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吳丹青
借助童話閱讀,發展幼兒社會交往能力
文吳丹青
幼兒期是一個人社會性發展的關鍵期,我園自開展《借助童話閱讀,發展幼兒社會交往能力的研究》課題以來,嘗試利用合適的童話作為載體,有效地促進幼兒社會交往行為的發展。
幼兒;童話閱讀;社會交往;能力培養
在選擇童話時,我們除了注意形象生動等特點外,還特別關注以下幾點:蘊含有價值的與社會交往相關教育元素,能促進幼兒社會交往行為的發展;具有鮮明生動的角色形象,能吸引幼兒主動模仿;與幼兒生活緊密相連,能激發幼兒的情感共鳴;易于延展,能促進幼兒自發實踐。
樹立童話中的角色榜樣。幼兒是樂于和善于模仿的,角色榜樣的引領可提高他們行為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如《白雪公主》中,教師幫助幼兒理解白雪公主之所以漂亮是因為她心眼好、愛助人,為幼兒樹立活生生的榜樣,使他們感到值得效仿、可以效仿、樂意效仿。
強化童話中的社會交往語言。我們在閱讀活動中特別注重引導幼兒學習相關的社會交往語言,讓幼兒從模仿到在日常生活中運用。如我們把童話中“別擔心,我會保護你的”“我來幫助你”等語言提取出來,讓幼兒模仿和使用,讓幼兒發現助人除了可以通過具體的行動,還可以用語言進行安慰、鼓勵、表揚,從而使被幫助的人在精神上得到支持。
創設與童話相關的游戲情境。當童話引起強烈的情感共鳴時,幼兒常常會以角色扮演等方式模仿其中的言行,從而促使幼兒內化社會交往行為。如《白雪公主》中,我們會增添一些情境表演內容,加入一些探險游戲,讓幼兒身臨其境。
延伸童話內容。體驗童話蘊含的情感是幼兒積極實踐社會交往行為的起點,我們充分挖掘童話的價值,創編出一系列教育活動和游戲,并將社會交往行為教育延伸至日常生活中,使幼兒在不斷的實踐中達到內化。如,我們從童話《三只小豬》延伸出了“探險森林”“小豬的家”等活動,幼兒參與這些活動的積極性很高。
(一)深入閱讀童話,建立正確的社會交往行為認知
正確的行為認知是發展社會交往行為的前提,為此我們用2~3個課時引導幼兒對童話進行深入閱讀。我們特別注意讓幼兒充分感受童話蘊含的社會交往行為的教育元素,通過提問、討論等策略來幫助幼兒獲得相應的行為認知。比如小班幼兒的不合作現象比較突出,那么怎樣的教育方法才能使他們具有粗淺的合作意識呢?于是我選擇了具有較強合作意識教育的童話《拔蘿卜》開展相關閱讀活動。從故事情節中孩子感悟到了“人多力量大”的道理,感受到了合作的重要,有了合作意識。
(二)通過童話劇表演,體驗社會交往情感
有關社會交往行為的研究表明,在培養幼兒社會交往過程中,榜樣示范、角色扮演、情境體驗都是非常有效的方法。童話中一個個鮮明的角色形象正是我們希望幼兒去模仿的榜樣,所以我們注重強調讓幼兒進行表演。比如為了使小班幼兒產生與他人交往的愿望,我創編童話劇《三只蝴蝶》,借助劇中小蝴蝶之間在一起如何游戲,如何交往,引導孩子親身體驗三只蝴蝶互相關愛的心情,角色語言的不斷重復,也加深了他們對“互相關心”的理解。孩子們還把這樣的角色意識帶到了日常生活中,與同伴間的友愛和關心程度因此而不斷增強。從這個案例中,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表演有利于加深幼兒的閱讀體驗,使幼兒在今后的日常生活中能自發出現童話中的社會交往行為。
(三)延伸童話情境,參加社會交往實踐
在閱讀活動中,幼兒有了認知及情感體驗后,就會自然出現一些基于童話本身的社會交往行為。而要讓這些社會交往內化成幼兒的自發行為,則需要我們繼續利用童話延伸出更多相關情境,為幼兒創設主動實踐的平臺。比如閱讀《拔蘿卜》后,我們延伸出豐富的種植實踐活動,孩子們真正體驗了拔蘿卜,發現拔蘿卜確實不容易。可見熟悉的故事情境激發著幼兒主動而愉快地實踐各種社會交往行為,拓展了閱讀活動的深度和廣度。
在童話閱讀活動開展中,我們創設了許多相關的環境,以引導幼兒與環境充分互動,自主學習社會交往行為。
1.故事表演區。在每一個閱讀活動進行時,我們都會創設一個故事表演區,投放相關的角色頭飾和道具等,讓幼兒自發地進行表演。
2.童話主題墻。我們在主題墻上用不同的方式展示童話的關鍵內容和核心價值。如《小蝌蚪找媽媽》,我們在主題墻上以圖文并茂的方式展示了小蝌蚪的演變過程,這些展示的內容緊密地伴隨閱讀活動的推進,對幼兒起到了重要的引導作用。在創設故事主題墻的過程中,不但重溫了童話中的故事內容,為回憶、表演打下基礎,更重要的是幼兒在這樣的活動中有效地提升了合作能力。
3.故事書漂流。我們請幼兒定期自愿將家中的故事書帶到班中,幼兒自主閱讀,幼兒在與同伴分享看書、講書、借書、還書的過程中學會協商、合作等,進而促進社會交往能力。
社會交往是人的基本需求,幼兒交往能力是在不斷交往的實踐活動中發展和提高的。愿幼兒在童話閱讀活動中愉悅地、適宜地得到鍛煉和發展,愿童話能真正成為孩子們精神成長的樂園!
(江蘇省鎮江市丹徒區辛豐中心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