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貽攀
(德化縣林業實業公司 福建德化 362500)
簡析德化縣森林生態旅游與可持續發展
蘇貽攀
(德化縣林業實業公司 福建德化 362500)
德化生態旅游資源豐富,山水風光迷人,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城區環境空氣質量接近國家一級標準,飲用水源水質達標率為100%,在全國生態環境質量評價中,居全國第29位、全省第1位,是福建最佳人居地。目前,德化從單純的木材經濟向大生態經濟延伸,大力發展森林生態旅游、林下種植、油茶產業等非木質產業,實現不砍樹、少砍樹照樣能致富。
森林旅游;生態環境;資源開發;可持續發展
森林生態旅游是一種正在迅速發展的新興的旅游形式,也是當前旅游界的一個熱門話題。森林生態旅游越來越為人們所關注,已成為世界旅游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和現代林業必不可少的重要內容。森林提供木材的功能逐步消退,改善環境及為公眾提供休憩功能正在逐步被加強。由于我國的旅游業開發時間較短,人們對旅游與環境之間的關系尚缺乏科學理解,森林生態旅游的發展大多還停留在初級階段,強調對旅游資源的開發而忽視了旅游本身對環境的影響和資源的破壞,使我國森林生態旅游業面臨一系列問題。
德化縣位于福建省中部,泉州市北部,戴云山主峰橫亙境內,主峰海拔1856m;德化縣地理位置顯著,交通便利,城關與泉三高速連通,省道203、206線貫穿德化境內,廈沙高速貫穿德化南北德化縣森林資源豐富,有林地面積257萬畝,林木蓄積量1245萬m3,占泉州市的55%,森林覆蓋率78.4%,位居泉州市首位。德化縣森林生態系統的保護相對完整,生物豐富多樣,生態環境十分優美,是全省同時擁有戴云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石牛山國家森林公園、石牛山國家地質公園和國家水利風景區的縣份之一。根據我國環境監測總站的衛星監測評價,德化生態環境質量位居福建省第1位、全國第29位,是福建省最佳的百姓居住地。生態旅游建設方面,目前,德化擁有5個國家級旅游品牌,全縣游客接待量和旅游收入每年以30%的高速增長,被列入“全國低碳旅游實驗區”,榮獲“中國最佳生態旅游縣”等稱號。
2017年8月份,德化縣開始大力發展森林人家。所謂“森林人家”就是指以良好的森林環境為背景,以有較高的游憩價值的景觀為依托,充分利用森林生態資源和鄉土特色產品,融森林文化和民俗風情為一體的,為旅游者提供吃、住、娛等服務的健康休閑型品牌旅游產品。德化縣充分利用豐富的森林資源和民俗風情,嚴格按照《福建省森林人家準入條件》、《森林人家等級劃分與評定》等規定,申報掛牌多家森林人家,為德化縣生態旅游發展添磚加瓦,力促生態、經濟、社會三大效益相結合。截至目前,德化縣共有12家森林人家通過泉州市林業局掛牌,分布于南埕、水口、赤水、龍門灘四個鄉鎮,其中水口鎮的“岱仙森林人家”為該縣唯一一家三星級森林人家。
旅游業本身就不是無污染的產業,因游人大量擠于景區,或者因決策者的旅游開發戰略不當、缺乏系統規劃等原因,開發會導致自然生態和社會環境的破壞。自然生態環境具有價值,如果沒有它的存在,就不會有可持續發展。生態服務功能是人類生存與現代文明的基礎,科學技術能影響生態服務功能,但不能完全替代。不適當的旅游開發會破壞原有生態系統,導致生態服務功能價值降低,這一點應受到充分重視。生態旅游的興起加上不計成本的旅游利潤虛增,導致許多地區將森林生態旅游作為新型林業經濟的增長點,本質上沒有錯,但是對生態旅游資源的開發卻存在許多問題,對資源的開發缺乏深入的調查與研究,缺少科學的論證,對生態資源的盲目開發加上游客稀少,導致入不敷出,難以維持經營,同時也造成了大量不可再生資源的破壞。尤其是對旅游生態容量缺乏研究,導致節假日游客大增出現森林資源原始性與自然狀態的破壞。
生態問題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①旅游設施的不合理建設引發的生態協調性問題;②游客時空分布不規律引發的生態環境問題。一些自然景區為了經濟利益,大量建設餐飲建筑設施、旅店、娛樂設施等,一方面破壞了森林生態環境的自然性,另一方面違反了生態旅游最大限度保護自然狀態的開發原則,使得旅游資源不斷退化。其次分析后者,由于節假日、氣候條件等因素的影響,游客數量的變化具有明顯的季節波動性,導致游客時空分布不均勻,再加上節假日游客數量的猛增,也會帶來一定不良行為,導致出現生態環境的人為破壞,尤其是對森林生態環境中樹木的不良影響,往往會導致樹木的死亡。游覽步道的寬度也難以滿足超載時段的游客需求,導致自然土壤與植物遭到踩踏,加劇了土壤的侵蝕速率。因此,隨著生態旅游的火熱,如何實現對自然保護區內脆弱生態系統的保護,成為了重點關注的內容。
德化縣森林生態旅游產品普遍存在單一現象,開發程度不高導致系列旅游產品的開發不成熟,產業縱向與橫向延伸不夠,只能依賴客流量增加收入,對旅游環境帶來一定的壓力,制約了德化縣森林生態旅游業的可持續發展。此外,對旅游資源缺乏科學有效的規劃,沒有對德化生態旅游整體形象進行包裝,與廈門地區相比存在很大的差距。行業管理也有待進一步規范,缺乏全面的管理體系與健全的管理隊伍,專業技術人才與管理人才匱乏,制約德化旅游可持續發展。再者,環保宣傳建設不到位,本身許多游客并未形成自覺的旅游環保觀念,隨手扔垃圾、亂寫亂畫、踐踏草地等不文明的現象仍舊比較普遍,經營管理者應當首先提高環保意識,加大環保宣傳力度,尤其對飯店、餐館、旅館的污水排放與垃圾處理,應當加強協調管理,但是污水的隨處排放與垃圾的未經處理現象仍舊比較常見,這些因素都制約了德化縣生態旅游的可持續發展。
對森林資源的培育決定了生態旅游的可持續發展,可以說沒有森林資源,就根本不存在森林生態旅游。因此要實現森林生態旅游的可持續發展,首先應當堅持生態優先的原則,加大森林資源的保護力度。加大生態公益林的建設力度,加強天然林保護工作,嚴禁一切天然林采伐活動。科學合理地開發與充分利用森林資源。加強森林資源管理,一方面能夠豐富森林生態資源,維持現有自然景觀,并延長生態旅游產業壽命;另一方面能夠促進當地經濟的可持續發展。①可以根據國家相關政策,(可以)建立森林生態旅游開發補償機制,由國家與受益者共同承擔,為森林生態資源的可持續發展提供堅實的保障。②應當要加快森林公園的建設,加大森林公園開發力度,發展森林生態旅游業,提高與壯大林業經濟,有助于反哺林業生態的建設,實現可持續發展。③建立健全合理的管理機構體制,優化管理人員素質和管理水平,完善配套政策法規和現代化管理信息系統。
生態旅游業是一種新型的旅游產業,但是作為旅游行業的一員,生態旅游業同樣面臨著激烈的競爭。截止2016年年底,我國共計有森林公園826處,總面積達到了10845491.71hm2,我國的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總數達到197處,各類自然保護區1757處,總面積近1.33億hm2,占國土面積的13.2%,已超過世界平均水平。發展生態旅游關鍵是創建特色品牌,建設特色項目。德化縣森林生態旅游具有地方特色,重點是善于發現與挖掘,通過包裝宣傳,塑造特色旅游景點,吸引游客??梢约訌妳^域旅游協作,將相鄰的森林公園、自然保護區旅游發展連接起來,開發精品生態旅游線路。
生態平衡往往是大自然經過了很長時間才建立起來的動態平衡。一旦受到破壞,有些平衡就無法重建了,帶來的惡果可能是人的努力無法彌補的。在森林生態保護方面,政府可以發揮積極的作用,也是一種基礎性作用。在政策方面應當將生態環境保護放在首位,加大資金投入,不僅是對森林生態資源的合理開發,也是用于后期的生態環境保護。政府還應當引導開發商加強森林生態旅游開發區的環保建設,引導建立生態環保旅游方式,提倡環保旅游、綠色旅游,順應生態旅游的理念。確保對生態環境的保護,做到預防與治理并重,開發與保護并重的目標,確保森林生態資源真正走向可持續發展的道路。
要讓森林旅游長久繁榮地發展下去,就必須走可持續發展的道路,其核心內容就是實現森林旅游資源的可持續經營,維持與提高對自然環境的保護力度,維護與發展森林生態功能,不僅滿足當代人出游享受,同時滿足后代人的需求。
[1]賴景旻.關于德化森林生態旅游與可持續發展的思考[J].林業經濟問題,2008,28(3):273~276.
[2]姚沅東.森林生態旅游可持續發展與環境保護分析[J].林業調查規劃,2005,30(s1):35~37.
F592.7
A
1005-7897(2017)20-0197-02
2017-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