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小發
(涇縣琴溪鎮林業工作站 安徽省宣城市 242523)
涇縣琴溪鎮創建省級森林城鎮做法
段小發
(涇縣琴溪鎮林業工作站 安徽省宣城市 242523)
涇縣琴溪鎮以創建省級森林城鎮為載體,打造生態宜居城鎮,論述了創建的做法及取得的成效,具有一定的實踐意義。
森林城鎮;創建;做法
琴溪鎮是涇縣的“東大門”。它位于涇縣城東北10km處,總面積93.12km2,轄8個村委會,173個村民組,一個居委會,總人口19338人。322省道、205國道穿鎮過境,交通便利,漕溪河、汀溪河、東干渠及青弋江流經境內。琴溪水資源豐富,氣候冷暖適中,四季分明,土地肥沃,物產豐富,具有林木生長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
近年來,琴溪鎮黨委、政府認真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以創建省級森林城鎮為載體,以打造生態宜居城鎮為目標,充分發揮青山綠水的自然優勢,大力實施千萬畝森林增長工程、森林城鎮、森林村莊等一系列生態林業工程,著力塑造“林茂花艷、環境秀美、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森林城鎮風貌。進一步改善了生態環境,提升了城鎮形象,增強我鎮的吸引力和競爭力。截止目前,全鎮森林覆蓋率達43.61%,城鎮建成區綠化覆蓋率達36.6%,綠地率達33.3%,人均公共綠地面積8.6m2,各項指標均已達到或超過安徽省森林城鎮各項量化指標。
我們的主要做法是:
(1)加強領導,強化投入,為森林城鎮建設提供有力保障
創建“安徽省省級森林城鎮”對改善我鎮生態環境質量,美化城鎮環境形象,營造良好的旅游、生活、生產和投資環境以及提升鎮民幸福指數,不斷增強城鎮綜合實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琴溪鎮高度重視城鎮綠化工作,把生態建設作為重點工作之一。
①高規格推動。為確保創森工作順利開展,我鎮成立了由鎮主要領導為組長,分管領導為副組長,各村居和相關單位負責人為成員的高規格省級森林城鎮創建工作領導組。同時下設專門辦公室,安排專門人員負責組織、協調、督查、指導全鎮創創森工作,同時印發《琴溪鎮創建省級森林城鎮工作方案》,對創森工作的指導思想、工作目標、主要任務、實施步驟、責任分工、工作要求等方面進行了詳細安排和周密部署,將創森工作任務逐一分解落實到各村居和相關單位。確保各項指標任務都有人管、有人抓,真正落到實處。全鎮上下形成了鎮黨委、政府統一領導,各部門之間職責分明、通力合作,全民共同參與的創建格局。
②高起點規劃。為確保創建成效,鎮政府委托安徽農業大學林業調查規劃設計所編制了《琴溪鎮森林城鎮建設規劃》(2013~2017年),我鎮將森林城鎮、森林村莊規劃納入城鎮總體規劃、村莊布局和美好鄉村規劃,并廣泛征求意見,做好規劃之間的銜接。同時,本著注重民生的原則,大力規劃實施親民綠化工程,對小廣場、小街景、城鄉道路綠化進行升級改造,讓居民能充分接觸到綠,觀賞到景,享受創森成果。
③高標準投入。本著抓住季節突重點,長年綠化抓創建的原則,采取政府主導,市場運作,全民參與的創建模式,鼓勵社會主體參與造林綠化,多渠道聚集資本,保障綠化資金供給。今年以來,全鎮綠化共投入資金達530余萬元。
(2)強化宣傳,完善機制,夯實森林城鎮建設工作基礎
①廣泛宣傳,全民動員。為營造“人人關心綠化、個個參與綠化”的濃厚氛圍,我鎮通過會議、網站、宣傳橫幅和宣傳欄等形式宣傳創建森林城鎮、森林村莊在改善城鎮生態、提升城鎮品位、提高城鎮綜合競爭力、惠及居民生產生活等方面的重大意義和深遠影響,提高廣大群眾植綠、護綠、愛綠、興綠的生態文明意識,贏得社會群眾對森林城鎮建設的理解和支持。通過義務植樹、樹木綠地認建認養,加強巾幗林、八一林、共青林、工會林等各種紀念林基地建設,激發了廣大群眾參與的熱情,營造全民動員、全社會共同參與森林城鎮森林村莊創建氛圍,創建森林城鎮知曉率、支持率達到80%以上。
②完善機制,明確責任。我鎮建立了三項制度:a.實行綠化責任制,形成了單位一把手負總責,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的管理機制;b.日常管護機制。建森林城鎮不僅要注重建設,更要注重管護,我鎮從實際出發建立了綠化養護隊伍,分別開展日常管護工作,切實做到建植和養管并重;c.進一步健全義務植樹活動的組織機制,全面推行義務植樹登記卡制度,鼓勵全民參加義務植樹活動;d.加強森林資源保護力度,建立了專業的護林防火隊伍和森林病蟲害防治隊伍,同時對現有的中幼林進行適時的撫育和跟蹤管理,確保蓄積量連年增長;e.強化依法治綠水平,健全古樹名木登記建檔制度、掛牌保護,落實專人管理、養護;f.建立督導考核機制。每年定期按照鎮綠化養護考核標準,確保了全鎮建成區和農村綠化存活率達97%以上,病蟲害發生率控制在2%以下。
③強化監管,保障質量。嚴厲打擊違法破壞森林資源,城鎮綠地行為,為創森工作營造良好的法制環境。健全長效管理機制。嚴格按照誰建設、誰管理、誰受益原則,落實已建成林的撫育管理和在建林的養護管理制度,推行臨街綠化帶、行道樹按照“門前三包”的原則進行認養、管護,管好已成林,建好在造林,確保生態建設成果。
(3)創新舉措,突出重點,全面推進森林城鎮建設
近年來,我們把創建森林城鎮工作納入城鄉一體化總體規劃,提出了以森林村莊和美好鄉村示范村建設為重點,以“兩河”(汀溪河、青弋江)為主線,以“三網”(道路林網、水系林網、農田防護林網)為基本面,堅持點、線、面、體整體推進。①以森林村莊和美好鄉村示范村建設為重點,大力改善農村人居環境。近年來,琴溪鎮各村以森林村莊和美好鄉村示范村建設為契機,著力打造清潔村莊、綠色村莊、生態村莊,切實改善農民群眾的居住環境,推進了道路、河道和農田綠化建設。②以琴溪河生態景觀帶建設為主線,著力打造濱河生態長廊。丁溪河流經全鎮,匯入青弋江,我們依托“水”字做文章,圍繞“河”字繪藍圖,大力推進沿河開發建設,精心實施沿河布綠、依河造林等綠化美化工程,目前,已結合國家養老項目建成了1000多米的沿河景觀帶,待國家養老項目全面完工,將在丁溪河兩岸形成獨具濱河特色的生態長廊、風景長廊、文化長廊和休閑長廊,彰顯了河流、森林、花園、精品建筑交相輝映的獨特風貌。③以“三網”綠化為基本面,精心編織城鄉綠網。我們以城鄉道路、水系和農田為框架支撐,合理布局,統籌綠化,打造了覆蓋全境的綠色林網。a.打造道路林網。琴溪交通發達,區位優越,境內有322省道(其中宣城至涇縣段即將升級為一級公路)、205國道(也正在升級改造)。對于正在改造的道路,我們一律要求道路沿線100m以內禁止建房,留出綠化用地。對于鄉道、村道,我們堅持沿路造林,在全鎮道路沿線建設了全長11.4km的綠色廊道。b.打造水系林網。在青弋江、汀溪河等主要河流兩側建設了14km長,10余米寬的防護林帶,形成了林水結合的生態系統。c.打造農田防護林網。堅持因地設防,經濟效益和防護效能并重,在500畝農田建立了高標準的防護林網,營造田成方、林成網、路相通、溝相連的農田林網建設景觀。
通過創建,我鎮的森林覆蓋率大力提升、生態體系日益完備、人居環境得到進一步優化。
我們取得的成績主要表現在:
(1)量化指標
截至2014年9月,安徽省森林城鎮各項量化指標我鎮均已達標,其中:森林覆蓋率達43.61%,城鎮建成區綠化覆蓋率達36.6%,綠地率達33.3%,人均公共綠地面積8.6m2;全鎮建有較大規模的休閑綠地有:綠寶廣場公園、銀海休閑山莊;境內有兩條骨干河流分別是汀溪河10km、青弋江12km,適宜綠化總長度14km,已綠化長度14km,林帶寬度均達10m以上,綠化率100%;骨干道路有古馬路、羅樂路、新馬路、322省道和205國道(正在拓寬修建),總長度18.4km(322省道和205國道除外),適宜綠化長度12km,已綠化長度11.4km,綠化率95%。已建有“珍稀樹木園”科普知識教育基地1處;建立義務植樹登記卡制度,義務植樹盡責率達95%以上,巾幗林、共青林、八一林、工會林等紀念林基地各1處,總面積360畝;創建森林城鎮知曉率、支持率達到80%以上。
造林綠化樹種選擇以鄉土樹種為主,鄉土樹種數量占造林綠化樹種使用數量的85%以上,形成了近自然森林為主的城鎮森林生態系統。
(2)綜合評價
通過對現有林保護和森林屏障建設,森林景觀優美,生態優良,氣候宜人。興林富民的產業快帶發展,通過實施荒山造林和富民工程,建成綠化大苗基地0.2萬畝,速生豐產林基地1.5萬畝,新增提質工程0.2萬畝。以創森工作為載體,推動生態文明建設,增強城鄉居民的綠化意識和生態環保意識。
通過森林長廊、森林村莊等工程建設,新增綠地近300畝。點,線、面相結合的綠地布局和喬、灌、花(草)立體配置,使環境更加優美,城鎮村莊更加宜居,提升了人們的環境生活品質。也優化了琴溪的投資環境,提升了城鎮建設品位和綜合競爭力。
在城市森林城鎮的征途中,我們種下的是花草樹木,改善的是城鎮生態環境,提升的是群眾生活質量,收獲的是經濟社會和諧發展。創建省級森林城市工作只有起點,沒有終點,任重而道遠。我們將繼續堅持把森林城鎮建設作為改善生態城鎮環境、提高城鎮品位、樹立城鎮形象、推動現代化小城鎮建設的戰略工程常抓不懈,力爭早日把琴溪建設成為具有影響力、富有魅力的生態宜居小鎮。
S732
A
1005-7897(2017)20-0124-02
2017-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