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勇善
(汪清縣林業局 吉林延邊 133200)
林業有害生物監測預警在生態公益林有害生物防治中的作用和措施
金勇善
(汪清縣林業局 吉林延邊 133200)
相比于發達國家,我國林業技術的發展比較落后,采用過于傳統的預防模式,長期受病蟲侵蝕,使林業物種受到嚴重破壞,極大地遏制了我國林業的生長發展。防止病蟲侵擾已成為我國林業資源發展的首要任務,而林業害蟲監測技術又是有效預防病蟲侵蝕的核心技術,將現代科學技術應用到監測技術中,可大大提高監測質量和效率。
林業有害生物監測;運用;措施
近年來,隨著全國植樹造林綠化活動的開展,有害生物增長率相對于以往也有了較快的提升,不斷擴大的有害面積均嚴重威脅地區生態環境,進而給國家經濟帶來重大損失。因此,林業工作人員必須根據有害生物的特點來制定科學合理的防治檢疫措施,維持生態平衡,提高人們生活質量。
林業發展不可避免會受到有害生物的影響,甚至影響樹木發育、生長、運輸、栽種和貯存等日常運營的各個環節,整個林業產業鏈會因有害生物侵染而遭到極大的干擾和破壞。有害生物能對樹木組織造成破壞后導致其生長不良,一定程度還會造成樹木大批量死亡和枯萎,能降低森林的生態功能,同時影響我國林業經濟發展。相關調查研究結果顯示,支原體、病毒、真菌、細菌、線蟲、藻類和蛾類、寄生蟲等昆蟲和鼠害等都是常見有害生物,這些有害生物均能干擾且能形成傳染,一旦發生則會侵擾大片森林。林業有害生物危害屬于自然災害,類似于蝗災,尤其蟲害十分常見。大部分蟲害會汲取樹木的營養,逐漸減少樹木中的營養和破壞組織。如果蟲害沒有得到抑制,依舊不停地繁殖和生長,必然會破壞樹木內部平衡,最終導致樹木生長發育不良,嚴重的出現死亡。
為更好地預防林業害蟲的擴散蔓延,需及時做好林業害蟲的預測預報工作,全面加強檢疫力度。要堅持“預防為主、科學治理、依法監管、強化責任”的方針原則,通過林業害蟲監測工作確定蟲害疫區及重點保護區域,確定合理的檢疫實施辦法。需要特別注意的是,在開展各類檢疫措施的過程中,要注重對于林區生態環境的保護,確保林區林業生產的安全性及可持續性。
林業有害生物的危害發生不是突發性的,需經過四個階段,并伴有一定的規律,因為種類、地區等因素的差異,也會導致各種生物特征的不同,因此,要通過科學地規范,保障有害生物監測工作的開展與實施。①要規范具體的調查時間。對于不同種類的有害生物特征,通過定期以及不定期的監測,對其進行合理地規范。針對不同區域內的各種有害生物進行系統監測,有效促進林業地區的有效開展。例如,對于美國白鵝、落葉松枯梢病以及相關林業有害生物進行系統的檢疫,其它具有一定危害性的生物,根據具體的生物特征進行定時調查。定期監測之外,通過各種不定時的林區踏查方式,補充監測工作。②對于具體的調查表格資料進行詳細規范。在進行地區調查后,詳細填寫相關數據結果,系統規范相關表格形式,針對不同林業有害生物的調查進行系統歸檔,為今后相關工作的開展做好基礎。③規范相關檢測材料以及具體的次數、內容。根據具體的林業地區狀態、有害生物的特征等進行規定,對于一些突發性的,具有一定危險的森林病蟲、鼠害等情況要及時進行通報,避免造成重大損失。
在對森林病蟲害實施防治時,應盡可能降低病蟲害對林業造成的影響,需在遵循相應防治原則的基礎上調整或改進傳統防治策略,堅持預防為主,依法治理等原則。因此,做好營林造林規劃,使用科學合理的造林技術,對保護生態環境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同時,科學的制定并實施病蟲害檢測報告管理制度也是有效防控林業病蟲害的有力措施之一,通過采用森林生態健康監控系統,及時對病蟲害的發生,發展以及傳播進行第一時間的檢測和控制,對整個森林的健康程度以及情況進行整體的把控當出現病蟲害大規模趨勢時,能夠及時給予遏制。對于森林病蟲害問題,首先要考慮藥劑的選用。如果病蟲害情況較為嚴重,可先分析化學藥劑藥效,在充分保證能夠防治病蟲害的基礎上嚴格控制藥劑用量,病害減輕時可用植物藥劑處理,以降低藥劑對林木的傷害。
該監測場主要包括自動蟲情測報燈、靶標害蟲自動識別系統、氣象儀、孢子捕捉儀等設備。監測場實現了林間害蟲數據采集、林間環境數據采集、采集數據實時分析和采集數據實時上傳。測報系統服務平臺包括監測工作監管、信息管理、病蟲動態、圖像采集、小氣候、統計分析等模塊。同時,可以在手機里下載APP,森防技術人員可以隨時將拍到的最新蟲情進行上傳。計劃逐步建立林業有害生物自動化監測場,實現監測數據的自動上傳。監測場可以第一時間監測到林業有害生物出、蟲情發展及發生量,從而準確分析出防治最佳期,及時調整工作安排部署。
林業有害生物檢測預防工作的有效開展,監測網絡的建設與發展是基礎保障。通過構建系統的監測網絡,可以有效保障林業有害生物的監測與預防工作的有效開展。同時,要重視對監測網絡相關管理,提高對具體工作人員的監督與管理,通過系統的管理模式,保障相關監測資料的精準性,進而為今后相關工作的開展奠定堅實的基礎,從根本上保障我國林業的有效發展。
[1]賈莉,楊利鵬.林業有害生物防治檢疫措施及運用實踐研究[J].種子科技,2017(1):76.
[2]張杰.森林病蟲害發生的原因及防治對策[J].科技創新與應用,2012(3).
S763
A
1005-7897(2017)20-0216-02
2017-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