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高仲橋 黃莉
弘揚農民工精神 同心共筑中國夢
文_高仲橋 黃莉
【時代背景】
1月13日深夜,省委常委、組織部長于紹良久候車站,親自迎接乘坐愛心專列的1500名農民工返鄉,為他們送去冬日的溫暖,歡迎他們回家,感謝他們一年來為城市發展付出的艱辛勞動。
農民工是中國改革開放和工業化、城鎮化進程中涌現的一支新型勞動力大軍,他們從農村來到城市,砌出了一座座高樓,修出了一條條大路。他們是中國產業工人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國現代化建設的功臣,是推動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力量。
為做好農民工服務工作,鼓勵廣大農民工為湖北發展建功立業,2007年、2010年、2013年我省工會陸續開展了三屆“十佳百優”農民工評選活動。2016年,我省再次啟動“十佳百優”農民工評選,經過基層推薦、初評、網絡投票、評審等環節,從全省1100萬農民工中,評選出了余守文等10名十佳農民工,丁文韜等100名優秀農民工。
隨著我省經濟社會的發展,本屆農民工評選較以往三屆也出現了新的變化。他們不再是單純的臟、累、險、差工種的代表,而是引領行業技術創新的標兵。他們中間有為湖北城鎮建設舔磚加瓦30年的施工隊長、點亮大溪深山的農電工、暴雨中“逆行”的“排水尖兵”;更有技術創新能手“微距大師”、節拼架機領域的首席技師、建設新農村的領頭雁。他們分布在各行各業,扎根湖北、建設湖北,盡職盡責,在平凡的崗位上書寫著自己精彩的人生。
習總書記指出,“任何一名勞動者,無論從事的勞動技術含量如何,只要勤于學習、善于實踐,在工作上兢兢業業、精益求精,就一定能夠造就閃光的人生”,“勞動沒有高低貴賤之分,任何一份職業都很光榮。”
一批又一批的農民工,懷揣著夢想和希望,在平凡的崗位上為城市的繁華美麗腳踏實地、默默耕耘。他們表現出一絲不茍、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的同時,還形成了特有的“農民工精神”。《阜陽農民工之歌》里唱到“把窮苦和夢想裝進行囊,把脫貧和致富寄托遠方,把青春和汗水奉獻城市,把財富和希望帶回家鄉。在城市,鑄造的是輝煌;回家鄉,撐起的是脊梁。”《人民日報》將其精神概括為信念堅定、敢闖敢試,吃苦耐勞、自強不息,誠實守信、甘于奉獻,愛崗敬業、開拓創新,艱苦創業、回報桑梓。
伴隨著中國經濟結構轉型升級步伐加快,傳統的靠體力生存的“苦力”市場逐漸萎縮,一大批需要專業技能的企業誕生。農民工群體也要適應發展逐步轉型,通過加強學習、增強本領、勇于創新,為轉型后的企業輸送技術型工人的血液。
我們評選“十佳百優”農民工,就是要充分發揮榜樣的力量,讓典型引路,用身邊例子,感召帶動廣大農民工將個人夢想與中國夢緊密結合,把個人發展、家庭幸福融入國家富強、民族復興的偉業之中,通過辛勤勞動、誠實勞動、創造性勞動,為湖北經濟社會發展建功立業,為加快“建成支點、走在前列”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曾雨生
中交二航局蕪湖二橋項目部調度
進入公司15年來始終堅守在項目一線,先后參加了府河大橋、陽邏大橋、南京四橋等10余個工程施工建設項目。通過努力鉆研成為了工程裝備節拼設備電氣方面的一位技術型專家。先后獨立完成的《太中銀TPZ60架橋項目電氣改造》、《海南環島鐵路DF450運架項目電氣改造》等技改曾榮獲二航局 “五小科技成果三等獎”。

董興望
江漢石油四機廠液壓件分廠鉗工
他基本功過硬,能用手工加工0.01mm精度零件,相當于一根頭發絲的十分之一,被同行們稱為“微距大師”。在液壓油缸維修過程中,能又準又快地找到油缸存在的問題。多年來,他完成的油缸裝配無一質量問題。

李均
宜都市三新供電服務有限公司紅花服務班臺區管理員
他管轄著三個臺區320個用戶,供電半徑在15公里以上,轄區面積28.2平方公里。14年里,他用電工刀、彎刀、鐮刀三件“特殊工具”巡線大山,穿壞了27雙解放鞋。他所服務的臺區沒有出現一次非正常停電,線損從23%降到15%以下。

呂海興
武漢市中信譽建筑勞務有限公司勞務施工隊長
勤懇做事、好學上進。武漢地標性建筑——武漢市公安局辦公樓、湖北省政府大樓、武漢群光廣場、武漢天河機場等等一一見證了他的蛻變與成長。三十載奉獻,扎根湖北武漢,為湖北建設無私貢獻出智慧和力量。

孫合繼
湖北美爾雅集團服裝事業部設備部部長
他愛崗敬業、辛勤耕耘,不斷提升自我,在本職崗位上作出了突出貢獻,榮獲黃石市安全生產先進工作者。他總是利用業余時間鉆研技術,針對專項設備深入分析,查找原因,進而想方設法解決問題,讓老設備煥發新生命,在自己平凡的崗位上塑造了一種不平凡的敬業精神。

魏麗超
湖北時瑞達重型工程機械有限公司焊接工
他勤學習,愛鉆研,很快由一名普通的農民工成長為優秀的焊接專家。他焊接的試件達到了國際焊接體系的要求,得到了專家一致好評,獲得了“國際焊接技師”資質證書。2015年,公司組建“魏麗超志愿服務小分隊”,進學校、進社區,講述成才故事,開展義務幫扶,傳播正能量。

肖衛民
湖北鄂州旭光科技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總經理
1984年高中畢業后外出務工,歷時25年,邊打工邊創業。旭光村負債400多萬元的時候,他受命于危難之時,關掉了多年經營的品牌專賣店,辭掉企業副廠長的職位,回村當公司老總。他為了村里的發展而殫精竭慮,在較短的時間里還清了村里全部債務,讓旭光村走上了一條發展之路。

徐化喜
湖北金銀豐糧食儲備有限公司生產廠長(車間主任)
從一個普普通通的員工逐步成長為生產組長、班長、廠長。他從不計較個人得失,吃住在公司,有什么險情總能在第一時間趕到生產現場。他帶領科研攻關小組,刻苦鉆研,完成了一種卷狀“面條成品包裝豎立機”、一種用于制面用面粉稱量的“新型稱量機”等發明創造,并成功申報了實用新型專利。

尹國芬
武漢市漢陽區水務局排水隊疏撈二班副班長
2007年,離開鄉村來到武漢干起了排水疏撈工作。在工作中表現突出,很快成長為疏撈班的副班長。每年雨季,尹國芬都堅持夜間值班,每次暴雨中,她都在一線巡查,及時做好調度和應急工作,處置積水。她帶領工作室的成員經常召開技術研討會,對現有的疏撈設備和技術進行了改良和創新。

余守文
荊門市五龍飼料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
1984年,組織帶領20名鄉鄰到廣東順德建筑工地打工2年;1993年,帶領南下打工的20多人回鄉創業,開展養殖水產及代理飼料銷售,當年就創下產值1200萬元,延伸產業鏈條創收2500萬元。帶動周邊3000多戶農戶走上水產養殖的道路,推動了沙洋地區水產養殖業的快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