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 青
(贛州市文清實驗學校,江西贛州 341400)
在小學語文課堂中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
廖 青
(贛州市文清實驗學校,江西贛州 341400)
小學生年齡小,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對學生身心發展的根本保證。為了讓學生在接受知識文化教育的同時,也能有一個健康向上的社會心理,需要教師在教學中不斷深入,不斷滲透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在語文課堂中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有一定的優勢。
健康教育;心理問題;教學;策略
當代的小學生生動活潑,求知好學,正處在身心發展的重要時期。隨著社會生活日新月異的變化,小學生的周遭也跟著急促地變化著,一些“習以為常”的“小事情”往往對小學生造成不良的、看不見的傷害,這些傷害將對學生的終身成長帶來不可磨滅的影響。因此,對學生進行健康教育對小學教育來說具有現實意義。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養成正確的價值觀是教育的重中之重,沒有正確的價值觀,孩子就不能健康地成長。少年兒童是祖國的未來,是中華民族的希望,如何讓他們心存善念,感恩社會,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人生價值觀呢?
首先,在語文課堂中開展各種各樣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動,激發學生興趣,樹立正確的人生價值觀。語文課堂相對輕松活潑,對學生的思想、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具有現實意義,也有相對較大的學科優勢。比如,可以在課堂探究問題時,激發學生的求知欲,讓學生在探索與發現中感受學習的樂趣,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自信心;可以在朗讀比賽中,培養學生的集體意識,并使其融入小組活動中,讓每個學生學會如何在社交中和同學進行禮貌交往,形成一個良好的社交習慣,培養他們的社交能力;可以在學習雷鋒課文中組織一些以校為家的大掃除活動,培養學生吃苦耐勞的精神,以及不怕困難、勇于接受挑戰、團結協作、共同完成任務的團隊精神;可以通過開展各種興趣小組活動,發現學生的優勢,善于引導,讓學生成為有特長的強手,積極向上,多方面發展。
其次,在語文教學中進行全面系統的理想教育。在講到一些名人軼事的時候,可以利用語文課因勢利導對學生進行教育,讓學生從小就樹立崇高的理想,并為了自己的前途而發憤讀書,長大后能做一個對社會有貢獻的人。也可以在教材中引入榜樣教育法加強理想信念教育。小學語文除了培養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之外,最重要的是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價值觀。課本上甄選了很多具有教育意義的名人軼事,我們應該引導他們把這些人物當作自己的榜樣,讓學生去效仿這些人,以此來豐滿他們的理想信念。
再者,通過課堂教學來鞏固學生的理想信念,來規范學生的道德。培養倫理道德,對學生樹立遠大理想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要注意學生倫理道德的教育。在道德規范的教育方面,語文課本中經常會有一些具有現實教育意義的文章,講述了很多做人的道理和行為準則,例如《好孩子》一課就講述了作為一個好學生應該做到哪些。以此為切入口,可以貫徹一些小學生的基本行為準則教育工作,并制定一些相應的制度規章,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在教育的過程中,可以通過召開小小主題班會,對學生進行再教育,通過課文中的人物形象和道德情操來培養學生助人為樂、舍己為人的優良品德,同時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產生自豪感、榮譽感和責任感,以此引發他們的愛祖國、愛人民的偉大情懷,把人民的需要作為自己的理想,并鼓勵學生為自己的理想而奮斗。國家興亡,匹夫有責,勵志的故事多講,英雄的事例多舉,讓學生有學習的目標,立志成為一個社會主義建設的接班人,還能豐富小學語文課堂,讓學生輕松地參與課堂教學過程。
孟母三遷,擇鄰而居,只為尋找一個學習環境。孟子的成就自不必說,可見一個良好的環境對人的影響非常重要。建立一個良好的班集體,是促進學生健康發展的重要保障,而建立一個良好的班集體必須注意兩點。
首先,教師必須樹立良好健康的形象。俗話說“身教勝于言教”,學高為師,身正為范,教師的一言一行直接影響著學生的發展。要立人,先正己。小學生年齡尚小,他們缺乏生活經驗,沒有形成完整的判斷能力,他們大多數是靠學習模仿來完成自己的思維、理念、意識的構建,因此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應該多通過身教來代替言傳,直接引導學生正確的處事行為。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做到以下幾點:第一,互相尊重。尊重是相互的,教師要尊重學生,學生才會懂得尊重教師和同學,這樣才能讓他們感受被尊重的優越感。第二,做事公平公正,不能感情用事。教師一味偏袒成績好的學生,一來會助長那些成績好的學生一些不良行為,扭曲他們的人生觀,二來會傷害那些成績有待提升的學生,這都非常不利于學生之間的團結和健康成長。第三,講誠信,認真對待每一件事、每一個人。講誠信的老師往往在學生中的威信最高,尤其是通過一些小事,更能捕獲學生芳心,讓他們學會真誠地對待身邊每一個人。
其次,一個整潔舒適的環境,能讓學生有著愉悅的心情學習;一個傳播正能量的人,能促進學生健康發展。因此,作為語文老師,我們更應該注重自身素質的提升,通過多種手段不斷提升學生的整體素質,促進學生健康心理的形成。
心理健康教育是一個長期的計劃,不可操之過急,也不可三天打魚兩天曬網,持之以恒方可見成效。課堂教學正是一個潛移默化的好平臺,三言兩語,一個故事或者一句名言,都可能影響學生的成長。數學家陳景潤,只因數學老師在課堂上講了當前數學存在世界三大難題無人能解,鼓勵同學們來破解。陳景潤來了興致,嘔心瀝血用了九年時間攻破這一難題,成為一個偉大的數學家。可見,老師的鼓舞是多么的重要,一分鐘可能就改變了世界。
語文是一門語言學科,也是培養學生情感的工具,在語文課上,應該多注重對學生情感的教育,做到以良好的情緒去感染每位學生,以和諧的師生關系去改變學生,利用細致、細心的工作態度來幫助學生排除不良情緒。作為一門語言學科,應該合理安排學生的課內外作業,盡量減少學生的學業負擔,布置的練習也要對學生有一定的教育意義,以此來創造生動活潑的教育教學情境,使學生能夠樂于學習,并保持良好、健康的情緒。科學課上,可以談愛因斯坦與玻爾的團結合作精神;歷史課上,可以講紅軍不畏艱難的奮斗歷程。總之,以學生可能遇到的各種困難和疑惑為課題,力求排憂解難,促進學生健康快樂的成長。
一個學生心理是否健康,往往在他的人際交往關系中有所體現,心理陽光開朗的學生往往都能和身邊的同學形成一種融洽、和諧的同學關系。教師在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時,要注重培養學生良好的人際交往能力,幫助學生建立友好的同學關系,讓他們懂得心理相容的道理。只有通過正常的人際交往關系,才能建立學生內在的安全感,孕育他們的歸屬感,樹立自信心,在自身發展的同時還能帶動其他同學朝正確的方向成長與發展。
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學教育中占據重要位置,為了讓學生身心得到更好的發展,學校工作必須以培養學生健康的心理為主線,心理健康教育要與語文課、健康教育等相關內容有機結合,同時利用戶外活動課、班集體團隊活動等,一起來幫助學生塑造一個良好、積極向上的文化氛圍,在活動中滲透心理知識和方法,以全面培養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充分利用社區資源,建立好學校與家庭、社會的心理健康教育的溝通渠道。我們每位老師,都要從我做起,從小事做起,堅守正道,弘揚正氣,努力營造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讓學生健康快樂地成長。
廖 青(1983—),女,江西贛州人,贛州市文清實驗學校,小學一級教師,研究方向為小學語文教學。
責任編輯 李杰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