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立超
(浙江省建工建筑設計院有限公司 浙江省杭州市)
植物造景技術在園林景觀綠化中的應用探析
馮立超
(浙江省建工建筑設計院有限公司 浙江省杭州市)
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植物造景技術在園林景觀綠化中的應用將會加強。為了使植物造景技術更好地為園林景觀綠化服務,將更加新穎的科技和思維創新方式投入其中,使得園林景觀綠化的效果更強、更具有美感,同時還起到了生態環保和生態平衡的作用,促進了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鑒于此,本文對植物造景技術在園林景觀綠化中的應用進行了分析,僅供參考。
植物造景;園林景觀綠化;應用
植物造景技術以自然喬、灌、藤、草本植物群落的種類、結構、層次和外貌為基礎,通過藝術手法,充分發揮其形體、線條、色彩等自然美進行創作,形成綜合景觀并且能夠讓人產生一種實在的美的感受和聯想的方法。同時植物造景技術本質上是一種以天人合一的園林綠化技術,本著崇尚自然和優化環境的設計理念進行的園林景觀的再造和配置。而且要以生態因子的綜合作用為依據同其他園林要素形成一定的空間時間關系,配置成一定的藝術空間。所以植物造景往往是設計者對于美的理解,他們在設計時不僅要發揮園林植物的綜合作用,而且要根據植物生態要求處理好種間關系。
自然式。所謂的自然性植物造景,就是以植物的體態來進行園林美化,主要側重于植物與植物之間、植物與地形之間搭配的美觀。比如五層種植,第一重多采用高7~15m、冠幅5~10m的大喬木,第二重為高4~5m的大灌木或小喬木;第三重為高2~3m的灌木,第四重為花卉、小灌木等,第五重為草坪、地被等。龍湖景觀種植工程中充分采用了組團式、層次錯落的自然式種植,根據其所在區域和配植手法的不同,將分為三類:道路兩側的種植區域、建筑綠地區域和公共綠地區域。
規則式。規則式植物造景就是將植物連成一片,通過一些形象或者數字表現出來。這種造景方式不側重于個體美感,而是注重于整體的感覺,讓植物能夠通過整體的排布來表現設計者想要其表現的意思,這種方式能夠給人一種視角的沖擊感。
混合式。混合式的植物造景即是自然式與規則式植物造景相結合的方式。這種種植方式結合了規則式和自然式的優點,既能形成整潔清新、色彩豐富的空間效果,又具備變化無窮、觀賞性強的自然景色。常見的類型包括自然式為主,結合規則式;規則式為主點綴自然式;規則與自然并重。
植物造景技術的基本方法第一個就是講究疏密有度,注意區分主次關系、整體與局部的關系,比如在需要私密感的空間可以采用密度較高的種植,利用大喬、中喬等灌木地被實現空間的圍合與私密性,在相對較開放的空間,建議采用疏林淺草,保證視線的通達性。在進行植物造景技術時,要將樹木進行合理有效的種植,各個樹木與其周圍的樹木能夠形成映襯的效果,這樣就能夠很好體現出植物造景的效果,體現藝術氛圍,并且也能夠達到綠化的作用。
植物造景技術最重要的就是體現出視覺上的美感,在種植樹木時要充分考慮樹木的生長變化時間段,讓樹木在一定的季節呈現出相應氛圍,比如針對混交樹群,應考慮不同種類樹木在秋冬季節時外觀上的變化,樹木之前的組合應與生態特性相符,通常將大橋居中、小喬作為外緣、灌木為外圍,樹冠起伏錯落,當然秋冬季節植物景觀的效果應呈現出一年四季的層次性,可將春花、繡線菊等植物穿插其中。
(1)基面。這一要素形成了最基本的空間范圍暗示,可保持空間實現與周邊環境的連續性,園林植物中常采用草坪、花壇、低矮的地被植物等作為圍合空間構成的基面;
(2)垂直面。該要素可形成強烈的空間圍合感,包括樹墻、樹群、格柵等多種形式;
(3)頂面。單獨或成片的樹木、攀援植物結合的棚架等可形成植物空間的頂面,頂面的特征與枝葉密度、種植形式等相關,夏季由于枝葉密度較高,所形成的封閉感較為強烈,而冬季落葉植物則以枝條組成覆蓋面,視線通透。
園林景觀綠化是當前改善空氣環境的重要途徑,對于園林景觀綠化設計來說,植物造景技術就是對園林景觀綠化的表達。應用植物造景技術對提升園林景觀綠化水平和綠化質量是十分必要的。所以設計者要學習國內外先進的植物造景技術,設計出具有特色的園林景觀,并且要充分了解植物的習性,遵循生態原則和美觀原則,從而構建一個美觀、健康的園林景觀,為人們提供一個和諧、健康、舒適的生活和工作環境。
[1]姚雙彥,牛政.植物造景技術在園林景觀綠化中的應用探究[J].中國水運(下半月),2013,13(05):103~104.
[2]李 焱.植物造景技術在園林景觀綠化中的應用探究[J].科技展望,2016,26(03):86.
[3]鄧 斌.園林景觀綠化中的植物造景技術應用探討[J].現代園藝,2016(14):52~53.
[4]梁嘉添.園林景觀綠化中的植物造景技術應用探討[J].北京農業,2014(27):69.
TU986
A
1005-7897(2017)24-0129-01
2017-1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