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智能手機發展多年以來首次出現的大規模安全事故,也是手機界首次因安全問題而導致的全球性大規模召回。
2016年8月24日,韓國知名手機論壇發布疑似三星Note7爆炸圖片,隨后在全球銷售不到10天的時間內,卻接連收到35位用戶反映有關新手機充電發熱、起火甚至爆炸等問題。迫于市場壓力,三星電子9月2日召開記者會并正式道歉,宣布召回Galaxy Note7手機。
但令人遺憾的是,三星電子在全球啟動召回計劃后,三星電子中國公司卻表示在中國市場正式發售的國行版本不在此次更換之列。中國國家質檢總局9月14日正式約談三星,在交涉下,三星最終向國家質檢總局備案了召回計劃。
2016年10月11日,三星電子宣布,決定永久停止生產和銷售Galaxy Note7智能手機,并表示將徹查Note7起火原因并如實公之于眾。
三星Note 7爆炸事件,也引起公眾的關注,自2016年8月2日推向市場,至10月11日宣布全面停產、停售、召回,三星這家全球手機最大廠商遭遇了史上最大的信任危機。韓國三星電子公布的2016財年第三財季報告顯示,因Galaxy Note7智能手機被召回,三星電子凈利潤下降16.8%,整體營業利潤下降30%,移動部門運營利潤暴跌96%。
@中國青年報:安全問題,本無國界之分,無論哪國的產品都該本著質量第一的原則服務好消費者。這一次三星“服軟”,有一個很重要原因,那就是國家質檢總局出面了。這些年很多跨國企業都對中國市場實施“雙重標準”,消費者應該通過有態度的消費,給商家傳遞壓力。要想類似事件再次發生時商家“及時服軟”,還得市場足夠硬。如果監管者丟掉了責任,消費者丟掉了態度,那么我們只能接受一個區別化的市場,最終被人譏笑為“人傻,錢多,速來”。
@南方都市報:Note7之于三星是一次重大的事故,并不意味著三星的衰落,三星之于韓國,那是國之重器,三星如果打個噴嚏,韓國經濟就要感冒了。更重要的是三星代表的電子產業是韓國經濟的中流砥柱,其重要性要超過汽車業。Note7未必在技術和研發上給三星帶來沖擊,但是需要三星反省的是,三星現在有沒有資本去傲慢地對待消費者,這種心態的野蠻生長才是三星帝國致命的癌細胞。
@法制晚報:從頭至尾,三星作為一個國際大牌企業,所作所為都太不大氣。雖然他們的官網依然在說要“做中國人民喜愛的企業,貢獻于中國社會的企業”,但承諾卻并未落地,我們看到的只有店大欺客的傲慢與偏見。至此,三星燒掉的早已不再是一款手機,而是自己的金字招牌。這一系列事件都在提醒我們:應該盡快完善法律法規,對那些該召回卻遲遲不召回的企業施以重罰,才能倒逼他們認真對待中國消費者的合法權益。
@檢察日報:對中國大陸與其他國家實行“雙重標準”的,不只是三星。造成這樣的“雙重標準”,主要的原因有幾個:第一,我國的監管向來有疲軟之勢,主動監督、問責和處罰,都有失強硬;第二,我國的一些標準,也落后于世界標準;第三,我國部分消費者過分依賴國外大品牌,維權意識淡漠,更鮮有走法律程序者。跨國公司正是看準了以上幾點,為了確保利潤,對中國也就實行了“雙重標準”。
@新華社:雖然三星目前占據全球智能手機市場份額首位,但前有“狼”(蘋果公司)后有“虎”(中國手機企業),壓力委實不小。為了鞏固和擴張市場份額,為了搶在蘋果之前推出新機,為了使Note7看起來更加“高大上”,三星急于求成,一味追求快速、一味強調創新,導致自身監管“失控”,忽略了最基本的品質管理,結果事與愿違,引火燒身。歸根結底,是企業的經營理念出了問題,沒有將服務客戶和消費者權益放在第一位,而是把擴張和盈利放在了第一位。
@人民日報:既要控制成本,又要保持領先于對手的擴張速度,還要保證產品的安全、環保性能,這在一些企業看來,似乎是一個“不可能三角”,后者也往往最容易被“犧牲”。企業求利無可厚非,但搞不清“本”是什么,遲早會迷失方向,終被市場所拋棄。這或許是三星手機爆炸事件,帶給我們的一點啟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