揚州大學附屬中學東部分校 陸迎娣
優化教學方法,培養學生審題能力
揚州大學附屬中學東部分校 陸迎娣
審題是解題的基礎,它貫穿于學生的整個學習過程,同時也在某種程度上代表著學生解題能力的強弱。因此,無論是何種學科,我們教師在開展教學時,都將審題能力的培養作為優化教學的切入點。初中數學學科知識點繁多,涉及的面較廣,題型也逐步趨向于綜合性,所以,學生的審題、解題能力都面臨著很大的挑戰。因此,在數學課堂教學中,我們要優化教學方法,注重培養學生的審題能力,激活學生思維,從而為優化數學教學的效率奠定堅實的基礎。
俗話說:“好的習慣鑄就成功!”數學學習同樣如此,而我們很多學生之所以沒有形成良好的審題能力,主要就是因為沒有培養良好的習慣。許多初中學生在拿到題目后不認真讀題,甚至是不讀題,完全憑借著先前的解題經驗來模仿教師所講過的解題方法,這樣最終會導致學生解答出的答案不對,或對而不全。因此,我們要訓練學生在讀題時能夠靜下心來閱讀,不添字,不漏字,不隨便改字,認真仔細地、反復地邊讀邊想,養成良好的讀題習慣,奠定審題基礎。
比如:“周末小明陪爸爸去陶瓷商場購買一些茶壺和茶杯,了解情況后,發現甲、乙兩家商店都在出售兩種相同品牌的茶杯和茶壺,且定價相同,茶壺每把定價30元,茶杯每只定價五元,甲店全場九折優惠,乙店買一送一大酬賓(買一把茶壺,贈送茶杯一只),小明爸爸需要買茶壺5把,茶杯若干只(不少于5只)。(1)當需要購買五只茶杯時,你打算去哪家商店購買?為什么?(2)當購買茶杯多少只時,兩種優惠辦法付款一樣?”由于這道題目較長,許多學生在讀題時耐心不足,無法靜下心來認真審題、分析題意,從而導致學生在解答問題時出現錯誤。這時候我們要引導學生能夠耐心地解答問題,挑選出題目中的有效條件,“讀題目,標條件,找特征”,通過審題三部曲弄清題意,分清條件,這樣能夠為學生進一步理清解題思路打開思維通道。
當學生面對閱讀量較大、條件煩瑣的題目時,困擾他們的不是問題的難易程度,而是學生的心理狀態,他們不能靜心地去審題,而是有選擇性地讀題,這樣就會導致審題不清,漏掉重要條件,從而導致問題解決的失誤。所以我們要培養學生的意志力,引導他們耐心審題,利用解題三部曲正確理解題意,理清解答問題的思路。
在教學過程中我們不難發現,數學問題往往是由一些文字、符號和數量關系式、基本圖形所組成的,而這些條件的組成往往是困擾學生審題的障礙,如果學生不仔細推敲每一句話,不認真觀察每一個符號,不看清基本圖形,這些都會困擾學生審清題目,弱化學生的數學學習效益。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我們要引導學生能夠認真分析題意,理解題目中的數量關系,找出隱含條件,有效解答問題。
比如:“甲比乙大15歲,五年前甲的年齡是乙的二倍,乙的年齡現在是( )A.10歲;B.15歲;C.20歲;D.30歲”。對于這道題目,我們要幫助學生梳理題目中的各種關系紐帶,找出隱含條件,如“甲比乙大”、“五年前”、“二倍”,當學生找出這些條件后,引導學生列出相應的方程,這樣可以大大提高學生的解題效率。又如:“已知定義域為R+的函數f(x),對任意x,y∈R+,恒有f(xy)=f(x)+f(y)。(1)求證:當 x∈R+時,f(1+x)= f(1-x);(2)若x>1時,恒有f(x)<0,求證:f(x)必有反函數?!?對于這道題,為了能夠讓學生靈活自如地處理原函數f(x)與其反函數,在學生解答問題時,我不斷引導學生注意已知條件是什么?一共有幾個已知條件?未知條件又是什么?一共有幾個?這樣讓學生用自己的語言將題目復述出來,使學生集中精力仔細分析題目,從而提高解題能力。
在學生解題過程中,我們要給予學生有效的指導,引導學生恰當審題,學會挖掘題中蘊含的深層含義,發現隱含的條件,在此過程中,教師要循循善誘,巧于點撥,讓學生學會正確的方法。但是要注意“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教師不要牽制學生的思維,限制學生的解題思路,而是要讓學生通過認真分析題意找出隱含條件,一步一個腳印地培養審題能力。
解題不是要學生采用固定的解題模式千篇一律地回答問題,而是要學生理清解題思路,掌握解題技巧,在數學練習過程中,變式訓練不失為一種行之有效的方法。在教學中,教師指導學生采用變式練習,可以激活學生的思維,培養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而這些變式題目可以提高學生的審題能力,使學生思維在訓練中變得異常靈活。
比如:“根據以下條件,求出二次函數的解析式:(1)已知拋物線的頂點為(4,8),且過原點;(2)已知拋物線經過(6,0)點,且x=4時,有最小值8;(3)已知拋物線經過(1,3),(-1,4),(0,4)三點;(4)把拋物線y=2x2-4x-5向左和向上平移三個單位。”對于這道題目,由于是“條件變式”練習題目,能夠培養學生總結歸納的探究能力和提高學生縝密的思維邏輯,然而這一切都是凌駕于審題基礎之上的,所以當學生在得出相應答案之后,我們要引導學生能夠針對這些題目進行合理的總結歸納,找出解答問題的思路和蘊含其中的數學規律,這樣有利于學生加強解后反思,針對典型題目能夠找出最佳解決途徑,同時培養學生靈活運用數學知識的能力,使學生學會“以不變應萬變”,同時也使學生在老師不斷的追問過程中學會反復審閱題目,找出多種解決問題的途徑,加快思維反應能力,提高審題解題能力。
在教學過程中,我們可以多為學生設計變式練習題目,讓學生在變化中靈活思考,在思考中提升,從而不斷提高學生的應變能力,同時加強解后反思,在反思中促進學生思考,發散學生的思維,提升學習效果。
總之,審題是解答問題的第一步,是學生解決數學問題的起點,在教學過程中,我們要不斷優化教學模式,培養學生求真求實的數學精神,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讀題習慣,認真審題,真正把握問題的實質,洞察數學問題的內在,從而提高學生解題能力,培養良好的數學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