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一萌
【摘要】全球化大背景下,英語作為國際通用語(Lingua franca),在生活中扮演越來越重要的角色。而中式英語,作為特色的英語形態,受到了廣泛關注與爭議。中式英語的出現,是全球化的產物,也是思維方式,文化差異的體現。在全球化大背景下,中式英語仍會掀起熱潮,但也需規避存在問題,從而更好地承當中華文化的載體。
【關鍵詞】中式英語 全球化 英語全球化
引言
隨著熟悉的中式英語“long time no see”轉正成為標準英語詞匯,越來越多中式英語涌現出來,諸如“good good study, day day up”、“you can you up, no can no bibi”等。這些極具中式特色的英語,受到關注的同時,也一直飽受爭議。全球化的今天,中式英語到底會何去何從,值得深入探討。因而,筆者帶著對中式英語的相關思考,開展了相關文獻閱讀。研究中結合中式英語案例的呈現,對中式英語的成因及特點加以總結,進一步探討全球化與中式英語二者之間的關系,最終淺析中式英語在全球化大背景下的存在問題以及發展趨勢,希望引發更多思考。
一、中式英語簡介
1.中式英語定義。中式英語,即指帶有中文語音、語法、詞匯特色的英語,是一種洋涇浜語言。英語為“Chinglish”,是漢語(Chinese)及英語(English)的英文混合而成的合體字。中式英語,部分違反了常規語法規則,帶有很明顯的中式特色。
2.中式英語成因。中式英語的存在,必定有其原因,主要有:
(1)歷史淵源。自清末起,皇家掀起英語學習熱潮。隨后,英語學科的設立鼓勵中國人學習英語。直至今日,中國的英語學習者高達2.5億人,而過程中,中國的英語學習者出現了具有中式特色的英語,并隨著使用者數量的增加,有部分中式英語轉正成為正式詞匯。
(2)文化背景。由于不同國家有著不同文化背景,因而語言也大不相同。諸如,漢語有其特有的成語,唐詩宋詞等,而英語中也有帶有一定歷史文化背景的俚語。為更好地保留文化韻味,同時又難以找到對應的合適英文表達,中國文化中特有的諸如“jiaozi”“kongfu”等詞匯便保留了下來。
(3)思維習慣。外語學習,不僅是對語言本身的學習,更是對思維習慣的培養。英漢兩種語言恰恰反映出中英思維的差異,諸如漢語是整體思維,而英語是個體思維。所以中國學習者,尤其初學者,一時難以進行中英思維轉換,便出現了符合中式思維習慣的英語。
(4)語言體系。英漢兩種語言隸屬于不同語系,其中英語屬于印歐語系,而漢語屬于漢藏語系,因而兩者在語法、詞匯、句型結構等均有差異。此外, Lado在其錯誤分析理論中指出,當母語規則與外語規則有差異時,學習者把母語規則遷移到外語中去,母語便會干擾外語的學習。因此,中國學習者在學習英語中,仍會受到漢語的影響。
3. 中式英語分類。基于上述緣由,中式英語逐漸形成體系,其可細化為以下四類:
(1)語音中式化,即英語語音中加入中式特點。黃路(2009)的論文中就中式英語與英語發音差異做了如下圖表。
該表清晰地反映了中式英語的語音特色。
(2)詞匯中式化,即英語詞匯中加入中國元素。熱門中式詞匯“geliable”、“tuhao”、“niuablity”、“zhuangability”等,現已被收錄在美國在線俚語詞典中。
(3)語法中式化,即不符合英語標準語法而具有中式語法習慣。典型的“mountain people mountain sea”就完全不符合英語語法,詞語按照中文習慣進行了一一對應,從而出現了這樣的表達。
(4)語用交際中式化,即為實現交際目的,遵循了中式習慣。例如,中國人見面打招呼,會問“吃了嗎?”,與之對應,“Have you eaten?”開始成為新的打招呼話語,等同于“How are you?”。
二、全球化概況
1.全球化定義。全球化(globalization)是人類社會發展的現象進程,從20世紀80年代后日益凸顯。全球化是一種概念,指的是全球在經濟、政治、文化等多方面聯系不斷增強,國與國之間交往頻繁,因而各方面開始相互制約相互影響。
2.全球化表現。全球化具體表現即經濟全球化,政治全球化,文化全球化。經濟全球化使得各國的經濟緊密相連,國與國之間的貿易往來越發密切。政治全球化意味著國與國之間在政治上相互依存,外交軍事等均受到影響。文化全球化使得中西文化不斷交流碰撞,其中語言全球化是文化全球化的一個具體表現,而英語作為全球通用語言的地位進一步得到鞏固和發展,甚至更多地成為非英語國家人們進行溝通的共用語言。過程中,許多帶有濃厚地域特色的變體誕生,而中式英語便是典型的變體之一。
3.全球化成因。全球化在經濟、政治、文化的具體表現不同,其成因也不同。
(1)經濟全球化成因。經濟全球化離不開生產力的迅猛發展。同時,隨著越來越多的跨國公司和貿易組織的成立,世界范圍內的經濟往來日益頻繁,加之市場的需求以及分工的細化,都進一步加深了各國之間的經濟聯系。
(2)政治全球化成因。政治全球化基于經濟全球化。在經濟全球化進程中,難免會有矛盾沖突,這時便需要國家這一政治主體之間加強合作、協商、對話,促進國際間的交流發展。
(3)文化全球化成因。文化全球化同樣基于經濟全球化,是全球化在文化領域的反映。各國經濟往來中必定伴隨著文化的傳播與交流,其中涉及思想,文學藝術,影視作品,歷史典故等多方面內容。
三、中式英語與全球化的相互作用
1.中式英語對全球化的影響。至今,中式英語在新英語詞匯的占比約達5%-20%。作為新英語詞匯的重要來源之一,中式英語的發展已經在悄然地促進世界英語發生著變革。總而言之,中式英語能夠加速語言的全球化,同時為語言多樣性貢獻重要的力量。
2.全球化對中式英語的影響。隨著中國國際地位的提升,中國與世界各國的交流更加頻繁,中式英語也會引起前所未有的關注。因而,全球化無形中促進了中式英語的發展,同時也對于中式英語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全球化進程中,中式英語面臨著嚴峻的挑戰,因而需要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從而提高語言的可理解性以便更好地發揚中華文化。
四、中式英語在全球化大背景下的應用
1.中式英語在全球化大背景下的存在問題。中式英語在受到青睞的同時,也被扣上“錯誤英語”“不地道”等帽子。在承襲中式英語中特色趣味的部分之時,仍需注意其存在問題:
(1)缺乏詞匯和句型靈活轉換的能力。諸如,膚淺,若簡單根據字面會錯譯為skin shallow,但結合詞義,轉化一下用詞,用skin deep會更加合適。
(2)一味崇尚中式英語,不利于語言精準性。在英語學習的最初,不要以中式英語為標準,從而忽視了對官方英語的學習。
2.中式英語在全球化大背景下的發展趨勢。回顧這150多年中國人的英語學習史,人們對待中式英語的態度逐漸轉變。最初,中式英語受到嘲諷,被認為是英文水平低的表現。隨后,越來越多人在公共場合里不經意間的“巧妙”錯用,再到今日受到外國人的追捧,甚至開始自創中式英語。現如今,生活的方方面面,諸如翻譯,廣告,報道,菜單,寫作等,都存在著中式英語的身影。全球化大背景下,中式英語若能去其糟粕取其精華,必定會成為語言中的一道靚麗風景線。
五、結論
筆者對于全球化大背景下中式英語的現狀和發展趨勢進行了分析,給與了些許建議,然而,本研究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針對中式英語在全球化大背景下存在問題的總結不夠全面,而發展趨勢的分析也存在主觀傾向性,缺乏一定的科學數據或是實證研究的支撐,望后續研究能夠更加科學更加系統地對中式英語加以探討和分析。
參考文獻:
[1]高翼.英語全球化的影響以及對中國大學英語教學的啟示[J].赤峰學院學報:科學教育報.2011(10):96-97.
[2]黃路.中式英語的語音特點及成因[J].江西金融職工大學學報.2009(3).
[3]李文中.中國英語與中國式英語[J].外語教學與研究,1993(4).
[4]王銀泉.英語的全球化、本土化與標準化[J].解放軍外國語學院學報.2002(2).
[5]楊柳.探析中式英語現象及其解決方案[J].讀與寫(教育科學刊).2009(6):49-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