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鮑亞萍
積極情感與幼兒創造力
——淺談幼兒美術活動中激發積極情感迸發幼兒創造力的實施策略
文鮑亞萍
幼兒對情感的學習往往是自發的對教師的模仿、認同,在不自覺的情況下接受教師的影響。因此,教師必須用自己輕松、愉快、積極、主動的情緒去帶動、感染幼兒。
1.為幼兒營造創造性物質環境
幼兒對美好的不同材料都會感到好奇,于是我們為幼兒提供創造性的材料天地,如:絨線、瓶蓋、易拉罐、可樂瓶、紙盒等,還有來自大自然的各種樹葉、石頭、貝殼等,讓幼兒在自己熟悉的、已有的感知基礎上,鼓勵幼兒去操作,去想象,讓幼兒在與材料的積極互動中,創造出自己心目中美好的東西,并將幼兒的作品參與到環境創設中。
2.為幼兒營造創造性表現環境
在美術活動中,根據幼兒個體差異,以一顆寬容之心來對待幼兒“異想天開”的言行或看似“出格”的行為。用親切的提示,贊許的眼神,讓孩子在一種輕松、自由、愉快的環境中產生創作的積極情感,由此自信地表達自己的理解和想象,創作出更多更美的作品。如在《建構新無錫》的活動中,老師用激勵性的語言給予肯定與鼓勵,針對表現突出的幼兒及時給予贊賞,此時幼兒的思維更活躍,想象力也隨之更豐富。活動結束,我們將幼兒的作品組合成一幅立體的《無錫美景圖》呈現在幼兒園時,在成人的贊賞中,孩子們為自己的創造力而感到滿足。
1.讓幼兒感受、欣賞自然環境和人文景觀中美的事物
繪畫是人類一種有目的、有意識的創造活動,它來源于我們的生活,是對現實生活的反映,是人們表達自己對客觀事物的認識情感的手段。如在美術《未來新無錫》的活動中,我們利用幼兒園、家庭、社區內的自然條件等讓幼兒參觀無錫的新建筑,引導幼兒觀察、感受建筑的造型、結構、顏色的美,引發他們對欣賞建筑的興趣。接著讓幼兒通過圖片、視頻欣賞生活中各種造型奇特的建筑,通過圖像的想象、組合、轉換、再組合,讓幼兒為創作積累豐富的經驗與素材。最后引導幼兒圍繞主題展開想象,利用線條、圖案、顏色大膽組合創作。活動中,孩子們積極主動、情緒高漲地進行創作,想法獨特,體驗到了美術活動的樂趣。
2.讓幼兒接觸多種藝術形式和美術欣賞作品
美術欣賞可以開闊幼兒的眼界,提高品位,為美術表現和創造積蓄內在的功力,并能在不知不覺間遷移到幼兒的美術創作中來。讓幼兒觀看或參觀劇院、美術館、博物館,參與民間藝術和地方民俗文化的活動,如欣賞惠山泥人、宜興紫砂、青花瓷、古今中外大師的名作等,欣賞作品時引導幼兒仔細地觀察作品中有些什么,然后啟發幼兒談談感受和想法,鼓勵幼兒大膽地用圖畫表現自己的感受,尊重幼兒的興趣和獨特感受,理解他們欣賞時的行為,耐心傾聽并給予積極的回應和鼓勵。
情緒、情感既是美術創造內容的來源,又是創造活動動力之所在。豐富靈活的繪畫形式能讓幼兒的心靈始終處于活躍狀態,進而產生創作的靈感。
1.以意愿畫的形式
意愿畫能引起幼兒共鳴,更能發揮幼兒想象力,激發幼兒的積極情感。如在《我也是大師》的活動中,當孩子們聽說以大師的角色創作一幅自己喜歡的作品時,幼兒們眼里立刻放出了光彩,迫不及待地拿起手中的畫筆開始創作。孩子們大膽使用著自己喜歡的顏色,用點、線條、圖案大膽進行創作,完全沉浸在“大師創作”的氛圍中,畫起來也更投入。
2.先命題再創作的形式
在主題實施的過程中,選擇一些有創意的、有趣的、來源于生活的命題,為幼兒提供一個可以充分發揮想象的空間。如在開展《我是快樂的小學生》活動前,我們通過談話、參觀小學等活動,讓幼兒了解了小學生的學習與生活等情況。活動中,引導、啟發幼兒借題發揮,讓幼兒在天馬行空的想象中大膽表達與創作。在作畫時,幼兒情緒高昂,繪畫出了動態各異、表情豐富的小學生,充分表現出了幼兒積極的情感。
3.聽音樂再創作的形式
讓幼兒把對音樂的感受用畫來表現出來,并進行再創作,這樣的作畫方式更能引起幼兒的情感共鳴,激發幼兒想象力。如我們在《舞動的線條》活動中,讓幼兒欣賞節奏歡快的音樂,讓幼兒通過感知、體驗,激發創造性思維,讓幼兒隨音樂的節奏自由、大膽地用不同的線條表現自己的感受與理解,很快孩子們在紙上留下了各種各樣的線條,這些看似凌亂的線條,激發了幼兒的想象力,孩子們通過添畫的方式將自己想象的事物完整地表現出來。
幼兒對自己創作的任何一件作品都期望得到肯定。因此,我們將所有幼兒的作品都展示出來,給每一位幼兒自信。注重理解和發現幼兒獨特的創意、個性化的表現方法和表達形式,領會并尊重幼兒的創作意圖。努力做到面對全體幼兒,使每個幼兒都參與到評價活動中來,讓幼兒在互相評價中,自然就明白哪個小朋友的畫畫得新鮮有趣,哪個小朋友的畫顏色搭配得好,哪個小朋友的畫構圖特別,讓幼兒的積極情感得到鼓勵,這種多元化的評價對幼兒的美術創作無疑起了巨大的推動作用,從而增強了他們再創作的愿望。
(江蘇省無錫市南站中心幼兒園景瀆分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