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遠珍 孫賢海 王家棟 葉良階
(湖北省石首市植物保護局 434400)
稻蝦連作模式下的農藥減量使用技術
謝遠珍 孫賢海 王家棟 葉良階
(湖北省石首市植物保護局 434400)
石首市稻蝦連作模式從20世紀90年代末起步,至2006年,種養面積近1 333hm2;此后市政府加大宣傳推廣力度,發展進入快車道,每年以300hm2~600hm2速度增加,2012年后,龍蝦價格大幅上揚,每年更是以1 300hm2的速度擴增,目前全市稻蝦連作面積近1.33萬hm2,占據中稻面積比例近70%。石首市稻蝦連作,兼顧農藥使用量與稻谷、稻樁、龍蝦三者產量之間的密切關系,在10多年的不斷探索中,技術逐步成熟規范,突出表現了鮮明的農藥減量特點。
稻蝦連作,從上年9月中下旬收稻后,灌水養蝦,直至下年5月底6月初收蝦,再放水種稻,稻田關深水時間長達200d,淹水及龍蝦取食,徹底消滅了二化螟、三化螟、大螟等害蟲的越冬幼蟲,極大消滅了紋枯病的越冬菌核及雜草種子,實現了源頭控害。越冬基數降低,對應相關病蟲草害發生程度下降,為減少農藥使用打下了基礎。
1.1 對二化螟的防控作用及農藥減量使用
1.1.1 稻蝦連作田越冬基數減少
稻蝦連作田,殘留稻樁被水淹近200d,被蝦取食干凈,稻樁中殘留越冬幼蟲被全部消滅。石首市2016年普通稻作田二化螟越冬基數為百蔸殘留活蟲60頭,每667m2殘留越冬活蟲在3 000頭以上。按此推算,全市1.33萬hm2蝦稻田,直接消滅了二化螟越冬活蟲6億頭以上,減少有效越冬蟲源,發生程度大大減輕,從而減少農藥使用。
1.1.2 普通稻作田越冬基數減少
不僅蝦稻田二化螟越冬基數大大減少,普通稻作田的越冬基數也有所較大減少。石首市植保站歷年二化螟蟲情系統調查,2016年越冬基數對比2012年以前大約減輕60%~80%,各代發生都相應減輕。2012年以前二化螟各代次防治,技術上要求防治對象田每一代次防治2次,2016年二化螟每代次防治對象田只需防治1次。減少農藥使用量一半以上。
1.2 對紋枯病和雜草的防控制作用及農藥減量使用
稻蝦連作田中的紋枯病菌核,雜草及種子,基本被蝦食用,危害度減輕,蝦稻連作田,一般不防治紋枯病,如破口期陰雨天多,結合防治稻曲病使用嘧菌酯進行兼治,雜草的防治,常規稻田一般采取“一封、二殺、三補”方式化學除草,蝦稻田雜草發生輕,只采用“殺”的辦法,不用“封”和“補”,減少了化學防治次數及用藥量。
蝦稻田紋枯病一般不用藥,破口期陰雨多,兼顧防治稻曲病,選用嘧菌酯。對比普通稻作田,每667m2農藥使用量降低50%左右。
石首地區農戶經十余年探索,認為中稻田全生育期施藥次數與龍蝦產量有直接關系:全生育施1次藥,每667m2投50kg蝦種,可收獲125kg左右蝦產量;施兩次藥,每667m2投50kg蝦種,可收獲100kg左右蝦產量;施三次藥,每667m2投50kg蝦種,可收獲75kg左右蝦產量。為了獲取最高的蝦產量和品質,獲得最高經濟效益,稻作全生育期只施1次化學農藥防治病、蟲、草。而為了實現這一目標,必須對稻作實行系列改進措施,如延遲播種,高密度播種,提早收獲,放寬防治指標,適度降低糧食產量,以提高品質和效益。
2.1 延遲播種
在5月底~6月上旬播種,選生育期短的品種如“黃花占”直播,這有效避開了一代二化螟產卵盛期(4月22日~5月25日)和一代飛虱遷入期(5月中旬)。這就有效降低了二化螟、飛虱兩大主要害蟲的蟲源基數,為后期少施藥打下良好的基礎。
2.2 高密度播種
黃花占每667m2直播高達6.75kg種,高密度意味每m2同樣數量的枯心和白穗,損失相應減少,高密度還可適當促進早熟,也相應增加稻樁產量,為收稻后龍蝦取食越冬提供餌料。
2.3 提早收稻
通過選用生育期短的品種和高密度種植方式,使稻樁的產量和營養成分更高,可提高蝦產量,多出優質高價蝦。
稻蝦連作,追求450kg~550kg/667m2稻谷產量,由于施藥少,田間水源足,水質好,蝦稻更優質安全。市場認可度高,價格比常規稻谷高出0.4元/kg。保證了種稻收益。
綜上所述,蝦稻連作稻田施藥次數少,消滅了越冬病蟲草源,又為全區域病蟲害控制創造了較好的條件,逐步實現病蟲害源頭治理,可持續控制,因此蝦稻連作不僅是一種栽和養的模式,而且也是一種病蟲害可持續治理方法。蝦稻連作還解決了稻樁焚燒的問題。蝦稻連作對水質要求高,要求引起全社會重視,保護生態環境。
S48文獻識別碼:B
1005-6114(2017)04-021-002
2017-06-12
謝遠珍(1973-),女,農藝師,長期從事病蟲害防治及測報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