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曉君
河南濮陽市人民醫院手術室 濮陽 467000
人工全髖關節置換術的圍手術期整體護理
李曉君
河南濮陽市人民醫院手術室 濮陽 467000
目的分析人工全髖關節置換術圍術期整體護理效果。方法對46例接受人工全髖關節置換術的患者圍術期間實施術前心理疏導、術后疼痛干預、康復功能鍛煉指導、并發癥的預防與觀察等整體護理措施。結果46例患者均成功完成手術,術后僅出現1例呼吸道感染,無壓瘡、下肢深靜血栓形成等其他并發癥發生。術后住院時間7~14 d,平均8.60 d。隨訪6~8個月,未發生關節僵硬、髖關節脫位等并發癥。末次隨訪患髖Harris評分顯著優于術前,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人工全髖關節置換術患者多為老年人,實施圍手術期整體護理能有效減少并發癥的發生,縮短住院時間,提高患者術后恢復效果和生活質量。
人工髖關節置換術;圍手術期;整體護理
2014-01—2016-07間,我們對接受人工髖關節置換術的46例患者圍術期實施整體護理,效果滿意,現將護理體會報告如下。
1.1一般資料本組46例患者中,男21例、女25例;年齡57~82歲,平均67.8歲。其中股骨頸骨折29例,股骨頭無菌性壞死13例,髖關節骨性關節炎4例。術前合并高血壓5例,慢性支氣管炎并肺氣腫3例,糖尿病4例。
1.2護理方法
1.2.1 術前護理 (1)心理疏導:患者多年齡偏大,因髖部疼痛,行動不便,往往存在較重的思想顧慮,影響其治療信心和積極性。護理人員應及時與之交流,了解其心理狀態和誘因。針對性向患者及家屬解釋手術治療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及術中可能遇到的問題及處理方法。介紹同病區術后恢復較好的患者與其互動,以緩解其負性情緒,增加治療信心,積極配合治療與護理。(2)完善術前準備:協助患者完成必要的術前檢查和各項常規準備。囑有煙酒嗜好的患者禁煙戒酒。遵醫囑合理控制患者的血糖、血壓。指導患者進行體位、肢體肌肉及關節鍛煉的方法。訓練床上大小便,掌握深呼吸、有效咳嗽等方法。加強營養,保證患者充分睡眠時間。術前12 h禁食,4 h禁水,術前晚常規清潔灌腸。
1.2.2 術后護理 (1)基礎護理。去枕平臥4~6 h。全麻未清醒者去枕平臥,頭偏向一側。患肢下墊一軟枕并抬高15~20 cm,保持外展30°中立位,屈曲<45°。患足穿“丁”字鞋,以防止髖關節內收外旋和關節脫位。嚴密監測心率、血壓、脈搏、呼吸、血氧飽和度等生命體征,發現異常及時報告醫生。(2)引流管護理。妥善固定引流管,引流袋位置應低于切口位置。避免管道扭曲、受壓、折疊、堵塞,保證引流管通暢。觀察和記錄引流量及顏色。(3)疼痛護理。準確評估患者疼痛程度,遵醫囑應用鎮靜劑、止痛藥物。可通過聊天、播放患者喜愛的音頻視頻節目等分散其對疼痛的注意力。(4)并發癥的預防和觀察。①感染:保持病室潔凈,定期開窗通風,嚴格限制探視人數及時間,避免發生交叉感染。保持切口敷料清潔干燥,如有浸濕,隨時更換。及時清除患者口腔分泌物,定期拍背,鼓勵和指導患者進行深呼吸和有效咳嗽、排痰,保持呼吸道暢通。對咳嗽無力,痰液黏稠等患者遵醫囑給予霧化吸入。用溫水擦洗會陰部,2次/d。鼓勵多飲水以稀釋尿液[1],預防泌尿系感染。②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協助患者適當進行踝關節的被動活動。全麻清醒后,指導患者進行踝關節及股四頭肌主動運動,促進下肢血液回流。對存在高危因素患者遵醫囑預防性應用抗凝藥,以減少血栓形成概率。③壓瘡:關節及骨節突出部門應用海綿、軟枕適當墊高。對合并糖尿病等壓瘡高危患者均給予氣墊床。定時翻身和按摩受壓部位,保持床鋪清潔干燥。④髖關節脫位:保持患肢外展30°中立位。翻身時,雙下肢間放一軟枕,防止髖關節內收引起假體脫位。不宜過早進行直腿抬高活動。(5)康復鍛煉。根據患者具體病情及恢復程度,與醫生及康復師共同制訂康復訓練計劃。遵循早期開始、循序漸進的原則。在鍛煉時做好安全防護措施。術后第1天復查X線示假體位置良好之后,鼓勵患者進行下肢肌肉收縮練習,60 min/次,2次/d。術后第2天可開始行髖關節、膝關節活動。床上練習屈伸髖、膝關節,15~20 min/次,2~3次/d,注意避免屈髖角度過大。3周后練習扶拐不負重行走,行走時保持兩腿分開,做轉彎動作時應先以健側為支點,由患側向健側轉動,逐步移動患肢完成,避免患肢過度外旋。
1.2.3 出院指導 出院后繼續進行屈髖鍛煉。術后2個月屈髖<90°,不宜坐過分松軟的沙發,不坐矮凳。不做蹺“二郎腿”、提鞋、穿襪等動作。避免髖關節遭受應力如爬樓梯、跑、跳、拉重物等。定期復診。
46例患者均成功完成手術,術后僅出現1例呼吸道感染,對癥處理后痊愈。未發生壓瘡、下肢深靜血栓形成等并發癥。術后住院7~14 d,平均8.60 d。隨訪6~8個月,未發生關節僵硬、髖關節脫位及其他嚴重并發癥。末次隨訪關節功能Harris評分(84±6.8)分,顯著優于術前的(40±3.8)分,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股骨頸骨折、股骨頭缺血壞死等髖關節疾病在老年人群中發病率較高,目前多實施手術治療[2]。由于老年患者器官功能減退,合并內科基礎病變多,加之手術創傷大,擔心費用和預后而造成的不良心理因素也影響其手術和康復效果。故對圍手術期的臨床護理工作也提出較高的要求。整體護理是以現代護理觀為指導,以護理程序為核心,將臨床護理及護理管理的各個環節系統化的工作模式[3]。我們對46例人工全髖關節置換術患者實施圍術期的整體護理措施,有效緩解或消除了其各種負面情緒對手術和康復的影響,減少了術后并發癥的發生率,顯著提高了患者髖關節功能的恢復效果和生活質量。
[1] 金佳,艾紅珍.高齡患者人工髖關節置換術后并發癥的觀察及護理[J].護士進修雜志,2011,26(3):256-258.
[2] 劉蕓,許鳳娟,莊美華.快速康復外科理念在老年髖關節置換患者圍手術期的應用[J].中國傷殘醫學,2016,24(24):14-16.
[3] 崔立敏.臨床路徑與整體護理在100例人工全髖關節置換術病人中的應用[J].延邊大學醫學學報,2011,34(3):218-219.
R473.6
B
1077-8991(2017)06-0118-02
(收稿 2017-0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