下北京園林文化才得以被重視、被傳承、被發展。這里所說的時代背景具體表現在以下幾方面,即:
在當前提倡“以人為本”、“生態優先”等理念下,人們越來越注重自然生態環境的營造?,F代園林的五大功能定位是生態、景觀、文化、休憩、減災避險,完全符合以上理念,得到了業內和社會的普遍認可。為了貫徹落實以上定位,在具體建設現代園林的過程中,運用了大量的植物,加之各種搭配組合方式方法的運用,讓植物更具美感的同時擁抱鋼筋水泥組成的建筑區,改變了建筑物單調、冰冷的感覺,同時也讓整個城市有了生機勃勃、欣欣向榮之感,相應的生活在城市中的居民可以肆意放松自我,感受自然,舒緩身心[2]。
以往城市內公園甚少,“逛公園”成為人們日常生活的奢侈品。但隨著城市園林的出現與增多,人們可以選擇到就近的園林放松自己,緩解生活或工作壓力。這種“慢下來”的生活方式,更能讓人們進行自我反思,梳理生活和工作,進而保持一種平衡的狀態,不在機械的生活、盲目的生活。所以,城市園林為我們提供了另一種生活方式,也為我們的生活創造更多的可能。
其實,城市園林也屬于民生工程,在拉動內需、惠及民生之中發揮重要作用。就以北京籌奧運會來說,我國空氣質量、生態環境等方面局不能滿足承辦要求,而城市園林的建設,改變了城市環境,大大提高城市環境質量,讓各國友人看到新面貌的北京首都,也深深的被北京首都所吸引,由此帶動了旅游、交通、影視、藝術等產業的發展[3]。
北京是世界上皇家園林含量最多的城市。經歷清末和國民戰亂遺留下來的皇家園林,蘊含了諸多中國傳統文化及特色建筑,如頤和園佛香閣長廊、天壇祈年殿軸線等。為了更好的保存古典建筑和傳統文化,近些年北京相關部門不遺余力的修繕皇家園林,使皇家園林金碧輝煌之態重現。
為了促進北京園林文化更好發展,應當讓世界重新認識北京,認識北京園林文化。為了做到這一點,提出“園林古建筑文物體系”的文物旅游新思維是非常必要的,可以剝離高廈,將園林古建文物呈現在人們的面前。為了實現這一目的,需要做出的努力是:
在北京市以開放的姿態來對待外國文化的同時,中國傳統文化受到了強烈的沖擊,古建園林文物的分量被淡化,我們從上空俯瞰北京市,立于眼前的更多的是鋼筋混凝土組成的建筑群。為了改變這一局面,為了更好的發展北京園林文化,應當積極建設古建園林文物體系,也就是例數古建園林,對文物文化建筑和園林景園予以修繕和修復,并且歸納為體系[4]。另外,還要按照歷史時期、地域區位分布及城市舊路網絡等標準來構建古建園林文物體系,以此來將北京斑斑點點的文物串聯起來,使之得以清晰可見。
在北京不斷前進,日新月異的背景下,古建園林文物應當算是城市的坐標、城市歷史的縮影、城市文化的體現。所以,讓古建園林文物體系浮現出來是非常必要的。當然,要做到這一點,需要我們在現代北京市中心剝離高廈、剝離現代元素,將古建園林文物找出來,如故宮、六壇、道觀、故居、園林、廟宇等,利用顯著的方式方法將古建園林文物整合到一起,如長廊等,那么無論是在北京生活還是在北京旅游,都可以通過這樣一個路線來觀賞古建園林文物。
現代化的今天,人們的審美水平有很大程度的提高,這使得人們越來越注重具有藝術感、文化氣息、美感的作品的欣賞。正因如此,才使得我國我文化創意產業出現前所未有的發展之勢。基于此,為了使北京園林文化得以發展和繁榮,還應當將目光落在文化產業上,使古建園林成為文化創意產業的著力點。
通常,我們提到文化產業,馬上會聯想到影視、時裝,提到文化創意產業,往往會聯想到畫家村、中關村、演藝業[5]。是的,文化范疇是非常廣泛的,而古建園林文物這是典型的北京文化,在進行文化產業發展的過程中,可以圍繞古建園林文物展開,如創設故宮系列的文化創意產品,巧妙的運用故宮特色建筑、宏偉門簾、氣勢磅礴的石柱等元素融入到產品中,那么人們在觀賞文創產品的同時也能夠深深被古建園文物所吸引、感染。
其實,要想使城市園林文化能夠更好的傳承和發展,提高園林文化水平也是非常重要的。而要想做到這一點,我們應當將目光落在園林建設上,也就是在具體設計和規劃城市園林的過程中,應當對傳統皇家園林予以分析,包括各種元素的運用、布景、色彩運用、植物選用等等,盡可能多的了解皇家園林設計風格、文化表達方式、景物呈現方式、植物搭配等等,再結合當前人們生活的需求、審美需求、藝術體會等,進而將傳統園林文化與現代園林文化巧妙的融合,如在山水綠地上添加傳統建筑,在景區巧妙的運用傳統文化元素等等,如此不僅能夠呈現一個既有美感、藝術感,又不失綠色自然的園林。總之,要想提高城市園林文化水平,促進北京園林文化更好發展,就要注重將傳統園林文化和現代園林文化相融合[6]。
北京作為歷史文化名城,世界著名古都,其最重要的人文品牌首先是反應燦爛文化的文物古建和皇家園林。是的,北京是世界各大都市中皇家園林含量最多的城市,這也代表北京蘊含豐富的園林文化。但隨著北京市以開放的姿態來接納各國文化,園林文化逐漸被淡化,致使很多年輕人不熟悉、不了解北京園林文化。為了改變此種局面,應當在園林建備受青睞的時代背景下為北京園林文化探尋更好的發展之路,如提出“園林古建文物體系”的文物旅游新思維、將文化產業的著力點放在古建園林上、提高城市園林文化的整體水平等,相信不遠的將來北京園林文化大發展大繁榮。
[1]陳名杰.傳承發展文化遺產,打造海淀區歷史文化創新體系[J].遺產與保護研究,2016,1(1):73~78.
[2]劉秀晨.關于北京園林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一些思考[C].2013北京國際民間友好論壇論文集,2013:86~90,352~357.
[3]金劍波.城市展園設計和文化表達——以第九屆中國(北京)國際園林博覽會郴州展區布展設計為例[D].中南林業科技大學,2015.
[4]趙芯玫,朱玉菲,王燕龍,等.黃色系花的文化意蘊及其在北京園林中的應用[J].中國農學通報,2010,26(5):179~183.
[5]李 莎.從中國哲學美學看傳統園林藝術思想[J].中國園林,2015,31(11):116~120.
[6]于 亮.中國傳統園林的華夏文化審美底蘊分析[J].安徽農業科學,2011,39(21):12957~12959.
TU986
A
1005-7897(2017)20-0086-02
2017-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