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敏
前言:在教育事業持續發展的背景下,我國高中階段的歷史教學也擁有了更加寬廣的發展前景,各式各樣新型的授課手段不斷涌現,為學生歷史學習的開展帶來了較大的便利。但是,由于歷史學科當中的知識具有著較強的繁瑣性及復雜性,假如只是擁有學習方法的話,是無法全面性的掌握知識的,在這時,思辨能力所具有的重要價值就得到了充分的體現。通過對學生思辨能力加以有效的培養,不僅可以更加有效的提升學生的思考及學習能力,也能夠強化其的創新意識及能力,是教師實現授課目標的有效捷徑。
1 營造良好環境,培養思辨能力
歷史這一學科當中的知識往往具有著較強的復雜性及枯燥性,假如教師所營造的授課氛圍過于沉悶的話,就會使學生逐步的喪失學習興致,對最終的授課質量及進度等產生不利的影響,由此可見,教學環境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從當前的教育現狀上看,一些高中教師在開展歷史教學的過程中,經常性的忽略與學生間的交流及溝通,就只是一味的依據教案來講解知識,并沒有全面性的掌握學生現階段的獲取情況,課堂氛圍十分沉悶、壓抑,導致學生出現厭學情況,使最終的授課質量得以降低。因此,針對于這一情況,教師在進行授課的過程中,一定要有目的、有計劃的為學生創建教學氛圍,從而使其能夠自然而然的進入到歷史學習中去,并在這一過程中敢于創新、積極思考、表達自我,達到一個培養起思辨能力的最終目的。
例如,教師在為學生講解“戊戌變法”一課的過程中,由于這一部分內容非常深刻,所涉及到的歷史知識較多,很容易使學生在開展學習時產生一定的乏味感與枯燥感,不利于其思辨能力的培養及提升。因此,針對于這一情況,教師就可以提出幾個問題來引導學生進行深入的思考,使學生帶有一定的目的性進入到歷史情境中,并在這一過程中始終的保持一定的專注力。比如,19世紀末期,帝國主義侵略出現了加深的趨勢,引發了中國社會產生了什么樣的變化?康有為通過孔子旗號來對維新思想進行宣傳的原因是什么?等,來讓學生結合學習資料及教材內容,通過自主探究及合作探討的方式對這些問題進行解決,并找尋到最終的答案,闡述觀點。通過這樣的方式不僅可以強化學生的探究能力,也能夠對其的思辨能力起到一個培養的作用,使學生對于歷史知識的理解更加深入、透徹。
2 巧妙設置問題,培養思辨能力,
要想更好的達成培養及強化學生思辨能力這一目的,教師在進行授課的過程當中,也應為學生多多的設置一些問題,這樣不僅能夠強化學生思維所具有的活躍程度,也能夠活躍課堂氛圍,使課堂環境變得更加生動,使學生們的思維如泉水般不斷涌現而出,保障授課目的得以有效的落實。
例如,教師在為學生講解“鴉片戰爭”一課的過程當中,在學習戰發原因時,教師就可以為學生巧妙的設置問題。比如,假如虎門銷煙這一事件不存在,能否從根本上避免鴉片戰爭的發生?組織學生進行討論,從而使其在這一過程中明白鴉片戰爭的發生是在工業革命過后,是因為資本主義對市場及原料的需求所導致的。通過這樣的問題設置不僅能夠讓學生對歷史事件有一個實質上的理解,也可以使學生獲取到更多的成就感及愉快感,使其的思辨能力得以顯著性的增強。
3 激發學習興致,培養思辨能力
歷史教師在進行授課時,一定要充分的意識到歷史這一學科所具有的實用性及社會性,并有意識的調動起學生參與歷史學習的興致及主觀性,對其的思維起到一個活躍的作用,使其的思辨能力得以有效提升。
例如,教師在為學生講解《辛亥革命》的過程中,就可以通過多媒體的應用來為學生播放一段與課文內容相應的視頻,以充分的調動起學生的各項感官,使學生在觀看的過程中以更加清晰、直接的方式來進入到當時的情景當中,更加深入的掌握其中知識。最后,當課程完畢之后,教師就可以向學生進行提問“辛亥革命究竟是失敗了,還是成功了呢?”讓學生根據自己的觀點,開展一個小型的辯論會,使學生在這一過程中分別闡述自身的觀點及原因,以使其的思辨能力得以顯著提升。
4 強化教學深度,培養思辨能力
在傳統教學的禁錮下,一些教師在開展教學的過程中,只是讓學生對歷史知識進行識記,嚴重的缺乏廣度與深度。因此,教師要想對學生自身思辨能力加以進一步的培養,就一定要轉變自身陳舊、落后的觀念,在進行授課的過程中幫助和引導學生深刻的分析歷史事件,并使其能夠準確的表達出自身的一些觀點,以通過這樣的方式來使其的思維能力及思辨能力得以提升,使授課目標得以有效的達成。
例如,在開展歷史教學的過程中,教師不應把每個章節孤立開,而是要找尋到其的內在聯系,引導學生對于所學知識形成一個系統性、完整性的知識框架,并要對一些歷史人物、事件等加以深入的分析及廣度的掌握,從而在這一過程中更好的提升學生自身的思維層次、思辨能力,將歷史這一學科的價值及意義等最大化的發揮出來。
5 結論
綜上所述,在現今社會中,思辨能力早已成為優質人才所必備的一項能力,同時也是促進學生自身綜合發展的首要元素。因此,身為一名高中階段的歷史教師,在進行授課的過程中,一定要積極、主動的掌握學生現階段的學習興致及學習需求,并對一些培養手段及途徑等加以自主的探索,以幫助學生更加全面的掌握歷史知識,使最終的授課效果得以進一步的保障。
(作者單位:云南省楚雄第一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