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怡
(道真自治縣林業局 貴州道真自治縣 563500)
營林技術在森林病蟲害防治中的實踐運用
張怡
(道真自治縣林業局 貴州道真自治縣 563500)
現階段,我國經濟處于快速增長的階段,對資源的需求量也越來越大,為了適應可持續發展觀念的要求,促進社會經濟健康持續的發展,要循環利用資源,以實現為社會生產提供充足資源的目的。森林資源是現代社會資源重要的構成部分,有效的對森林資源病蟲害進行防治,既可以保護森林資源,同時還可以對自然環境進行保護,還能改善人們生存環境的質量,所以要重視森林病蟲害的防治工作。本文主要對營林技術在森林病蟲害防治中的實踐運用進行分析,以實現保護森林資源的目的。
營林技術;森林病蟲害;防治;實踐運用
森林在人類生存和發展的過程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森林能夠對空氣進行凈化,提高空氣的質量,進而提高人們生存環境的質量。森林具有豐富的自然資源和生物資源,能夠滿足社會生產和人們日常生活的需要,促進社會經濟的發展和進步,提高社會發展的水平。但是在森林生長的過程中,病蟲害容易侵害森林,給森林的健康生長帶來威脅,所以有必要合理的運用營林技術對森林的病蟲害進行防治,為森林的正常生長提供保障。如何在森林病蟲害的防治過程中合理的運用營林技術,本文將予以探討。
森林在生長的過程中,對于病蟲害的抵抗能力較弱,所以要合理的分析森林病蟲害,做好森林病蟲害的防治工作。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升,人們逐步的意識到保護森林的重要性,因此使用大面積種植人工林的方法對森林進行保護,但是由于沒有合理的指導人工林的培育工作,人工林在培育的過程中存在著很多不合理的地方,因而導致森林病蟲害的發生頻率變高,森林正常生長得不到保證。森林的生長環境具有不可控制的性質,為新物種的出現提供了條件,加上病蟲害會對殺蟲劑產生免疫力,所以森林一旦發生病害,會嚴重的威脅到其正常的生長。部分病蟲害的繁衍能力較強,因而不可能在根本上對病蟲害進行防治。我國雖然擁有著豐富的森林資源,但是森林在生長額過程中也會受到病蟲害的威脅。我國貴州省道真自治縣位于貴州省的北部,該縣屬于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即該縣地貌形態主要是溶蝕浸蝕低山峰叢和槽谷,并且廣泛的分布著碳酸鹽巖。道真縣屬于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降雨量豐富,日照時間充足,氣候條件較好,有利于森林生長,但是森林在生長的過程中容易受到病蟲害的侵害,所以要根據道真縣的自然環境,做好森林病蟲害防治工作。
人工造林屬于營林技術中一項重要的工作,要認真的對待人工造林工作。人工造林,即是植樹造林,人工造林是一項必須要長時間堅持的工作,同時要嚴格的按照科學的規律開展人工造林工作。在栽植樹苗的過程中,首先要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則,在結合具體地形和實際環境的基礎上,選擇不同種類的樹苗進行栽植,為樹苗的成活率提供保障。在樹苗栽植工作開始之前,要平整栽植的土地,以保持土地的平整度,使土壤具有一定程度的適用性,為樹苗的健康成長奠定基礎,在最大程度上降低樹苗病蟲害發生的頻率。需要注意的一點是,在結束人工造林工作之后,還需要對樹苗采取后期養護管理措施,從而全方位的保障樹苗的健康成長,保證樹苗具有較高的成活率,提高人工造林工作的效果。因此,要結合貴州市道真縣喀斯特地貌特點和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選擇合適的樹苗進行種植。
在營林技術中,育苗屬于一項基礎的工作,在育苗的工作中一定要堅持使用合理的科學的育苗方法,保證育苗工作的效果。育苗工作主要包括以下三個方面:①在選擇育苗地點時,要盡量在水源附近確定育苗的位置,從而為育苗地提供充足的水資源;②在育苗地點選擇的過程中,要優先選擇林業地帶的地址,盡量在林業地帶周邊的位置選擇育苗地點,以實現降低樹苗成長環境和栽種環境之間差異性的目的,為樹苗栽種的成活率奠定基礎;③在育苗地點選擇的過程中,要結合當地地域水土實際情況,盡可能的將育苗地點選擇在地段較為平整和土壤條件較好的地方。確定育苗地點之后,要對育苗地點進行培育和消毒,同時需要消毒處理種子,之后開始育苗的播種工作。在育苗的過程中,還需要注意的一點是,在土壤消毒工作結束之后,要對土壤進行施肥,為土壤的肥力提供保障,利用溝的形式整理苗床。此外,需要注意的一點是,在完成播種工作之后,要對育苗采取合理的管理措施,保證后期的管理工作可以落實到位,為育苗工作的效果提供保障。結合貴州省道真縣的地貌形態和自然環境,選擇合適的育苗地點,提高育苗工作的效果。
混交林具體來說,就是指在一定的森林范圍中,同時涵蓋著不同種類的樹木,混交的方法多種多樣,主要有株間混交和帶狀混交以及區域混交等等混交方法,要結合森林的具體狀況,選擇合適的混交方法。相比較其他單一樹種的森林,混交林具有明顯的優勢,例如:生態效益較好、森林整體質量較高等等。混交林多樣化的樹木種類,為混交林的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提供了保障。所以,在營林技術中,要合理的運用混交林,以實現提高森林的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的目的。根據貴州省道真縣的自然環境,選擇適合的混交方法,保證森林的質量。
混交林的營造,可以提高森林的整體質量,保證森林能夠有效的抵抗病蟲害的侵害,所以要科學的營造混交林。對混交林進行科學的營造,可以對森林的火災進行有效的預防,同時可以實現節約資源的目的。在人工林培育工作中,要對混交林的森林環境進行優化,進而優化森林的質量。混交林凋落物會促進腐殖質層的形成,腐殖質層具有養分高和分解容易的特點,能夠保證林木的生長具有較好的養分,為林木的健康生長提供保障。混交林具有豐富的生物種類,提高了森林抵抗病害的能力,同時對森林環境進行優化,降低森林病蟲害發生的頻率。
部分森林的病蟲害具有良好的擴撒能力,因此要設置隔離帶,及時的對這些病蟲害進行防治,降低森林病蟲害發生的頻率。針對單一食性的幼蟲擴散能力不強的特點,合理的設置隔離帶,避免出現幼蟲遷移的情況,對幼蟲的食物來源進行控制,實現保護森林資源的目的。對于森林中存在的有益生物,例如:鳥類、捕食性昆蟲等等,要合理的利用,從而實現抑制病蟲害繁殖的目的。所以,要對這些有益生物進行保護,降低森林發生病蟲害的頻率。
結合不同樹種的實際抗病害能力,采取合理的選育和撫育措施,以實現提升樹木免疫力的目的。在樹種選擇的過程中,要以鄉土樹種為主進行選擇,從而形成喬灌混交和針闊混交等不同造林方式的混交種植,在保護環境的過程中,要對生物的多樣性進行保護,實現提升林木免疫力的目的。結合當地區域的土壤環境和氣候條件特點,科學的進行選種和播種工作,為樹木健康的成長奠定基礎。在播種之前,要合理的處理種子,例如:消毒等等,以保證種子的成活率。在秋季,要做好施肥的工作,在冬季要做好防寒的工作,全方位的提升樹木的免疫力。
在樹木生長過程中,對樹木的生長環境進行優化,能夠提高樹木防病蟲害的能力。在林業生產過程中,要合理的利用生物技術,降低化學藥品使用頻率。在撫育管理森林樹木的過程中,要將除草和施肥等工作落實到位,以實現提升林木抗病蟲害能力的目的,降低林木病蟲害發生的頻率。在對森林土壤施肥時,要盡量選擇綠色肥料作為施肥的材料,保證土壤具有良好的肥力,同時對土壤環境形成保護。預防措施能夠為林木健康生長提供保障,而優化林木生長環境能夠有效的提高林木抵抗病蟲害的能力,進而為林木的健康生長奠定基礎。
總而言之,在森林資源保護的過程中,要重視森林病蟲害防治工作。在森林病蟲害防治工作中要合理的運用營林技術,以優化森林的生長環境,促進森林樹木抗病能力的提升,保證森林的健康生長,從而改善人們日常生活的環境,同時保證社會生產具有充足的森林資源。
[1]羅傳松.營林技術在森林病蟲害防治中的運用分析[J].南方農業,2016,10(12):106~107.
[2]李經緯.營林技術在森林病蟲害防治中的應用探究[J].農民致富之友,2017(1):55.
[3]寧長松.加強營林工作中森林病蟲害防治的方法[J].科技創新與應用,2015(27):292.
[4]王全志.加強營林工作中森林病蟲害防治[J].科技創新與應用,2014(11):260.
S763
A
1005-7897(2017)20-0205-02
2017-9-29
張怡(1985-),女,苗族,貴州道真人,林業工程師,碩士研究生,主要從事森林病蟲害防治檢疫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