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華麗
綜合護理對乙型肝炎后肝硬化伴發糖代謝異常患者的效果分析
谷華麗
(南陽市中心醫院 感染科 河南 南陽 473000)
目的觀察分析綜合護理應用于乙型肝炎后肝硬化伴發糖代謝異常患者的效果。方法選取80例乙型肝炎后肝硬化伴發糖代謝異常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40例。對照組接受常規護理,觀察組接受綜合護理,統計對比兩組患者的血糖水平及并發癥發生情況。結果護理后觀察組患者空腹血糖(FBG)和餐后2 h血糖正常范圍的占比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的并發癥發生率0.0%低于對照組17.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綜合護理應用于乙型肝炎后肝硬化伴發糖代謝異常患者,能更好的控制其血糖水平,減少并發癥的發生,值得臨床推廣。
乙型肝炎;肝硬化;糖代謝異常;綜合護理
乙型肝炎是臨床常見的傳染性疾病,發病率較高[1]。乙肝患者若病情得不到有效的控制可進展圍為肝硬化,使肝臟組織出現進行性、彌漫性和纖維性改變,影響血糖的代謝,造成糖代謝紊亂,出現一系列的并發癥,對患者的生活質量造成嚴重影響[2]。研究顯示,優質的護理能提高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的血糖控制情況,減少其并發癥[3]。本研究選取南陽市中心醫院收治的80例乙型肝炎后肝硬化伴發糖代謝異常患者,通過設置對照組,觀察分析綜合護理應用于乙型肝炎后肝硬化伴發糖代謝異常患者的效果。報道如下。
1.1一般資料選取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南陽市中心醫院收治的80例乙型肝炎后肝硬化伴發糖代謝異常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40例。對照組:男24例,女16例,年齡28~75歲,平均(50.2±6.0)歲,病程2~18 a,平均(10.2±2.5)a。觀察組:男25例,女15例,年齡29~76歲,平均(50.5±6.5)歲,病程3~17 a,平均(10.5±2.0)a。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也(P>0.05)。
1.2護理方法對照組接受常規護理,包括保持病房環境整潔、病情監護、血糖檢測、健康宣教及口頭飲食指導等護理措施,觀察組在常規護理基礎上實施綜合護理,具體如下。①優化基礎護理:全面了解患者的病情變化,幫助其做好個人衛生,每天檢查患者的頭發、指甲、口腔、皮膚等衛生,并協助其做好清潔;叮囑患者按時更換衣物、洗澡,保持會陰部的清潔,按時測量其體溫變化,預防感染,對于出現感染的患者要及時通知醫生,做好相關的處理。②心理護理:患者因對病情了解少,加上疾病癥狀的影響,易出現焦慮、抑郁等負面情緒;護理人員要學習心理學的相關知識,在患者入院后積極與其溝通,了解其情緒變化,進行心理疏導;向患者講解疾病的相關知識,增加其對疾病的了解,提高治療信心。③飲食護理:計算患者體質指數,了解其飲食喜好,邀請營養師結合患者的具體病情和家庭條件為其制定詳細的的攝入量,主食選擇主要以玉米面、高粱面、全麥面粉等富含膳食纖維的食物為主,蔬菜、瓜果主要選擇黃瓜、冬瓜、海帶、茄子、苦瓜等含糖量低的食物。④生活運動護理:根據患者的體質情況為其制定具體的運動計劃,無法下床活動者要輔助其多翻身,叮囑患者家屬按時為其進行肢體按摩、被動的肢體運動等,可下床活動患者要根據自身運動耐受量適當運動。
1.3觀察指標觀察兩組患者護理2個月后的血糖水平變化,主要比較兩組患者的空腹血糖(FBG)和餐后2 h血糖(2 h FBG)。觀察比較兩組患者的并發癥發生情況。
1.4統計學分析使用SPSS 19.0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定性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血糖水平護理后觀察組患者空腹血糖(FBG)和餐后2 h血糖正常范圍(3.9~6.1 mmol/L)的占比為80.0%(32/40),高于對照組42.5%(23/4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2.2并發癥觀察組患者在住院期間并未出現并發癥,對照組患者在住院期間有7例患者出現了不同程度的感染,觀察組的并發癥發生率0.0%低于對照組17.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肝臟是人體重要的代謝功能,是蛋白質合成、代謝藥物及毒素、儲存與代謝糖的主要器官[4]。當肝臟受到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而轉化為肝硬化,肝臟細胞和肝臟的代謝功能受損,無法正常的代謝糖,出現糖代謝的紊亂[5]。研究報道,肝硬化患者的糖尿病發病率遠遠高于正常人,在肝硬化的患者中約有80%的患者存在糖代謝異常的情況,其中約有30%的患者可發展成為糖尿病[6]。若該類患者發展成為糖尿病將增加治療難度,不利于預后,而在患者的治療過程中,優質護理可起到輔助作用,幫助患者更好的控制病情[7]。
為提高對肝硬化糖代謝異常患者血糖控制情況,南陽市中心醫院對肝硬化糖代謝異常患者實施了綜合護理。綜合護理是一種全面的護理模式,是對常規護理的補充和完善,本研究中在常規的護理基礎上對患者實施了優化基礎護理、心理護理、飲食護理和生活運動護理。優化基礎護理中提高了基礎護理水平,使患者得到更高質量的護理。心理護理中幫助患者改善心理狀態,以更積極的態度進行治療。飲食護理中重視飲食對血糖水平的重要性,幫助患者更好的控制血糖[8]。生活運動護理則為患者改善體質,增強其機體抵抗力,提高治療效果。本研究結果顯示,護理后觀察組患者空腹血糖(FBG)和餐后2 h血糖正常范圍的占比高于對照組,觀察組的并發癥發生率0.0%低于對照組17.5%。該結果提示綜合護理對于控制乙型肝炎后肝硬化伴發糖代謝異常患者的血糖水平有重要價值。
綜上所述,綜合護理應用于乙型肝炎后肝硬化伴發糖代謝異常患者,能更好的控制其血糖水平,減少并發癥的發生,值得臨床推廣。
[1] 馬洪德.126例乙型肝炎后肝硬化伴發糖代謝異常臨床分析[J].中國實用醫藥,2012,7(21):66-67.
[2] 王元江,謝飛.探討檢測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糖代謝的異常變化[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電子版),2013,(8):241.
[3] 張國柄.乙型肝炎后肝硬化伴發糖代謝異常臨床分析[J].基層醫學論壇,2013,15(31):4147-4148.
[4] 張淑娥.乙型肝炎后肝硬化并糖代謝異常臨床分析[J].中國實用醫藥,2013,8(29):44-45.
[5] 鄒同.乙型肝炎后肝硬化伴糖代謝異常臨床研究[J].中國醫學工程,2013,21(10):169.
[6] 張文潔,陳綺丹,萬瑜,等.酒精性肝硬化與乙型肝炎肝硬化并發糖代謝異常男性患者的臨床特征對比分析[J].臨床肝膽病雜志,2016,32(2):296-300.
[7] 張連濤,梁賢棟,任志強.扶正化瘀膠囊聯合中藥方劑治療乙型肝炎后肝硬化并糖代謝異常的效果[J].中國老年學,2013,33(22):5747-5748.
[8] 陳彩紅.乙型肝炎后肝硬化伴發糖代謝異常護理[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4,8(4):188-189.
R 473.5doi:10.3969/j.issn.1004-437X.2017.17.139
2016-1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