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張聰昆
新型安眠藥更安全嗎?
文/張聰昆
人的一生中有三分之一的時間是在睡眠中度過的,睡眠作為生命所必需的過程,是人體休養生息的重要階段,是健康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然而有些人卻被失眠深深困擾著。
失眠癥如果不治療的話,會導致新陳代謝和全身功能的紊亂,引起情緒、行為和精神運動功能方面的改變,如面容憔悴、易激動、抑郁,還有的人因為性情大變和家人相處得不好,給家人也造成了很大不適。不光如此,有調查顯示,長期失眠者的意外事故和外傷的發生率明顯高于睡眠正常者。
雖然治療失眠有很多種方法,但是大部分患者還是主要依靠安眠藥來治療。老年人由于身體功能下降,新陳代謝減慢,對藥物耐受降低,選擇合適的安眠藥很重要。安眠藥種類很多,主要有以下幾大類:
第一代鎮靜催眠藥為巴比妥類藥,主要包括苯巴比妥、異戊苯巴比妥、司可巴比妥,這類藥不良反應大,有抑制呼吸的危險。用藥的安全范圍較小,易蓄積中毒,有明顯潛在的成癮性。到20世紀60年代,第一代鎮靜催眠藥的使用越來越少,它逐漸被新的鎮靜催眠藥所替代。
第二代鎮靜催眠藥為苯二氮革類藥,主要包括地西泮、艾司唑侖、阿普唑侖、勞拉西泮、咪達唑侖等。與巴比妥類藥相比,該類藥吸收迅速、效果好、不良反應小,在治療慢性失眠方面,可短期或低劑量間斷服用。但是也有不良反應,如宿醉作用、反跳性失眠、記憶損害、耐藥性、依賴性等。
20世紀中后期,非苯二氮革類新型鎮靜催眠藥開始發展起來,它具有很多優點,如起效迅速、作用時間短、睡眠時間延長、吸收完全、高效、高選擇性、不良反應小、無宿醉作用,以唑吡坦、佐匹克隆、艾司佐匹克隆等常見。比如唑吡坦就是首個新一代非苯二氮卓類鎮靜催眠藥,由于其只與主管鎮靜催眠類受體結合,因此長期使用不會產生依賴性和成癮性,也沒有抗焦慮、抗驚厥和肌肉松弛等精神運動性作用,停藥后不會出現反跳。
由于此藥可使患者入睡快、夜間醒來次數少、總睡眠時間長,能改善睡眠質量,故適用于短暫性、偶發性失眠或者慢性失眠的短期治療。由于這類藥物的不良反應相對小一些,老年人失眠時最好優先選擇這類新型的非苯二氮卓類新型鎮靜催眠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