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佚名
37年造座原始森林
文/佚名
印度東北部,有一個名叫Majuli的島,一百年前,氣候變化導致土質變壞,此地漸成荒地,野生動物幾近消失……
1979年,16歲的印度男孩Jadav Payeng看到洪水卷來成千上萬的蛇,奄奄一息癱在岸邊。那些蛇全都因太熱而死去,因為當時的沙洲并沒有樹木遮蓋。
“我坐在岸邊撫摸著已干枯的蛇的尸體,不由自主地哭起來,這像是一場屠殺。我去找政府的森林管理部門,詢問他們能否在沙洲上植樹,他們回復說,沙洲上什么都種不了,但說我可以嘗試種種竹子。”
現年52歲的Payeng慢慢述說當年。過去幾十年,他每天種下樹苗,灌溉樹苗是讓他很頭痛的問題。因為地方太大,憑他一己之力很難從河道引水,他想了個辦法,在每株樹苗上做一條竹子軌道,連接起來,讓水沿著竹做的軌道,流到樹苗上。
他堅持了20年,終于養活整個森林。
憑著豐富的生態知識,他把生物也引進土地。最先引進的是螞蟻和蚯蚓,螞蟻和蚯蚓是很好的幫手,它們能讓泥土肥沃起來。它們鉆進石頭般硬的泥土表面,讓底下的泥土充滿小孔,讓耕作變得容易。
純天然的方法,比機器更見效。Payeng放棄了原本的務農工作,搬進森林,養牛賣牛奶,在這片旱地搭了一間草屋,至今一家五口仍長住森林。
樹林越長越大,大象和老虎開始在林旁的村莊出沒,影響到莊稼和牲畜,村民們向Payeng投訴。Payeng開始想新的辦法。他發現大象喜歡吃香蕉,于是種了很多香蕉,這招果然把大象吸引到樹林里,不再走出去騷擾村民。
日復一日,本來干旱死寂的沙地,慢慢變得能自給自足,生態的平衡使其成為了動物棲身的理想之地。Payeng的經驗告訴人們,在不用大量砍伐森林、獵取自然資源的情況下,人類是可以與大自然和諧共處的。 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