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高郵市湯莊鎮沙堰初級中學 李偉平
初中數學實驗課的本質與矯治措施
江蘇省高郵市湯莊鎮沙堰初級中學 李偉平
數學實驗是數學課程教學的重要內容,通過數學實驗教學,有助于滲透數學理念,增進學生數學思維的培養。本文在筆者實踐的基礎上,對初中數學實驗課的本質與矯治措施進行探析。
數學實驗課;本質;矯治措施;探析
數學實驗教學不同于一般的數學知識學習,更強調對學生動手實驗與計算技能的發展,幫助學生從觀察問題、發現問題、分析問題中解決問題。因此,對于實驗教學,教師要積極倡導理念滲透,引導學生從中正確認識實驗課程,挖掘數學實驗的價值。
在蘇科版數學教材中,數學實驗教學的價值不僅僅在于拓寬學生的數學體驗,更重要的是從數學實驗中激發數學思維。比如八年級有“等腰三角形的軸對稱性”,對于等腰三角形,如何對其軸對稱性進行實驗和體驗?比如可以將一個等腰三角形沿頂角進行平分對折,可以發現兩者完全重合。對于“直角三角形斜邊上的中線等于斜邊的一半”這一性質,如何進行實驗分析?可以用剪刀剪一個直角三角形紙片,按照斜邊、直角邊向內對折,再將折疊后的紙片展開,用米尺測量斜邊兩段的長度,兩者是相等的。可見,對于教材中設置的數學實驗,學生從自己的動手操作中來驗證結果,幫助學生理解和掌握計算方法。再如蘇科版教材八年級有“多邊形的內角和與外角和”實驗,可以通過繪畫方式,在紙上畫出一個△ABC,然后將三角形繞A點沿逆時針方向旋轉,分別得出AC與BC的延長線AC1、AC2、AC3等等,從上述延長線中得出的角,其大小發生了什么變化?讓學生進行觀察;然后通過對∠BAC與∠ACB進行度量,求出其和;再對∠BAC1與∠AC1B,∠BAC2與∠AC2B以及∠BAC3與∠AC3B等角進行求和,又有什么發現?最后,當AC1與BC平行時,得到的∠BAC1是多少?通過上述拼角實驗,讓學生從自主拼角過程中逐漸認識到三角形內角和定理,從而幫助學生理解拼角的實驗目標,從拼角中學習輔助線的做法,發現拼角的價值。從實驗教學中,通過不同延長線得到的內角和是不變的,發現三角形內角和為180°。
在蘇科版教材七年級數學中有“桌上有3只茶杯,口向上,每次翻轉2只,能否經過若干次翻轉,使得3只茶杯全部口朝下?如果有7只茶杯,口向上,每次翻轉3只,能夠得到7只茶杯口全部朝下?”該題具有很強的實驗性,但在應用中,很多教師忽視了數學知識的遷移性,僅僅讓學生準備實驗道具,并在桌旁觀看實驗。學生在實驗中一次次地翻轉,一分鐘過去了、三分鐘過去了,但隨著時間的流逝,學生對翻轉的興趣越來越低,也數不清翻轉了多少次,更難以從該實驗中獲得數學實驗趣味教學。最后,教師得出:無論翻動多少次,杯口朝上的都是奇數而不是偶數,所以無論翻動多少次都不可能使杯口全部朝下。而對于該結論,很多學生都不知所以然。由于學生無法從實驗中看清問題的本質,難以從動手操作中感知數學知識的遷移,僅僅是機械的操練,難以激發學生的實驗積極性。因此,在對該實驗進行探究教學時,不妨從撲克牌的翻轉中來鍛煉和引導學生觀察撲克牌的正反面,從而獲得對該問題的知識遷移和求解。比如正面向上的每張牌看作+1,反面向上的看作-1,每翻動一次,則桌面上的牌數之積就改變一次符號,由-1變為+1。同樣道理,若一次翻動n張,則改變n次。當n為奇數時,則有奇數個(-1)相乘,積為-1,桌上的所有牌數之積就改變符號;若n為偶數時,則有偶數個(-1)相乘,積為+1,桌上的所有牌數的積仍為原來的符號。
數學實驗的價值在于數學思維的培養,而數學思維又需要從具體的數學實驗中去挖掘。如果單純地機械化進行實驗操作,則無法從中感知動手與動腦的關系,偏離了數學實驗的教學目標。比如對于前面所講的等腰三角形的性質問題,要從實驗教學目標上開發學生的數學思維。在實驗導語設置上,不妨從等腰三角形紙片的折疊中來引出問題,然后經由學生自己動手實驗和分析來探析和體驗數學實驗的本質。當然,對于等腰三角形的對折,如何從具體的思維場景來傳達相等、對稱等關系,也需要學生從對折實驗中去猜測、去驗證。比如通過沿著某條線進行對折來獲得重合現象,得出相等;利用對稱原理,沿著某條線進行折疊,得出對稱結論。在經過不同的實驗教學中,學生的想法得到了驗證,也讓學生能夠從自主實驗活動中,掌握等腰三角形的基本性質,即等腰三角形是軸對稱圖形,頂角平分線所在的直線、底邊上的高所在直線、底邊上的中線所在的直線都是它的對稱軸;等腰三角形的兩底角相等;等腰三角形底邊上的高線、中線、頂角平分線重合。通過折疊,并輔之以觀察、抽象、歸納、簡單的推理等思維活動,形成了數學猜想;通過數學論證,即通過嚴格的數學推理、有力的數學證明得到了數學結論。
總之,數學實驗已成為初中數學常態的教學行為,我們在實踐中要不斷探討數學實驗過程的本質,不斷獲得數學實驗的育人價值。
[1]諶祥林.淺談數學教學實驗課的必要性[J].教育現代化,2017,4(07).
[2]喻平,董林偉.初中數學實驗的本質解析[J].課程.教材.教法,2016,36(08).
[3]倪建華.紙上得來終覺淺——開設初中數學實驗課初探[J].中國校外教育(理論),20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