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存和
秉持學生發展立場 追尋作文教學本真
——評陳玉劍老師的“中考作文亮點之景物描寫”展示課
■韋存和
我所理解的真正的作文課,它不拒絕必要的語文知識,但絕不以知識的系統化教學為目標追求。它著眼于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提升學生的寫作能力;它要解決的是學生寫作中實際存在的問題。
這節課其實涉及很多語文知識,比如景物描寫的作用,景物描寫在寫景抒情文和寫人敘事文中的呈現樣貌,景物的意蘊、特征,描寫的順序、角度、重點等,還包括怎樣給景物描寫升格。可是,陳老師并沒有像一般的課堂那樣把知識體系逐一呈現出來,而是抓住了學生寫景時暴露出的主要問題來設計教學,這就很好地體現了作文教學的特點。作文教學主要不是解決知識問題的,起碼不是解決系統的知識問題,那是閱讀教學的重點之一。正如你背了一大通關于游泳的知識,如果不下水練習,還是不會游泳;在下水練習的過程中,發現了問題及時糾偏,自然就容易學會游泳。應該說,陳老師對學生寫景中的問題預估是準確的,學生寫記敘文時確實存在景物描寫的泛化(無方向、無特色、不具體)和寫人敘事文里忽視適當寫景這兩個方面的問題,這個問題找準了,這節課的教學就有了核心價值,對學生思維能力和表達能力的培養也就有了具體的落腳點。
在指導學生寫景和作文升格的過程中,陳老師對必要的語文知識也是講清即可,而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了對學生具體寫作實踐的指導上,這樣上出來的就是作文課,而不是閱讀課。
這節課在課堂節奏的把控上,很好地做到了疏密有致。有人把繪畫中的留白引入語文課堂,強調給學生空間,具體地說,就是給學生思考和展示的空間。而作為繪畫大師和作家的黃永玉老先生曾經畫過多幅荷花圖,出人意料的是,這些荷花圖大多沒有給畫面本身留下太多空間,葉子與花密密匝匝,還有些空,作者用文字一點點把它填滿了。這倒是給我們以啟發:作文復習課畢竟不同于平時的作文指導課,基于時間緊、任務重的復習實際,除了給學生留足思考與表達的必要空間外,我們還要認識到復習課是在學生已有知識和能力背景下的梳理與提升,所以,進度不宜過慢。這節課很好地注意到了這一點,課堂的推進有張有弛、精彩不斷。
我們用6年時間探索出的“‘層級·微點’作文教學法”,是從學生立場出發,通過3個層級48個微點的設置,循序漸進、有的放矢地提升學生的寫作能力,最后一個專題就是關于中考作文亮點的增設,其中有一個方面是關于作文技法的,主要包括景物描寫,細節描寫,記敘中的議論、抒情等。這節課指向記敘文中的景物描寫,在教法上以任務驅動和作文升格為主,在扎實有效的訓練與交流中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和表達能力,因而是一節較為典型的“‘層級·微點’作文教學”展示課。
如果說這節課還可以更完美的話,我覺得教師對景物描寫所需技能的獨白式的講解可以少一些,更多的時間可以讓學生自己思考、理解、分析、歸納,起碼應該有更多的師生互動。此外,分析《紫藤蘿瀑布》中景物描寫特點的環節可以去掉,因為這里指向的是景物描寫的順序以及修辭的運用等,而這些教師自己也說了,是學生容易關注且理解到位的內容。
(作者為江蘇省特級教師、正高級教師,江蘇省鹽城市大豐區實驗初級中學副校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