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滿國
(湖南省永州市雙牌縣林業局 湖南雙牌 425200)
雙牌縣林業有害生物種類防治對策分析
楊滿國
(湖南省永州市雙牌縣林業局 湖南雙牌 425200)
本文對雙牌縣歷史以來林業有害發生種類、分布、發生和危害情況進行了統計和分析,對2015年全縣開展林業有害生物普查工作進行了統計和匯總,對雙牌縣普查發現的有害生物每個種類的分布、發生和危害情況進行了較全面的闡述,分析了有害生物發生的原因和今后發生趨勢,并對雙牌縣常發性、突發性林業有害生物主要種類提出了防治對策,對今后雙牌縣林業有害生物的防控起到了指導性作用。
雙牌縣;林業有害生物種類;防治對策
林業有害生物防治作為國家減災工程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對于維護地區生態安全,改善生態環境,防止水土流失,促進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由于受多種因素的困擾,目前雙牌縣林業有害生物防治工作仍存在很多需要解決的問題,完全解決這些問題任重而道遠[1]。作者首先對雙牌縣的林業基本情況進行普查,根據普查結果分析了林業有害生物發生的特點,列舉了林業有害生物發生的原因,并針對這些問題提出了相應的的解決策略。
雙牌縣現有據可查的林業有害生物日常監測資料從1981年開始。1981~2014年日常監測到的林業有害生物種類有33種,其中蟲害18種,病害15種。
據歷史上歷次全面普查和日常監測數據,雙牌縣主要林業有害生物有馬尾松毛蟲、思茅松毛蟲、濕地松粉蚧、蕭氏松莖象、松梢螟、雙條杉天牛、杉梢花翅小卷蛾、黃脊雷篦蝗蝗、竹廣肩小蜂、杉木炭疽病、杉木細菌性葉枯病、松針褐斑病、柑橘黃龍病。
雙牌縣發生的檢疫性有害生物有:全國農業檢疫性有害生物1種:柑橘黃龍病;湖南省補充林業檢疫性有害生物4種:柑桔潰瘍病、板栗疫病2種。外來有害生物有松針褐斑病、桉樹枝癭姬小蜂、濕地松粉蚧3種。
其它林業有害生物均有零星發生,危害較輕,亦有個別年份局部區域突發、小面積成災的情況出現[2]。
本次林業有害生物普查的外業調查工作歷時近18個月,范圍遍及全縣11個鄉鎮、1個國家森林公園管理局、3個國有林場、62個木材加工廠(貯木場)、7個國有個體花卉苗圃地,設計踏查路線131條,踏遍所有鄉、鎮、(場)112個村,踏查路線總長度221.8km。全縣共調查標準地72塊,實際調查林地面積190萬畝,代表林分面積230萬畝。本次普查共采集病蟲害標本及危害癥狀標本125份,發現有害生物88種,其中有害昆蟲有60種,病原微生物有27種,有害植物1種。
全縣林業有害生物發生面積21.0509萬畝,按年度分:其中2015年發生面積20.5572萬畝,2016年發生面積0.4937萬畝,按發生程度分:輕度危害面積20.0451萬畝,中度危害面積0.8746萬畝,重度危害面積0.1312萬畝。
(1)有害昆蟲
根據歷年有害生物發生危害情況,以及此次調查各種有害生物的危害程度、潛在的危險性、對社會、經濟的影響等因素綜合考慮,本土常發性有害昆蟲主要種類如下。馬尾松毛蟲、思茅松毛蟲、蕭氏松莖象、松褐天牛、松梢螟、竹廣肩小蜂、黃脊竹蝗、柑桔木虱、雙條杉天牛、黑翅土白蟻、樟巢螟[3]。
(2)本土病原微生物
根據歷年有害生物發生危害情況,以及此次調查各種有害生物的危害程度、潛在的危險性、對社會、經濟的影響等因素綜合考慮,本土病原微生物主要種類如下。杉木炭疽病、杉木細菌性葉枯病、油茶炭疽病、油茶軟腐病、柑桔黃龍病、杉苗立枯病、杉苗立枯病、羅漢松葉枯病。
(3)外來有害生物
濕地松粉蚧是外來國家檢疫性有害生物。
將此次普查發現的林業有害生物種類與歷史發生記錄對比,有62種屬縣新記錄種,其中蟲害43種,病害18種,有害植物1種。這些種類均屬本土有害生物,歷史上沒有發生記錄,究其原因是在本地有分布,但沒有發生危害,在歷次調查和日常監測中沒有發現。
林業有害生物名錄:
在普查資料匯總階段,我們對歷次普查、各類專項調查和日常監測資料進行了認真整理,對所有有發生的林業有害生物種類進行了重新登記,編制了《雙牌縣林業有害生物名錄》。在編制過程中,對歷史資料中存在的一些問題進行了校訂補正。①歷史資料中有害生物中文名稱不規范,采用俗名、異名較多,甚至有隨意命名的情況,我們通過查閱資料,進行了逐一校正,全部使用規范中文名。②歷史資料中有些沒有標明有害生物拉丁名,由于有害生物存在俗名、異名同名的情況,僅從中文名無法確定其種類,我們根據有害生物分布范圍、發生危害規律、危害癥狀及其它相關資料,確定了其種類,補齊了拉丁名。到本次普查結束,雙牌縣有記載的林業有害生物種類達到205種,其中蟲害142種、病害62種、有害植物1種。
受春季低溫多雨氣候影響,馬尾松毛蟲幼蟲自然死亡率高,顯著降低了蟲口基數;加之近年來馬尾松林面積持續減少,施放赤眼蜂等預防措施的實施,馬尾松毛蟲發生面積和危害程度近年來均處于降低水平。馬尾松毛蟲是雙牌縣主要林業有害生物,其發生危害程度的降低,拉低了全縣林業有害生物的發生危害程度。
近年來,雙牌縣樹種結構發生了較大變化,馬尾松林面積減少,杉木林面積顯著增大。以杉木為寄主的雙條杉天牛發生呈上升趨勢,逐步上升為雙牌縣常發性主要林業有害生物。
2016年,受夏季高溫干旱氣候影響,突發性害蟲多發,如危害樟樹的樗蠶、油桐尺蛾在局地暴發,雖發生面積不大,但危害嚴重,部分樟樹葉片被吃光。突發性害蟲多發對林業生產的影響不大,造成的經濟損失也小,但對森林景觀造成了一定程度的破壞。
2015年我縣春季至夏初低溫多雨,不利于松毛蟲等食葉害蟲的發生發展,幼蟲自然死亡率高,導致普查期間食葉蟲發生面積不大,危害輕。
①防治科技力量不足,研究深度不夠,成果轉化率低,推廣力度小,防治技術科技含量低,防治效率低。②重防治輕預防。對測報工作不重視,采取預防措施不多,直到成災或嚴重成災才進行防治。③濫用化學農藥的現象依然存在。在防治工作中追求“速決戰”,只求短期效益,不講究經濟效益、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喜歡使用化學農藥,生物農藥防治率不高,使一些害蟲產生抗藥性,并殺死害蟲天敵,降低了森林自控能力,使防治難度增大[4]。
①森防機構不健全,隊伍不穩定,人力不足,人員素質偏低。②林業有害生物防治資金投入嚴重不足,防治體系建設嚴重滯后,基礎設施差,缺少交通、通訊和必備的檢疫、測報、防治儀器設備。
按照林業分類經營和產權制度改革的思路,逐步建立公益林和重大危險性有害生物的防治由政府負責、商品林的防治主要由經營者負責的防治責任制度。林業部門部門要加速職能轉變,強化林業有害生物防治機構監測預警、檢疫檢驗、防治指導等行業管理和行政執法職能。具體的防治行為要逐步市場化,積極引導、鼓勵和支持不同所有制形式的經濟組織承擔具體防治和咨詢業務,實行社會化有償服務。
各級政府要將林業有害生物防治經費納入公共財政預算,加大投入力度,不斷提高林業有害生物防治機構的防治能力,確保正常運轉。①要進一步健縣、鄉、村三級測報網絡,加快監測預警體系建設,不斷提高測報水平。②要加快檢疫御災體系建設,加強對檢疫性有害生物的監管,防止外來有害生物的入侵和傳播。③要加強人員培訓,不斷提高林業有害生物防治人員專業技術水平。
隨著經濟發展,各種性質的資本進行林業產業的積極性越來越高。林業部門要大力扶持造林大戶,做好技術服務,幫助其不斷提高森林經營水平,把有害生物的防治措施落實到營林的全過程,促進全縣森林經營集約化程度和有害生物防治水平的提高。
一方面要加強森林植物檢疫執法,加強檢疫監管,嚴厲打擊違法調運森林植物及其產品的行為,嚴防外來有害生物通過人為途徑入侵。另一方面要加強林業有害生物防治執法,貫徹落實“除治通知書”制度,加強防治執法管理,不斷提高林業有害生物防治率。
綜上,通過分析雙牌縣有害生物發生的原因和今后發生趨勢,提出了相應的防治對策,但重要的是這些措施的落實工作,這樣才能盡可能的減少林業有害生物的種類和數量,進一步促進林業的可持續性發展。
[1]國家林業局.中國林業產品與林產品年鑒(首卷)[M].北京:中國林業出版社,2009.
[2]李祥康,黃煥華,等.松材線蟲病發病過程特征變化的研究[J].廣東林業科技,2010(3):25.
[3]張家瓊,李秀蘭.林業工作中病蟲害防治淺析[J].大科技,2011,5:62.
[4]張標宏.森林病蟲害防治技術探討[J].綠色科技,2012,5:10.
S763
A
1005-7897(2017)20-0227-02
2017-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