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瑞清張廣照檀銀忠郭貴東彭昌海(.湖北省棗陽市植保站 4400; .湖北省棗陽市氣象局 4400)
2017年棗陽市小麥條銹病大發生原因分析與防治對策
楊瑞清1張廣照1檀銀忠1郭貴東1彭昌海2
(1.湖北省棗陽市植保站 441200; 2.湖北省棗陽市氣象局 441200)
小麥條銹??;發生特點;原因分析;防治對策
棗陽市地處鄂西北,常年小麥種植面積均達10萬hm2以上,今年小麥條銹病在棗陽市屬于大發生年,發生面積7.8萬hm2。就其發生特點、原因、防治對策筆者調查總結如下。
1.1 秋苗見病早,中心病團為害嚴重
據棗陽市大田普查,2016年12月28日在熊集鎮段營村見病,比2015年早見病100d,比2014年早77d,比歷年早60d。發病中心孢子堆鮮黃,年內孢子堆成條狀(歷年年內未見成條),發病中心出現“黃塘”到頂,面積約25m2,病株率55%,病葉率67.6%,嚴重度19.3%,各項指標均高于歷年。
1.2 早春發病流行期提前,蔓延迅速,二次發病峰次明顯
據大田普查數據表明,2017年2月普查,全市僅2塊水田小麥見病;2017年3月1日普查,病田上升至7塊,發病嚴重2塊田;3月7日普查,水田小麥病田上升至13塊田,全田發病2塊,田間已呈成團成片發生,3月中下旬小麥條銹病沿滾河、沙河水田、旱地小麥向棗中、棗北擴散,發病嚴重地區病田率已達60%~80%,棗南水田小麥均已發病。2017年條銹病早春擴散流行期比歷年提前1個月(3月份的發生狀態比歷年4月份的發生狀態重)。3月中下旬形成小麥條銹病發生的第一次高峰,主要是在沿河水田、旱地發病,病田率80%~100%,第二次高峰是4月中下旬,棗陽市普遍發病,棗陽市小麥條銹病發生面積 2.83萬hm2,輕發生病田占33.5%,中等發生病田占38.63%,“黃塘”現象面積占27.87%,普遍率、嚴重度均達40%以上,呈爆發態勢,達全年高峰期,小麥上部葉片提前枯死。
1.3 田間“黃塘”發生越早,損失越重;發生晚,損失輕
3月中旬小麥拔節期條銹病造成黃塘的田塊,小麥穗實粒、千粒重均低,小麥成熟期測產,畝有效穗23.8萬,穗實粒17.2粒,千粒重27.2g,實打產量每畝只有94.6kg,分別比綠色防控區有效穗少30.4%,穗實粒少56.5%,千粒重少32.7%,實打產量減少79.5%;4月上旬小麥揚花期造成黃塘的田塊,小麥成熟期測產,有效穗30.5萬,穗實粒25.2粒,千粒重29.2g,實打產量190.8kg分別比綠色防控區有效穗少 10.8%,穗實粒少36.2%,千粒重少27.7%,實打產量低58.6%?!包S塘”越早,對產量結構及產量影響越大。
1.4 發病品種多,主推品種發生輕于非主推品種
從發病品種上看,全市90%以上種植小麥品種均發病,其中以泛麥、周麥、溫麥、衡觀等我市非主推品種及農民自留(置換)種發病重,定局期田間調查非主推品種普遍率在20.3%~100%,病指 11.6%~79.3%,主推品種鄭麥 9023普遍率3.1%~13.9%,病指0.5%~3.4%。
1.5 綠色高產高效防治區發生輕
2016年秋播以來,綠色高產高效創建區實行統一品種、統一藥劑拌種、統一病蟲防治,從秋苗期開始普查,至3月初田間未發現條銹病零星病葉及中心病團,3月8日~10日667m2用43%戊唑醇懸浮劑15mL普防一次、4月7日日~8日667m2用45%戊唑醇10mL+25%咪鮮胺乳油20mL預防小麥赤霉病,兼治小麥條銹病。4月下旬在1333 hm2小麥綠色高產高效創建區大面積普查條銹病,只有少量零星病葉發生,大面積無病害;棗陽市陳丹家庭農場種植33 hm2小麥,在小麥條銹病激增期3月12日使用永佳自走式噴霧機普防一次,平均普遍率8.6%,病指12.6%;不防治區平均普遍率在35%以上,病指30%以上,到處可見發病中心,多地出現“黃塘”現象。
2.1 氣象因素影響
2.1.1 2016年秋播期間,棗陽市10月份降雨量78.7mm,比去年多17.6mm,比近5年平均降雨量(41.9mm)多36.8mm;降雨天數15d,比上年多8d,比近5年平均天數多7.2d;平均氣溫17.1℃,與歷年相當。降雨量大,降雨天數多,土壤墑情好,氣溫與常年相當,10月10日以前播種小麥10月18號全部出苗,出苗早、出苗快、田間群體大,有利于秋苗感病發病,11月份平均氣溫比去年高0.45℃,降雨量相當;12月份平均氣溫比去年高1.17℃,降雨量比2016年多27.3mm,有利于條銹菌中心病團的形成。2.1.2 早春(3月上旬)長期晴雨相間、多霧、多露天氣、氣溫(10℃~16℃)適宜,非常有利于條銹病的擴散流行。3月份降雨量56.9mm比2016年(36.9mm)高14mm,比近3年平均(20mm)高36.9mm;降雨天數7d;平均氣溫10.83℃,比2016年低1.12℃,比近5年平均值低0.89℃,有利于小麥條銹病年后早春第一次發病高峰;4月上中旬棗陽市持續8d降雨,降雨量86.9mm,屬降雨偏多年份,4月8日~4月9日持續48h降雨,降雨量45.6mm,并伴有7級~8級大風,小麥田間有30%~60%倒伏,降雨天數多,倒伏面積大,田間濕度高,有利于條銹病流行爆發。
2.2 本地越冬菌源和外來菌源充足
棗陽市年前出現了1塊全田發病田塊,據上級業務部門通報,我國西部縣市小麥條銹病發生早、發病區域廣、菌源量大,有利于小麥條銹病侵染發病。
2.3 小麥品種多、亂、雜,且對條銹病抗性差
農民盲目追求高產,對品種抗病重要性認識不足,大面積種植感病品種,為小麥條銹病的菌源累積、侵染和再侵染提供橋梁田。
2.4 病蟲害防治機械化程度低,農戶聯防面積小
由于農械與農藝不配套,高端植保機械成本高,操作技術難,種田大戶及分散小戶難以推廣使用。隨著打工人員的增多,種田當成副業,只種不管,任憑病害蔓延。據調查,吳店鎮滾河村外出務工戶,由于家中缺乏勞力,承包田中條銹病發病早,發生重,沒有防治,導致相鄰田塊條銹病爆發成災。田間取樣考種,平均穗粒數 18.7粒,千粒重29.1g,實打產量94.1kg。
3.1 建立小麥綠色高產高效防治區
全市全部實行藥劑拌種,早春(3月上旬)統一藥劑防治,暴發前期(4月7日~8日)實行統一飛防兼治,4月下旬調查只有零星病葉發生,沒有出現中心病團,病害輕,成效顯著。未倒伏的小麥成熟期取樣測產,平均穗粒數39.5粒,千粒重40.4g,實打產量461.4kg。1 333hm2綠色高產高效示范區收到良好的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
3.2 實行統一機械化防治效果好
棗陽市陳丹家庭農場種植33hm2小麥,在早春(3月6日~7日)病害流行期實行統一防治。4月17~18號統一用東風井關實施機械化防治。4月下旬普查,未出現黃塘穿頂現象,成熟期取樣考種測產,平均穗粒數39.6粒,千粒重40.5g,實打產量463.7kg。千粒重高,籽粒飽滿,商品價值好。統一售價2.32元/kg,比相鄰種植小麥售價(2.12元)高9.43%,
3.3 加強條銹病監測
病情早監測。2016年秋播以后,從11月上旬開始,對小麥條銹病常發區進行監測普查,12月28日始見小麥條銹病,發現病情后,及時向省、部中心匯報,1月16日全國小麥條銹病專家組到棗陽實地考察,受到專家組好評。3月7日在條銹病常發區熊集鎮后營村召開了小麥條銹病激增期防控現場會,4月12日在太平鎮胡莊村召開了小麥中、后期病蟲防治現場會,有力推動了小麥病蟲科學防治,上半年共印發條銹病情報3期,警報2期,計30 000余份,在棗陽電視臺農業科技之窗欄目共發布小麥條銹病防治專題 5期,有效指導農戶科學防治。
S435.12文獻識別碼:B
1005-6114(2017)04-060-003
2017-07-07
楊瑞清(1980-),男,農藝師,主要從事農作物病蟲害測報及防治技術推廣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