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媛媛
課程改革卻給英語教師提出了高要求“英語教學要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培養良好的英語學習習慣,提高學生的英語聽說能力與交際能力,增加英語學習的廣度和深度,能了解基本的英語國家文化習俗”等等。受農村小學英語教學受到種種主客觀條件的制約,要達到這些要求,僅靠學習教科書、僅靠課堂上四十分鐘已不夠了。小學英語每周只開設二到三節課時,根據小學生的遺忘規律顯示,如果所學知識得不到及時的復習鞏固,小學生的遺忘速度會比成年人高出數倍。因此,單靠課堂教學來來加深鞏固知識是遠遠不夠的。根據學生的年齡、性格、特長及愛好的不同,有目的、有計劃地對學生進行多種多樣的教育活動,既是對教材的有效補充,又是對教材學習的一種檢測和提升,也是提高學生英語能力,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的有效、直接的方式。
根據《小學英語教學綱要》和《英語課程標準》的要求,針對我校學生的實際,特別制定《在農村小學開展英語課外活動的實踐研究》,通過研究實驗,使學生有實際交際活動的機會,讓學生在聽、說、讀、寫、唱、畫、表演、游戲等多種活動中有所獲、學以致用。從而調動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培養學生對英語學習的興趣。讓學生在動中有知,樂中求學,從而增加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提高農村學生口語交際能力。
一、全面考慮,合理安排
英語課外活動作為課堂教學的輔助形式,應和課堂教學實際緊密聯系,但又不能是課堂教學的簡單重復。否則,課外活動便失去了意義。因此我們在安排英語課外活動時,必須考慮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英語知識水平,選用切實可行的方法與形式,有組織、有計劃、有目的地開展各類英語課外活動。在每學期制定個人教學計劃的同時,應該有目的地訂出英語課外活動計劃。課外活動計劃以調動全體同學的活動積極性為前提。因此活動內容不能過難,要易于不同程度的同學接受,而且活動項目要少而精。制定計劃中要事先安排活動內容、形式、時間和人員。
二、自愿參加,自覺進行
在組織課外活動時,一方面應堅持自愿參加的原則;另一方面應注意爭取吸收盡可能多的學生參加,尤其要充分重視吸收后進生參加課外活動,要注意發揮后進生的特點,挖掘出他們潛在的積極因素,調動他們的積極性。同時課外活動要讓學生自覺進行,學生處于主體地位,教師為輔。要讓學生成為活動的主人。在活動過程中,教師應重視培養學生獨立自主精神,啟發引導學生開動腦筋、獨立思考,注意培養他們的獨立工作能力。
三、組織形式多樣,寓教于樂
英語課外活動形式很多,我們應該選用那些適合于學生年齡特點和知識水平,生動活潑,簡單明了,能寓教于樂、寓學于樂的活動形式。下面列舉幾個在實施過程中可形成的活動形式:
A.英語歌謠說唱、歌曲演唱。三年級的學生剛剛接觸英語,對英語有著濃厚的興趣。他們雖然只學了少數的英語單詞和句子,但是他們樂于開口。因此我們結合書上的一些歌謠,再自編一些讓他們吟唱。中國有句古話“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我們在三年級下學期開學時,就把許多歌謠印發給全體學生,通過平時在課堂上及早讀的時間給學生帶讀,讓學生學會讀音,讓學生養成自覺吟誦的習慣。如:One two three four, Five six seven eight ,nine ten, nine ten, learn English again. 當學生學會英語歌謠后,要舉辦活動時,我們就在各班級中先選出一部分優秀的節目,再指導學生配上適當的動作或表情。這樣學生的參與學習英語的積極性就更高了。譯林版的英語書上的Sound time、Song time和Rhythm time都是節奏特別強的,在上課前我總是會播放它們,營造一種氣氛,讓學生自然而然的習得英語。
B.英語朗讀比賽。英語朗讀能培養學生的語音語感。很多學生不敢大聲讀英語,也不能較為流利的朗讀英語。我們不希望我們的學生只會做題,而不會說流利地道的英語。因此,我們提倡讓學生模仿磁帶進行跟讀,在課堂上敢于大聲讀英語,而不怕出錯。李陽老師有一句經典名言:I enjoy loosing face. (我喜歡丟臉)。我們就以課本所學課文為內容,要求學生按一定的語音規則去朗讀,參加人數不限,可自愿報名。可以組織學生評委進行評分。這種活動對培養和提高學生的語音能力閱讀能力大有益處。
C.英語書法比賽。良好的英語書法能給人賞心悅目的感覺,同時也是學好英語的前提和保證。從三年級學生開始學英語起,我們就重視學生的英語書寫。從每個字母的臨摩、書空、抄寫,到單詞、句子和語篇的書寫,我們都教得非常的認真,同時讓學生掌握一些方法和口訣。對于學完了26個英文字母后,可進行一次英文書寫比賽。另外也可以每學期都舉行一次英語書法過關活動,過關的同學能拿到一張“英語書法過關”證書,沒過關的同學還將進行第二輪,第三輪的過關,直至每個同學都能拿到象征自己成功的那張證書。
D.英語興趣小組。各年級每一個或兩個星期開展一次英語興趣小組活動,可組織學生唱歌、會話、表演、朗誦、游戲、手抄報等,小組人數由小組的活動特點及學生自愿的原則來確定。每一個興趣小組配上一位指導老師,以便對小組情況進行檢查,或幫助他們解決困難,提出具體指導意見。
E.每周一句諺語或口語對話。為了培養學生良好的英語口語能力,根據本年級學生的知識水平,選定一句諺語或英語對話,要求本年級每位學生必須在早晨進校門時朗讀一遍。我們將這一句英語對話用大字體打印好,按年級順序貼在校門口的黑板上,每天學生進校門就能看見,由教師與每個班級指派的學生共同監督每位進教室的學生是否晨誦了本年級規定的每周一句內容。心理學認為:認識起源于活動。活動在學生智力發展和認識提高中起著重要作用。依據課程的總體目標并結合教學內容,創造性地設計貼近學生實際的教學活動,吸引和組織他們積極參與。使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學習英語,使他們感到學習是一種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