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關乎文化修養

漢代星云鏡

李治山為參觀者講解收藏歷程

春秋幾何紋豆
李治山認為收藏與文化修養有關,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收藏家的個人品位和格調,而在書畫收藏方面尤為突出。他對名人字畫收藏情有獨鐘,樂此不疲,成為他的一大人生樂趣。一次,他從一藏友處得知鄰縣一農民罹患癌癥,為籌措醫療費,欲將其父多年收藏的一幅名人字畫以數千元的價格托人拿到石家莊古玩店出售。得到此信息后他立即趕去。找到主人后,字畫已被帶走,當得知此畫系晚清大儒、著名書法家吳士俊的作品,形式為六條屏、顏體,內容是諸葛亮的《前出師表》時,李治山馬上意識到這幅作品的分量和藝術性,表示自己愿收藏此畫。幾天后,畫作帶回,他如約給對方付款。當他看到主人貧病交加、被病魔折磨的十分痛苦時,心生惻隱之心。于是,古道熱腸、心地善良的他又多付給對方一些錢,以示資助。此舉,使主人深受感動,涕泗淚流,并把其姐家多年珍藏的清代著名畫家惲壽平的一幅花卉作品介紹給他。當他趕去時,對方開口要價5萬元,因財力捉襟見肘,他只好放棄。次年趕去時,價格已漲到10萬元。再過一年趕去,畫作已以30萬元價錢被人收購,成為他的一大遺憾。然而,他收藏的吳士俊的這幅《前出師表》,在2004年中央電視臺《尋寶.走進邯鄲》欄目播出時,被專家組評為邯鄲市十大民間國寶之一。

清代畫家張徵的仕女人物四條屏
李治山常說,搞收藏,需要具備三個基本條件:一是經濟實力;二是“沙里淘金”的“火眼金睛”;三是豐富的歷史文化知識。文物作為一種不可再生資源,必須進行搶救性保護和發掘,搞收藏不能等富裕之后再進行。然而,受經濟條件的限制,他往往“望寶興嘆”,錯過許多精品收藏的機會。又因為專業知識欠缺,留下許多遺憾。起初,他與外界溝通交流少,屬“孤軍收藏”,一些“古董”販子蓄意制假售假,謀取不義之財,甚至有預謀地設套讓他鉆。為此,他也曾多次上當,買過不少贗品。但是,出于收藏界的道義感和社會責任感,對這些贗品,他一件也沒有出售過。“我不能讓這些贗品流入社會,讓古董販子再去坑害他人。”他說。相反,他倒準備在館內設個“贗品”展廳,讓人們辨別真偽,吸取他的教訓,增長些文物收藏的知識。

冀南銀行珍稀紙幣

漢代禮儀之邦雜技紋飾畫像磚拓片,原磚為館藏。
“歷史文化知識貧乏是成不了收藏家的。”多年的文物收藏讓他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孤軍收藏是大忌。”為此,他購買了成批的書籍,白天黑夜坐擁書城,潛心鉆研;一有空閑,便到邯鄲、石家莊拜師學藝,還與本縣和外地的收藏愛好者保持經常性接觸聯系;利用星期天和節假日到各地古玩市場轉轉……日久天長,他的收藏知識進一步豐富,視野進一步拓寬,收藏品種和范圍進一步擴大。目前,他的藏品已涉及古今錢幣、郵品、陶器、瓷器、青銅器、書畫、石刻木雕、報紙故紙、雜項和民俗用品等10多個品種系列。