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郇兆鵬 劉 超
初中物理教師課堂教學評價行為研究
■郇兆鵬1劉 超2
教學評價行為由兩部分組成,一是對學生的學習情緒與狀態進行評價,二是對授課教師的教學活動與價值進行評價,本文從初中物理教師的課堂教學出發,對教師的評價行為進行了探究。
初中物理 課堂教學 評價行為
初中物理是學生學習物理的基礎,物理作為一門自然性學科,與日常生活和科技發展具有密不可分的聯系,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只有以培養學生的生活意識、科學意識為目標,才能實現學生學以致用的目的。因此課堂教學中有效的教學評價就顯得至關重要,通過科學的教學評價,不但會讓學生樹立信心,教師也可以有針對性地反思,進而通過師生之間的共同努力,提升物理課堂教學效率。
教學評價是一個雙向互動的過程,其價值也體現在兩個方面。
首先從學生角度來說,教學評價是一種主觀感受和心理體驗,學生對教師的評價行為知覺來源于教師眼神、面部表情、肢體動作以及口語表達等,學生會通過這些感知進行判斷,最終形成一個心理活動過程,由此可以看出,教師的評價行為對學生的心理有一定影響。對此筆者做了一個調查,在講“摩擦力”時,選兩個班學習同樣的知識,A班不對學生進行評價,B班對學生進行評價,其評價是否合格的兩種行為都是有效的。調查結果顯示,A班的學生無論是從知識內容的理解上還是思維能力發展上,都不如B班的學生。
其次從教師的角度來說,教學評價的主要功能有四種,即反饋功能、激勵功能、調控功能、診斷功能,而課堂教學評價作為一個互動過程,教學過程就是與學生之間互相交流的過程,教師通過課堂評價,將學生的各種表現情況及時反饋給學生,學生就會在此基礎上對自身進行調整,同時教師也可以發現自身教學的不足。所以,教師的評價行為對初中物理課堂具有重要意義。
1.評價行為內容研究。
在初中物理教學過程中,教師對學生的評價內容可以分為3種,即對學生回答問題的評價、對學生動手操作評價、課堂作業評價。
對學生回答問題的評價。從信息理論角度分析,學生學習的過程就是“接受信息→輸出信息→反饋信息→再次輸入”的過程,而教師的評價行為就是信息反饋的過程。通過教師的評價行為,學生可以對反饋信息進行重新認識,并在這個過程中將錯誤進行糾正,使自身得到的知識更加完善。但值得注意的是,由于每個學生的理解能力不同,對同一問題的反應也不相同,因此教師在評價學生問題時,不要只關注學生最終的理解程度,還要注重學生在思考問題時用的方法。
對學生動手操作評價。物理本就是一門以實驗操作為基礎的學科,學生通過實驗操作不但會有效拓展思維,也會在動手的過程中,將抽象的物理知識形象化、立體化,實現物理知識在腦海中的構建,所以教師的評價行為就顯得尤為重要。例如在探究“物體的質量與體積與哪些因素有關”這個實驗時,目的是讓學生理解密度的概念,由于實驗原理是控制變量法,在實驗過程中學生難免會出錯,這時教師就要以表揚鼓勵為主,多對學生進行一些正面評價,然后再指出學生操作中的不足,同時對一些動手能力較差的同學,教師要積極鼓勵其大膽操作,從而激發學生的動手欲望,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課堂作業評價。作業是幫助學生鞏固知識、拓展思維的最好方式,教師要對學生“因材施評”。如對優等生的作業,教師可以提示一些啟發性的言語,讓學生自己去發現問題;對中等生的作業,教師可以采用引而不露、點到為止的方式,提示雖然多一些,但是問題還要靠學生自行解決;對于一些物理基礎比較差的學生,教師要直接為學生點明錯誤原因,并為他們提供解決辦法,使學生學習成績逐漸得到提升。通過作業中有效的評價行為,教師不但可以為學生樹立信心,也可以轉變學生對作業的態度,使學生在積極的評價之中,享受物理學習的快樂。
2.評價行為方式研究。
在初中物理教學過程中,教師所能運用的評價方式是多樣的。
首先,語言評價是教師評價行為中最常見的一種評價方式。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經說過,影響學生心理最重要的方式就是語言和美。語言是教師最基礎的教學工具,初中生對教師的賞識與鼓勵有很大的渴望,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運用激勵性的評價語言能更容易讓學生獲得自信。即使是教師要對學生的不足進行指出評價時,也要做到簡潔明了、不拖拉、不含糊,與此同時語言的風趣幽默也是必不可少的,教師的語言生動幽默,不但會緩解課堂中緊張的氣氛,也會為學生營造一個輕松愉快的教學環境,讓學生用一種積極的態度去看待物理學習,學生也會獲得更多的物理體驗。
其次是文字評價。教師在為學生寫評語時,可以從學生的性格入手,如對一些性格比較內向的學生,教師就可以這樣評價:“你也許有居里夫人一樣的睿智,但若是你不表現自己,別人怎么會發現你自身的光芒呢?若是今后你可以大膽發言,老師相信你將會飛得更遠?!睂σ恍┬愿癖容^活躍的學生,教師可以這樣評價:“阿基米德說,給我一個支點和一個足夠長的杠桿,我就可以撬動地球,老師發現你就像這個支點,為大家提供了很多靈感,今后要繼續保持?。 边@樣的語言生動具體,可以拉近師生間距離,筆者認為,在日后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大膽嘗試。
3.評價行為目標研究。
最新推行的《初中物理課程標準》中,在評價建議這一條明確提出,初中物理課程評價目標不僅僅是為了考查學生實現目標的程度,更重要的是檢查和改進學生的物理學習和教師的課堂教學。由此可以看出,評價不僅能使學生在物理學習過程中得到不斷進步與提升,也能讓教師得到反思,進而優化課堂教學,實現學生物理能力的全面提升。例如在學習“光的折射”時,教學目標是讓學生了解光的折射現象和光在折射過程中光路的可逆性。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為學生準備一個裝滿水的玻璃杯,然后將鉛筆插入其中,讓學生觀察水中的鉛筆,進而通過教師的評價指導,闡釋折射這一原理。課后教師可以從學生的反映情況與理解效果,對自己的課堂評價行為進行打分,打分的標準有以下幾點:課堂教學目標實現與否、教學設計是否有針對性、教學方法策略應用情況、有效組織學習、自身評價語言,從多個方面對自己打分評價,進而有針對性地改正。
綜上所述,教師課堂教學評價行為對初中物理教學具有重要意義,不但可以對學生形成一定的指引,也是對教師課堂教學的一種檢驗,因此加深對初中物理教師課堂教學評價行為研究是有必要的。
(作者為:1.江蘇省沭陽夢溪中學校長;2.江蘇省沭陽夢溪中學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